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员工资制度

2006/8/25 17:25:39| 分类: 默认分类

职员工资制度(方案一) 公司本着多劳多得、优质优酬、薪随岗变、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体现集团人员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与其岗位职责、工作业绩、贡献大小直接挂钩,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1、适用范围:公司签订正式雇佣合同的所有员工。 2、后勤管辅人员工资模式: 采用结构工资制:员工工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考核+津贴 (1) 基本工资: a. 参照当地职工平均生活水平、最低生活标准、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和各类政策性补贴确定。 b. 根据职务高低,岗位责任繁简轻重、工作条件确定; c. 根据员工为企业服务年限长短,鼓励员工长期、稳定地为企业工作; d. 公司工资等级序列。 (2) 绩效工资: a. 根据各部门工作任务、经营指标、员工职责履行状况、工作绩效考核结果确立; b. 绩效考评由人力资源部统一进行,与职责、业绩、贡献等相联系; c. 公司工资等级序列。 (3)考核:主要是公司的制度及相关的管理办法及相关的单项奖惩等 a.扣款 b.奖励 (4)津贴: 包括通讯补贴、住房补贴、出差的交通津贴等。 3、生产车间管辅人员工资模式: 员工工资=(操作工工资总金额/操作工总人数)*系数+考核+津贴 津贴套用后勤管辅人员工资等级序列(津贴栏)。 附: 后勤管辅人员工资等级序列 等级 工资(基本+绩效) 基本工资 绩效工资 津 贴 备 注 1 8001以上 4001- 4000 500 2 6001-8000 3201-5200 2800 300 3 4501-6000 2501-4000 2000 300 4 3501-4500 2001-3000 1500 300 5 2501-3500 1501-2500 1000 200 6 2001-2500 1201-1700 800 200 7 1501-2000 901-1400 600 70-200 视需要 8 1001-1500 701-1200 300 70-200 视需要 9 800-1000 600-800 200 70-200 视需要 10 800以下 0-699 100 70-200 视 职员工资奖金制度(方案二) 一、 总则 1.1为规范职员工资、奖金的确定及调整办法等有关事项,特制定本制度。 1.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管辅职员。 1.3本制度所指工资,是指每月定期发放的工资。 1.4本制度所指奖金,是指年底公司的年红。 二、职能部门工资结构 2.1职员工资由固定工资、浮动工资三部门组成。 2.2固定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岗位工资、技能工资等。固定工资是根据职员的职务、资历、学历、技能等因素确定的、相对固定的工作报酬。 2.3浮动工资包括:考勤工资、绩效工资、效益工资。浮动工资是根据员工考勤表现、工作绩效及公司经营业绩确定的、不固定的工资报酬,每月调整一次。 2.4补贴包括:住房补贴、电话补贴等。 2.4职员工资扣除项目包括:个人所得税、缺勤、扣款(含押金、借款、罚款等)、代扣社保费、代扣补充保险费、代扣住房租金等。 2.5职员工资发放如有错漏等,将在下月工资中补发。 三、职能部门工资计算方法 3.1实发工资=应发工资+补杂项目—扣除项目 应发工资=固定工资+浮动工资+补贴 固定工资=工资标准*固定工资标准系数(A) 浮动工资=考勤工资+绩效工资+效益工资=工资标准*浮动工资系数之和(B) 补贴=住房补贴+电话补贴 3.2工资标准的确定 根据所担任职务、工作性质、资历、学历、技能等因素确定职员薪级,再根据薪级确定对应的工资标准。参照《薪级—工资标准对照表》。 薪级—工资标准对照表 等级 工资标准 固定工资标准系数(A) 浮动工资标准系数(B) 补贴 合计 合计 考勤B1 绩效B2 效益B3 合计 住房 电话 1 8001以上 0.5 0.5 0.05 0.2 0.25 400 200 200 2 6001-8000 0.5 0.5 0.05 0.2 0.25 400 200 200 3 4501-6000 0.6 0.4 0.05 0.2 0.15 300 150 150 4 3501-4500 0.6 0.4 0.05 0.2 0.15 300 150 150 5 2501-3500 0.7 0.3 0.05 0.2 0.05 200 100 100 6 2001-2500 0.7 0.3 0.05 0.2 0.05 200 100 100 7 1501-2000 0.7 0.3 0.05 0.2 0.05 70- 70 视实际 8 1001-1500 0.8 0.2 0.1 0.1 0 70- 70 视实际 9 800-1000 0.8 0.2 0.1 0.1 0 70- 70 视实际 10 800以下 0.8 0.2 0.1 0.1 0 70- 70 0 注明:1、员工工资总额由人力资源部或公司主管领导确定。 2、工资等级标准: a.公司副总及以上职务:1-2级; b.