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我走进神秘宝物隧道……
传说中,故宫后有三大宝库,藏着六十五万件宝物,《商业周刊》为二十年来第一个进入国家宝山的新闻媒体,深入其中的两处宝库,带你目击它的神秘样貌。
庞大的国家宝藏秘密基地就在眼前!这不是电影,这是今年六月《商业周刊》记者的震撼目击。
每个人都曾经到过外双溪的故宫,拾阶而上拜访中华文化五千多年宝物。逛了一整天,脚好酸,又眼花撩乱,却还是逛不完。但即使你快速逛完了,这也只是冰山的一角罢了。你眼目所见的,不及故宫宝物总数的一半。数万件宝物,其中还包括未曾见过一天天日的宝藏,就藏在故宫后山以及另外两个宝物秘境中。
秘境,一直有各种传说,外人却从无机会目睹。直到今年,故宫首度与国际媒体合作,允许国家地理频道独家深入拍摄「透视内幕」系列纪录片。过去,这系列纪录片曾带领观众一窥五角大厦、梵谛冈、北韩等世界禁区的真面目,现在,它组成一支国际团队,要一窥故宫库房的究竟,而《商业周刊》则被选为继民国七十五年以来,国内第一个深入国家宝藏的新闻媒体。
那一天,我怀着紧张兴奋的心情,与国家地理频道团队,随着身穿靛蓝长衫的故宫「顾宝人」余佩瑾,以及多名故宫器物处人员,穿过人潮拥挤的一楼大厅,悄悄前往故宫藏宝地。
经过空中走廊
天然隐身屏蔽,与外界隔绝
山洞入口究竟在哪里?没有人带领,你绝对找不到,因为秘密入口,就隐藏在故宫一楼大厅某扇不起眼的员工专用门背后,唯有刷特殊卡片,才能敲开藏宝之路的第一扇门。
进门之后,搭上文物电梯,来到了正馆三楼后方,这里出现了第二道关卡,一道铝框玻璃门,门中央横贴着一道醒目的蓝色封条。「哔!」余佩瑾持白色特殊卡片先解除电子锁与警报器,另一名员工则掏出一串钥匙开锁。
推开大门,蓝色封条应声撕毁,变色反白。
玻璃门的那头,一条宽三米六、长二十六米的空中走廊,如一把匕首直直插入山壁。粉刷的白墙、磨石子地板、仿古代宫殿游廊样式的廊桥,记忆中那个老故宫的样貌和气味彷佛又跑出来。
古老的廊道窗外,爬满了浓密的爬墙虎藤蔓,对内隔绝了外界大部分的日光,对外则形成天然的隐身符,外人不会想象到这正是通往后山宝库的要道。
走进后山器物宝库秘洞
布满天罗地网的高科技防盗措施
走过这一条时光隧道,走廊的尽头,赫然见到两只石狮子镇守着一扇高达三米的大红宫门。只是,传统的宫门上多了钥匙孔和一个古铜色的金库转盘。我们来到第三道关卡了!这里才是真正山洞库房的入口。
民国五十四年,两岸政治局势仍旧紧张,为了怕敌军轰炸,故宫委托台湾电力公司在标高五十公尺的半山腰,依山势开挖出这条一百八十公尺深的藏宝山洞,全部以钢筋水泥浇筑,厚达七十公分,加上二十多公尺厚的山壁土石包覆,可谓固若金汤。
知晓金库密码的人,整个故宫不超过十个。要解开密码,必须要旋转几圈、朝哪个方向、顺序为何,每个手势都要教授与练习,我们在现场不能看,更不能拍摄。而拥有密码的人和拥有钥匙的人,又是分开的,解开密码之后,另一名研究员使劲撕开封住钥匙孔的蓝色封条,从口袋里拣出一大串钥匙的其中一把插入,无声的扭开门锁。
红门打开的那一剎那,我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彷佛漏跳了一拍。
要开红门,故宫人员至少三人同行,即使贵为院长都没有钥匙,也无法单独擅入,钥匙平时锁在行政大楼地下的器物处办公室,由科长保管,凡进出山洞,都必须向科长报备批准,并先行知会安全室。「一定要两人以上陪同,绝不可能单独入内。」故宫院长林曼丽说。
要硬闯是不太可能的,四十二年来,故宫一直维持着完美的零失窃率。因为,这一路上早已布下红外线感应器、体温感应器、碎音侦测器,就连通风口里也装设了防盗器材。安全室主任周继根指出,碎音侦测器的灵敏度,可以连一根针跌落在地上,都会引发警铃。
新式数字化监视器,更早在程序里设定了好几道隐形防护线,而每道门背后的电子吸力锁,更非得要一千二百磅(约合五百四十四公斤)的力道,才能推开。
有了这样的天罗地网,谁知大红宫门打开,我居然看到还有两道门!
