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长尾理论」的作者安德森(Chris Anderson),今年七月上市的新书「免费」(Free),讨论身处数字时代,贩卖智能财产权的公司,从计算机软件、新闻,到音乐,都有走向「免费」的压力。此书一出引发各方笔战,同意的、不同意的,都有满满的理由。
美国一名科技记者曼吉(Farhad Manjoo)于快速企业杂志(Fast Company)上撰文大声疾呼,其实产品收一点钱,比完全免费的做法聪明。
曼吉举例,微软卖操作系统给计算机制造商,一套要价十五美元;Google预计明年推出的操作系统,则沿袭公司一向的免费传统。未来如果消费者选择购买装有Google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可以比购买装有微软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便宜十五美元,然而小小的差价换来的却是比较少的应用功能与技术支持。
事实上这种情况早已存在。市面上有免费的计算机操作系统Linux,但是装设微软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仍然卖得比较多。曼吉解释,因为免费的代价太高,消费者情愿付一点钱免除头痛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消费者愿意花钱买瓶装水(免费喝得到的水可能比较不卫生)、付有线电视(免费看得到的无线电视节目选择比较少)的原因。
以华尔街日报为例,读者想看华尔街日报的新闻,上网四处找一找可能就看得到,但是还是有一百万名以上的读者,愿意一年支付一百美元订阅。对这些订户而言,免费换来的是破碎、不可靠的华尔街日报内容;花一百美元则可以随时上网,看到完整的报纸内容。花钱解决问题算是值得。
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也支持这样的看法。该研究显示,目前消费者花在阅读或收看自己付费的媒体内容,比花在免费的媒体内容时间长。
曼吉表示,收费还有一项优势,有营收才有本钱做营销跟支持。Google的免费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很难跟苹果计算机的手机操作系统竞争,原因之一就在于苹果有本钱打广告,因为每支iPone都带进可观的利润;相较之下,Google只能偶尔赚点钱,单靠在手机上使用Google产品的人,带进一些广告收入。
他认为,现在连Google都意识到产品收费的好处,所以消费者可以免费使用Google的电子邮件信箱,但是如果想要技术支持,或更可靠的邮件系统,或出问题时要找得到人骂,那么消费者需要付费。简单来说,消费者付了钱,卖方才有责任。
所以,不管是公司还是顾客,曼吉都劝大家,想要选择「免费」,先想清楚再说。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