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光学筛选机-CCTech

专业光学筛选机-CCTech 被访问过:307159

浚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博客首页 华人螺丝网

企业为何需要知识管理

2007/10/29 9:00:18| 分类: 默认分类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知识管理基础的理论观念,从「知识管理的定义」衍生出「组织实行知识管理的难处」,再由企业组织的角度切入,谈到「知识企业与知识工作者的关系」,以及「企业须要推行知识管理的理由」。期望在阅读后,对于知识管理的重要性与理论架构有更为明确的认知。 知识管理的定义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也逐渐认知「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和过去的企业管理不同,比起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议题,知识管理影响的层面更深更广,甚至影响公司文化的形成。 知识管理常被看作一种广泛的代表性名词,包括公司内的脑力激荡、正式会议、非正式的讨论、简报等等,各式各样的资料收集和累积。而现今不论是学术上或是实务上,对于「知识管理」的定义均有其独特的见解,并无统一的说法。然而根据我们在实务上的经验辅以理论上的深入研究,我们认为「知识管理应该是一种具有完整规划的系统,能够持续地、普遍地收集人类的智慧;同时,知识管理也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不只是被动式地收集知识,而是进一步转化企业文化,让人们更注重「信息的交换」;因为这种互动的、流动的信息,才是知识最能创造价值的地方。 资策会MIC 的研究报告也指出:知识管理可分为三种层次,第一层是知识的保留,将组织内的知识文件化;第二层是知识的分享,利用良好的机制帮助知识在组织内流通,并产生互动;第三层是知识管理的极致,是员工吸收知识后,发现新的问题进而创造新知识。而根据Gartner Group 研究,目前采用知识管理系统后,70% 的价值发挥在 Know-how 的分享,由此可知,知识管理最立即可见的效益是能促进知识的分享。 组织实行知识管理的难处 人是组织的主要组成份子,知识在组织中的分享与互动更影响了知识所能发挥的最大价值。无论是留存知识、分享知识、创造知识,都和「人在组织中的行为」密不可分。也因此知识的特性与人性习习相关,十分难以管理,例如: ‧ 知识往往代表某种权力和优势:员工常不愿意分享他所获得的工作经验。这时鼓励员工、提供诱因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 知识是流动的:常随着员工的离职或遗忘,会使得公司流失重要的信息。这时建立适当的机制,帮助员工撷取隐性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 知识的传递往往是停滞不动的:例如某样产品在市场缺货很久了,生产部门却不知道这样的情况。问题在于无法将相关信息立即传递给需要知道的人。 ‧ 知识是分散的:例如公司有分散在各地的工作团队、分公司时,会使得团队之间难以分享共同的资源。这时应建立一个有效的联络网络,让不同的工作团队间能掌握彼此的工作状况,并能有效率地利用公司内部的知识。 ‧ 知识是容易消失的:例如很多在讨论中出现的可贵创意,如果没有马上记录下来,往往就在不经意之间消失了。应该在灵光乍现时刻,马上捕捉这些想法,并且进一步实现它。 目前最为大众所认同的知识管理系统,仍然环绕在「获取、组织、恢复信息」以及「数据开发、文件聚集、数据库查询」等概念,但这些观念应用在现实企业运作的环境中,无疑是过于简化知识管理的意涵。知识与人的因素紧密相连,而且知识管理是在一个非结构化、非系统化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 因此,在设计知识管理系统时,应考虑到人和社会的因素,以及「人」在创造知识、构成知识循环中所扮演的角色,才能解开上述各种难题。 知识企业与知识工作者的关系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说过:「下一个社会的生产工具是知识,知识工作者会迅速成为最大的劳动团体,且成为创造财富的主力。每家企业的成败、甚至存亡,将越来越靠知识劳动力的表现而定。」 知识工作者并不是这个时代的新产物,以往的医生、律师、音乐家都是知识工作者很好的例子,但是以往知识工作者的模式只影响社会有限的层面。知识工作者在这个时代里被给予了新的定位:知识工作者不是劳工,而是资本家。知识工作者提供知识作为企业的生产工具,为企业创造利润,一如传统的资本家提供财务资源一样,知识将对每一个企业的获利模式发挥直接的影响。 知识代表了知识工作者的权力、优势以及竞争力,也因此知识工作者必须不断进修以维持其资本。过去,学习一向在工作开始时停止;现在,对知识工作者而言,学习永远不会停止。知识工作者会愈来愈重视企业所提供的学习环境,或是求助于正规的进修教育。 而对于知识企业而言,知识只有存在于知识工作者身上时,才成为知识,也才具有生产力,因此知识企业必须重视资本的生产力、注重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知识企业必须致力于提供知识工作者良好的工作环境,以维持其生产力;甚至是设法提供在职学习的机会,让知识工作者不断补充新的知识。再以消极面而言,企业也应设法避免因为知识工作者的流动,而造成企业的重大损失;无论是采取「集中收集工作成果」,或是「撷取工作历程」等方式,设法保留工作中显性、隐性的知识,目的都在于避免知识不经意地流失,像水气一样蒸发得无影无踪。 企业须要推行知识管理的理由 前面提到知识是代表某种权力和优势、是流动的、停滞不前的、分散的、容易消失的,所以须要特别的关注,进行有系统的管理。以这样的特性来看,我们可以举出几种现代常见的工作型态,从中了解为何企业须要推行知识管理。 ‧ 组织成员分散在各地,或分为许多工作团队。我们经常提到的「分布式工作团队」,除了地理位置上的分散,更包括团队的分散;组织的知识分散在各处,并且各群组往往难以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工作成果,这会造成组织资源的重复浪费、或产生过高的沟通成本。如果能推行知识管理,将分散在各处的信息统一收集、并提供容易查询的使用界面,将可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因应全球化的营运模式,这样的公司越来越多,无论是分散在全球、两岸、甚或是台湾的不同地区,也不同公司规模的大小,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 固定产生大量文件数据,须要费心管理。常见的例子如:出版业、律师业、金融服务业等等,甚至是制造业中的研发设计部门、产品生产规划团队等,这些知识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大量正式文件,并可以留作日后参考用。如果没有一套有效分类、管理的系统,工作者会花费太多时间在查询、寻找数据上,而这些被保留下来、具有宝贵经验价值的文件,也常无法发挥最大的功用。 ‧ 以创意、个人经验为最重要价值。例如企划、产品研究与创作、服务业、公关管理等,因为知识存在于日常工作中,或知识工作者个人思考、计划的过程,难以收集。也因为在这种组织中,知识代表了优势与权力,工作者须要有更多的诱因或鼓励,才会愿意将知识分享给组织。这类组织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因为工作者离职而流失了宝贵的知识。 ‧ 在相似而不相同的工作中,重复遭遇相似问题。工作经常以项目方式进行,无论是例行性地进行产品修改,或是依照产品生命周期的改变、市场反应的改变、生产材料变更;或是提供专业性服务的事务所,会依照客户的不同而启动新的项目。这些工作经常可以参考过去的处理经验、工作程序,而在新的项目中得到更好的执行结果;若忽略了过去的问题处理经验,则无法随着时间累积企业知识。 企业应当提供适当的制度、诱因,或是倡导知识管理可以带来的好处,并且建立分享的环境,让知识可以流通。便利而适合员工分享的环境,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知识管理系统导入的阵痛期。

分享到:

阅读(1546)| 评论(0)| 收藏(0) 收藏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

发表评论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