一个人专注于个人贡献时,就会把注意力摆在全体绩效上,不再为个人专长、技能和所属部门所局限。他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外界,也就是能产生成果的地方。他会仔细思考个人技能、专长、职责及所属部门,与整体组织和组织目标的关系。
因此,他也必须考虑客户观点,毕竟他们才是组织存在的根本因素,不管组织生产的是商品、政府政策或医疗服务。一旦能这么想,他所做的事和做事的方法将大为改观。
几年前,美国一家官方大型科学机构在几年前学到这一点。该机构出版部的主管退休,他从三○年代机构成立时就任职于此。他既不是科学家,也不是专业作家,而他负责的出版品常被批评为文辞缺乏适当的润饰。这位主管退休后,职务由一位精通科学写作的人接任,结果出版物马上展现出相当专业的面貌。但是,原先的目标读者群─-科学界人士─-却不再阅读这些出版物。后来,一位跟该机构密切合作多年、而且颇受敬重的科学家,向机构管理者表示:「前任主管是在为我们写稿,但新主管却是在写我们。」
前任主管问的是:「我对这个机构的成果,能有什么贡献?」他的回答是:「我可以让外界年轻的科学家对本机构的工作产生兴趣,想来替我们工作。」因此,他强调的是机构内部的重大问题与决策,甚至包括重大的争议。为此,他不只一次跟机构管理者起了正面冲突,但他总是坚守立场。他说:「衡量的标准不是我们自己多喜欢这些出版品,而是有多少年轻科学家愿意来应征工作,还有他们的素质如何。」
提出「我能有什么贡献?」这个问题,就是找寻工作中未发挥的潜力。许多职位被认定绩效极佳,其实离充分发挥职务贡献的潜力还差得很远。
不问自己「我能有什么贡献?」的知识工作者,不但可能把目标订得太低,也可能把弄错目标。特别是,他们可能会把自己的贡献界定得太狭隘。
「贡献」可能表示不同的事情。任何组织都必须在「直接成果」、「建立价值并予以持续肯定」、「培养未来的人才」等三大领域取得绩效。如果其中任何一项绩效不彰,组织就会衰退与灭亡。因此,这三大绩效必须成为知识工作者个人贡献的一部分。但是,这三大绩效的相对重要性,也会因为知识工作者的个性和职位以及组织的需求而异。
组织的直接成果常是清楚可见。就企业来说,就是销售额和获利等经济成果;就医院来说,就是病患的照护。但有时候,即便直接成果也可能模糊不清。而当大家对什么是直接成果都弄不清时,也就没有成果可言。
直接成果永远是最重要的。在组织运作中,直接成果的角色就像卡路里在人体营养上那样重要。但是,除了直接成果以外,组织也需要承诺追求的价值并予以持续肯定,就像人体也需要维他命和矿物质一样。组织必须要有自己致力维护的使命,否则就会日渐退化、混乱和瘫痪。以企业来看,价值承诺指的可能是技术领先,或如施乐百公司,指的是替美国家庭找出最适当的产品和服务,并以最低价格取得最高质量。价值承诺跟成果一样,不一定全然清楚明确。
许多年来,美国农业部就被两项本质上相矛盾的价值承诺,弄得左右为难。这两项承诺一是要提升农业生产力,一是要以家庭农场为国家骨干。前者是推动农业朝向产业化发展,成为高度机械化、工业化的大规模企业。后者则带有怀旧心态,支持没有生产性的农业无产阶级。一直到最近,美国的农业政策都还在这两项不同的价值承诺间摇摆不定,所以除了花费惊人巨资外,根本毫无成效可言。
大体上来说,组织是克服个人生命短暂而贡献有限的一种手段。不能永远存续的组织就是失败。因此,组织必须培养未来营运人才,更新人力资本,不断提升人力资源。新世代应把前辈的成就和贡献视为既有资产,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继续努力,为后辈建立更高的标竿。
一个组织如果只是把目前的愿景、优势和成就永久持续下去,其实就是丧失了适应力。既然在人世中唯一的常态就是「变」,耽溺于现况的组织将无法在未来的变局中生存。
「专注于个人贡献」本身就是培养人才的一大力量。人们会依据设定的要求而做调整。专注于贡献的人,会让周遭共事者的目标和标准也随之提高。
某家医院的新任院长第一次召开员工大会时,原以为大家对解决了一项棘手问题感到满意,结果,有位与会者突然说:「布莱恩护士会满意吗?」于是,大家又开始争辩不休,直到提出一个难度加倍的解决方案为止。
院长后来得知,布莱恩护士曾在医院任职多年。她并非特别重要的人物,也不是主管。不过,任何病患照料方面的决定,只要跟她负责的区域有关,她总会问一句:「我们是否在尽全力协助这位病患?」布莱恩照料的病患总是复原得比较快。经过这些年后,医院所有的员工都已经学会采用所谓的「布莱恩法则」,换句话说,大家都会问:「我们真的在尽全力,为这家医院做出最大贡献吗?」
虽然布莱恩护士十年前就已退休,但她所定下的标准,却仍在要求著医院员工。而其实从学历和职位来看,这些人可都比布莱恩的要高呢。
承诺做出贡献,就是承诺要为效能负责。无法做这样的承诺,就是欺骗自己,也辜负了组织及一同工作的同事。
我们最常看到的失败原因就是,人们无法或不愿意随著新职位的要求而改变。知识工作者如果老是遵照以往成功经验做事,最后必定会失败。个人的贡献是以组织的成果为导向,而成果的内容会改变,而且三大绩效间的相对重要性也会改变。知识工作者如果无法了解这一点,还是一直因袭固有的方式,总有一天会突然发现,自己竟然在以错误的方式做错误的事──而不再是以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最近更新
- 07-18 台湾细节:公交未停...
- 02-17 员工跳槽前的六大迹...
- 06-28 态度决定结果
- 06-28 轻囊行远
- 06-28 HP大中华区总裁/孙...
- 02-24 钱是你自己的,但资...
- 02-24 俗話說得好,可俗話...
- 02-24 向贾伯斯学演讲
- 02-24 如果你讨厌你的工作
- 02-24 用无声的语言沟通:...
最近评论
- (04-14) 听君一席话,胜读二十...
- (04-14) 的确是这样的。。。中...
- (04-13)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
- (04-13) 不应该浪费!
- (03-02) 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
- (03-02) 好文章 写的现实
- (02-25) 不错 不过 有...
- (02-25) 哥卖的不是苹果,是梦...
- (02-25) 这是真的,有时罚的钱...
- (01-01) 给不起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