一扇是猪肝色的铁门,那是民国五十四年开挖的旧山洞大门;右手边亮晃晃的银色钢门,则是六○年代开挖的新山洞。研究员再度用卡片和钥匙开启了旧山洞十五公分厚的大门,又用另一把钥匙打开银色的铁栅门,终于,一条漫长又冷清的隧道出现了,弧形的隧道让人看不见路的尽头。
位于山腹里的洞穴终年不见天日,流泄而出的空气充满了湿气,沿着山壁边,开凿了一道浅浅的水沟,导引水顺着墙壁的弧度向外流。阴凉的山洞顶端,日光灯跟着隧道往前无限延伸,山壁从地板一直到天花板,都镶着银色的铝片防潮,灯光随着山壁的弧度不断反射,整个山洞都浸泡在冷冷的惨白光线里,彷佛连时间都冻结住。
历代帝王的宝藏!近两万件的宋、明、清三代皇帝的瓷、玉器等收藏,半个世纪前还躺在北京紫禁城里,历经二十二年的战乱,一万公里的颠沛流离,如今,都安静的沉睡在一千零二十八个黑色大铁箱里,置于山壁两侧。走在中间的过道,如此安静,脚步声听得特别清楚,众人不由得放轻脚步,深怕惊醒什么。
故宫有三颗翠玉白菜,除了常展的那一颗,另外还有两颗几乎未曾面世的翠玉白菜,就沉睡于其中一个铁箱;国之重宝的北宋汝窑瓷器,除了目前展出的五件,剩下的十六件也全藏在这山洞里,要等下次二十一件全部展出?余佩瑾说「我有生之年不可能再看到。」
山洞里,两万件帝王宝藏,面世的不到一半。
这一条一百八十公尺长的国家宝藏之路,深入山腹,犹如一条巨龙,故宫人员只准我们走到龙肚子,就不准再往前行。但听说,密道尽头在故宫后山左侧山坳,那儿,也有一道红色大门。甚至,门外还有一条柏油小路可通山下,只是那里当然也有严密管制。
来到书画宝库
一百八十九个木柜,住着一万多件国宝
离开山洞,我们又进入另一处书画宝库。故宫的宝物库房共三处,以后山器物库房、书画库房最经典,而图书文献库房藏量最丰。在行政大楼地下室书画库房里藏着的,正是「清明上河图」、范宽「溪山行旅图」、怀素「自叙帖」、以及乾隆皇帝最爱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等稀世之珍。
通往书画库房的地道里十分寒冷,空气中还弥漫着一股医院的消毒水味。彷佛要阻止人视线的透视,回字型的地道永远看不见底端,而且每隔一段便有一扇防火门,进入书画库房真正的关键之门,是其中一扇看起来毫不起眼的褐色防火门,门上编号写着「七二○」。一样是刷卡加上钥匙,研究员领我们进入到这个终年不见天日,恒温维持在二十度正负两度,相对湿度维持在五十五至六十度,彷佛帝王地底墓穴的宝库。
地下有两个相似的房间,一百七十六坪的房间里,立着一百八十九个樟木柜,每个柜子皆设门牌号码,总共住着一万多件国宝。每一件都包着无酸蓝布套,有的还躺在檀木盒子、桐木盒子里。书画怕光,因此这里长久浸在黑暗里。又因为书画怕湿,我们全都得戴上口罩,避免呵出的口沫湿气损及古物。
开启一扇樟木柜,书画科科长刘芳如小心翼翼拿出一只木盒,将里面明代仇英的「美人春思」手卷取出,放在铺着白色棉纸的长桌上。就像是替美人宽衣解带,她轻轻解开蓝布套的带子,用水晶纸镇压好,带着手套的指尖轻触滚动条推开,为了怕有折痕,光展开就花了快五分钟,真迹上细腻婀娜的美人方现了踪迹。
历经世代的历史文物
远渡重洋、逃离战火,在故宫沉睡
书画库房的角落,还有一只满是风霜的破烂木箱,镶边的铁条已经锈蚀,像一件经历长途旅行的行李箱,上面贴满了各式各样的褪色封条和粉笔字,「北平故宫封条」「院121、沪756」「洞333」。这正是曾经走过一万公里路的旅程,在日军轰炸与国共内战的战火中逃难,然后渡海来到台湾的第一代宝物木箱。当年,有三千个这样的木箱,搭上军舰来到台湾,如今只剩这个宝箱存证,箱底躺着当年用来防撞的泛黄棉花与谷壳。
几个小时后,采访队伍退出,大门关上,宝库再度陷入永恒的黑暗与寂静,只留一小盏灯光,维持监视器能见度。当门阖上那一刻,我彷佛听见历史的某一页被阖上了。走到新落成的故宫中庭,阳光灿烂射下,彷佛已是隔世。
再见!沉睡的国家宝藏。
最近更新
- 07-18 台湾细节:公交未停...
- 02-17 员工跳槽前的六大迹...
- 06-28 态度决定结果
- 06-28 轻囊行远
- 06-28 HP大中华区总裁/孙...
- 02-24 钱是你自己的,但资...
- 02-24 俗話說得好,可俗話...
- 02-24 向贾伯斯学演讲
- 02-24 如果你讨厌你的工作
- 02-24 用无声的语言沟通:...
最近评论
- (04-14) 听君一席话,胜读二十...
- (04-14) 的确是这样的。。。中...
- (04-13)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
- (04-13) 不应该浪费!
- (03-02) 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
- (03-02) 好文章 写的现实
- (02-25) 不错 不过 有...
- (02-25) 哥卖的不是苹果,是梦...
- (02-25) 这是真的,有时罚的钱...
- (01-01) 给不起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