部门经理及部门第一负责人:3-4级; c.部门副职和助理及所有中干:4-5级; d.部门主管级、特殊技术业务人才等:5-7级; e.一般职员、辅助人员:6-8级; f. 一般试用工、学徒工:8-10级。 3.3浮动工资计算方法: 浮动工资=工资标准*浮动工资系数之和(B) =工资标准*(B1*C1+B2*C2+B3*C3) 3.3.1考勤考核系数(C1)确定 C1=初始值—扣除值 (初始值=1) 考勤结果 C1扣除值 考勤结果 C1扣除值 每旷工0.5天 0.5 月累计迟到/早退每满1小时 0.5 请假1天(含病事假) 0.1 1次事前未请假 0.2 月累计迟到/早退每满3次 0.5 3.3.2绩效考核系数(C2)确定方法 考核成绩 考核成绩含义 占考核职员比例 系数C2取值 S 优秀 10% 1.3 A 良好 15% 1.1 B 合格 50% 1.0 C 基本合格 15% 0.8 D 较差 10% 0.5以下 3.3.3效益考核系数(C3)确定方法 效益指标达成率 系数C3取值 效益指标达成率 系数C3取值 151%以上 1.8 81-90% 0.8 121-150% 1.5 61-80% 0.6 101-120% 1.2 50-60% 0.4 91-100% 1.0 50% 以下 0 四、试用期限职员薪级确定 4.1试用期职员视其应聘职务确定,一般定相应职务的中下限薪级标准; 4.2视其能力、经验及试用工作复杂程度可在其上限范围内考虑。基本原则:同等工作经验非技术岗位3年以上、技术岗位5年以上。其工资标准最多不超过上限。 4.3对于公司急需的特殊人才,其薪级要求超过上限的,人力资源部报主管副总审核、总经理批准。 五、车间管辅职员工资 5.1职员工资采用浮动工资制。 5.2工资计算方法:实发工资=车间操作工平均工资*系数+补贴-考核 5.3系数标准:车间主任(第一责任人)2.0-2.8 车间副主任1.5-2.0 主管级:1.2-1.4 一般职员:由车间主任根据工作岗位责任繁简轻重、工作条件确定, 报主管领导批准执行。 5.4补贴标准:参照职能部门补贴标准执行。 六、薪级调整 6.1试用期职员期满,考核合格者,视能力按规定重新定薪级; 6.2公司每年12月进行绩效综合考核,根据考核成绩对所有职员的薪级进行调整。 调薪幅度 考核成绩 考核成绩含义 调整幅度 S 优秀 +(15-30%) A 良好 +(10-20%) B 合格 +(0-10%) C 基本合格 -(10-20%) D 较差 -(15-30%) 6.3公司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城市及地区生活水平、行业收入水平等综合因素每年应考虑对公司职员进行整体调薪,一般:调薪幅度=工资标准*计划产值增长率/3 。 七、奖金 7.1公司根据本年度的经营业绩,在年底时对公司全体职员的年红。 7.2根据职务高低,岗位责任繁简轻重、工作条件确定。 7.3年红标准: (1) 年红=个人月平均工资*等级倍数 个人月平均工资=年工资总额/12 等级标准:a. 公司中层及以上职务,等级倍数2; b. 主管级(含各级主管、班组长、技术人员、业务人员、财务、统计等一般管理人员),等级倍数1.5; c. 其他职员(含部门、车间,包括检验员、仓管、电工等普通职员、辅助人员和操作工等),等级倍数1.0; (2)公司特殊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外籍人员、业务精英、特殊技术人员等对公司有特殊贡献的人员),其最终年红由总经理决定。 (3)凡本年度为公司工作3个月以上(不含试用期)且发放年红时在职者均可享受年红,计算时试用期应计算在内。 (4)年红的发放:每年春节前发放上年度的年红。 工资奖金制度(草案三) 公司本着与员工共同发展、多劳多得、薪随岗变、兼顾公平的原则,体现工资与其岗位职责、工作业绩、贡献大小直接挂钩,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1、适用范围:公司签订正式雇佣合同的所有员工。 2、后勤管辅人员工资模式: 员工工资=(月实际产值/月目标产值)*工资基数*系数-考核+津贴 a. 月目标产值:根据公司的年度经营计划制定,必要时可根据企业现状及市场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月目标产值=年度产值目标/12 b. 月实际产值:即本月实际完成产品(以入库成品为准)的产值。 c. 工资基数:根据当地职工平均生活水平、最低生活标准、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公司上年度的工资标准、本年度的发展规划以及企业的经营情况(工资占产品成本的比例)制定。 工资基数=月实际产值*工资占成本的百分比(后勤管辅人员)/总系数 工资占成本的百分比由财务部根据行业标准、企业上年度工资水平、本年度实际(发展、规化等)等相关要求制定(我们公司应在 9-10%左右) d. 系数:按岗位职务高低,岗位责任繁简轻重、工作条件确定。 需资料: 1、年度经营计划及目标 2、上年度各级人员的收入情况; 3、上年度工资占产品成本的比例、管辅人员工资比例; 4、本年度的工资及福利占成本的计划比例; 5、货款回收情况(一般情况下)。

分享到:

阅读(5225)| 评论(0)| 收藏(0) 收藏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

发表评论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