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已加入WTO,走向更开放的两岸,日后企业面对的均将是更大的挑战及竞争压力。企业赖以存活的要素都将回归到基本面-—管理。身为管理辅导专业人员,自然对此走势特别关心。但是,我们研究了大中国地区一些实施TQM的公私营、独资与合资企业,发现这些企业实施的成效差异颇大。
这让我回想起两个人的说法,其一是1995年James T. Ryan在HR FOCUS中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全面质量管理为何不管用」的论述,另一个是杨锦洲教授,在2000年7月份的策略规划研讨会中所提出的「传统TQM的做法已经不管用了」,这两位学者所谈的内涵虽有些不同,但结论却是一致。
James认为,问题出在于五个方面,其一,经理人并没有接受训练,学习做一个教练、扫除障碍者、资源提供者和沟通者;其二是,经理人忽略了员工士气是变革的催化剂;第三则是,缺乏用更高层次的思考处理问题;第四是未将不断学习与全面质量管理连接在一起;第五是,管理阶层未能改变对组织与环境的态度。
杨教授的论点则是从速度的角度出发,颇合乎本世纪企业运作潮流。针对这两位学者的论点,我提出个人的看法如下:
我们认为,传统TQM已无法满足、甚至无法解决廿一世纪的企业问题。当中的关键在「速度」两个字。尤其在Internet大行其道的今天,不将e化作为企业经营改善策略工具的传统TQM,难怪会被宣判「死亡」!
而速度的基础在知识,知识管理得越好,对于企业运作的效率帮助愈大,因此过去大多数公司觉得自己的使命是生产产品,现在应该要扭转过来,变成生产知识;相同地,今天,老板的定义应该是「有能力整合知识的人」。知识必须整合进整个公司的文化里,才能成为一种利基。
管理学者Jay Hall在「组织动力学」中提到一句话:「只要经理人愿意让员工自己决定,员工自然知道怎样提高生产力。」企业的管理必须慢慢走向更开放、更有弹性及更快反应的管理系统,不能老是固守旧有的管理模式,爱因斯坦说过:「在问题发生的层次思考,永远无法解决问题。」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做法也是一样的,旧的虽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有些不能适用现在环境的,就必须改变,改变不是一件坏事,也不是可怕的事,明知该改却又迟迟不改才是最可怕的。
确实,「资金」与「技术」已经不再是企业成功关键,关键的因素是「速度」与「人才」,是「组织」与「文化」的问题,管理知识,造就人才,创造速度,将学习分享融入组织中,方能塑造出独特竞争的文化来。
最近更新
- 07-18 台湾细节:公交未停...
- 02-17 员工跳槽前的六大迹...
- 06-28 态度决定结果
- 06-28 轻囊行远
- 06-28 HP大中华区总裁/孙...
- 02-24 钱是你自己的,但资...
- 02-24 俗話說得好,可俗話...
- 02-24 向贾伯斯学演讲
- 02-24 如果你讨厌你的工作
- 02-24 用无声的语言沟通:...
最近评论
- (04-14) 听君一席话,胜读二十...
- (04-14) 的确是这样的。。。中...
- (04-13)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
- (04-13) 不应该浪费!
- (03-02) 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
- (03-02) 好文章 写的现实
- (02-25) 不错 不过 有...
- (02-25) 哥卖的不是苹果,是梦...
- (02-25) 这是真的,有时罚的钱...
- (01-01) 给不起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