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光学筛选机-CCTech

专业光学筛选机-CCTech 被访问过:304543

浚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博客首页 华人螺丝网

疯脚踏车的真相,骑出「慢活」人生

2008/8/17 9:05:05| 分类: 默认分类

自行车业,在景气一片低迷中逆势翻红。骑单车,究竟有什么魅力,让企业主管纷纷带头组起车队、鼓励员工挑战环岛旅行?

【天下杂志采访/卢昭燕绵 摄影/黄明堂】

今年各产业垄罩在景气低迷的乌云中,自行车业却享受从来没有过的荣景。走进台北县树林捷安特店,老板一次招待六位上门的客人,「缺货缺到一个礼拜,只有一台车的配额!」

根据台湾自行车第一大品牌捷安特统计,去年全台共有六十五万骑单车人口,今年预计将增加到一百万,捷安特二万元以上的中高价位车款销量更是比去年成长两倍。

「自行车业一点也没有景气不好的问题,」巨大机械内销事业部总经理何友仁说,「M型社会里,中产阶级以上的人真的很迷单车!」全台单车热犹如夏焰,无法抵挡。

庞大的中产消费者促使各县市政府首长将建立自行车道列为发展重点,车道长短就是施政成绩。台中县九二一地震后,废弃铁道改建成十二公里的东丰绿廊,绿树荫自然形成的「绿色大甲溪」,与邻近的大甲溪自然辉映。

自行车到底有什么魅力,让中产阶层深深着迷?

寻回掌控方向的成就感

掀起台湾单车环岛流行风的电影「练习曲」导演陈怀恩观察,「过去八年台湾人很闷的!」经历八年经济衰退,这群白领阶级面对变化万千的全球化竞争和中国崛起,却困守在成长迟缓的岛内。闷,是很多人的心声。

在这样社会气氛之下,骑乘单车完全是靠自身体力和耐力掌控前进的方向盘,只要肯努力,一定能成功。陈怀恩发现,「我们都需要一个成功的经验来鼓励自己,单车就是个机会。」 

自行车就像中产阶级的充电器,提供短暂胜利的成就感。

清晨五点半,台北城尚未苏醒,台湾惠普科技(HP)影像打印暨消费通路事业群服务营运管理部经理郑恩民,早已踩上上万元的自行车,享受在拥挤的城市里自由驰骋的快感,「这样一整天精神都会很好!」像他这样骑车上下班的人,愈来愈多。 

骑单车,犹如经营企业,盛衰万变。与郑恩民同部门的委外管理项目经理李敏源,也是惠普自行车社创社社长,他负责的客服中心每天都要接到六百通报喜也报忧的电话,「就像骑车爬坡上上下下,工作也是一样起起伏伏,你永远要做好准备。」

坚持到底,骑完全程

各大企业纷纷鼓励员工骑自行车。以全球最大的信息与通讯代工厂之一的纬创为例,去年九月近三十人挑战八天自行车环岛。

决心,是单车环岛成功最主要的关键,也是企业战胜的核心。报名参加的纬创员工,必须接受口试和笔试,除了基本道路须知,面试委员最重视的就是骑乘意愿。身兼面试委员的价值创新中心资深经理蔡竹嘉强调,「决心最重要!」出发前必须通过连续四.五公里的爬坡路考,更有员工半开玩笑的说要带着与妻诀别的决心参加环岛。

个人骑车的成功体验,更能延伸到工作上。蔡竹嘉观察,「现代人工作是要work hard也要play hard,自行车环岛这种亲自征服的精神,会带到工作表现上来。」

业务营销处专员兼任自行车车社社长郭雅婷,说起话来柔声细语,出发前一晚还熬夜加班到凌晨四点,「以前我认为做得比别人多,环岛回来我在工作上有更大突破,现在我一定要做得更多!」

纬创自行车队跨部门的合作经验,对于企业横向沟通更是有帮助。成立于二○○一年的纬创近年来扩展迅速,因此少了跨部门的横向联系,不过环岛行刺激各创意部门主管发起RD Master Forum,所有研发主管都要参与论坛,改善过去研发部门各自与业务垂直合作,缺乏横向沟通的缺陷。

自行车,可快可慢。成立「自行车观光研究室」七年的中华大学休闲游憩规划与管理学系讲师张馨文表示,「过去一台摩托车,讲求速度,现在是自行车慢活的年代。」

骑出慢活人生

可慢,就成为白领阶级追求慢活的管道,重新建立起因为忙碌生活而与家庭、社会失联的关系。

海蝶音乐董事总经理林秋离写出〈听海〉、〈剪爱〉等热门歌词,他长期出差国外,过去五、六年每个月有一半的时间在海外出差,剥夺他与两个正值青少年关键时期儿子的相处时间。

借着单车,分散的家庭关系得以重新联系。林秋离过去二十年内买过十九辆汽车,如今家里唯一一辆车就是拿来载自行车用,一家四口共有十一部单车。他把握每个假日,全家一同出游,升高三的大儿子林雨果回忆,「以前开车出去玩,我都在车上睡着了,」也因此少了家人间的深度互动。

现在林秋离一家人却因为骑单车,有了共同回忆的经验和话题。升国二的二儿子林雨塘回忆,今年春天全家人到花东骑车,看到青蛙和蝴蝶,不喜欢运动的他却说,「骑起来很舒服。」两个大男孩念念不忘在鹿港小巷穿梭、在北港看到妇女打芝麻油、在嘉义参观蒜头糖厂,令从小在城市长大的两人大开眼界。

骑车给予青春期的儿子独立发展的机会。林秋离说,「骑在马路上,他们就必须观察路况,随时反应,还要学会负责任,把车骑回家,不能累了就放弃。」夕阳时分,林秋离一家人到河滨骑单车,父亲带头,两个儿子尾随,母亲殿后依序前进,林秋离形容,「骑车时全家都在一起,却又保有自己的孤独。」

单车打破中产阶级的冷漠,牵起与社会互动的桥梁。

自行车新文化基金会副执行长林惠忠骑单车长达三十年,每天骑车从台北市区往返淡水,他笑着说,「我八%的朋友都是骑单车认识的。」有车友戏称,「骑单车的人都是好人」,看到路上有人单车损坏,马上下车,免费维修。不知不觉间,自行车成为都市人重新建立友善与信任的触媒。

一台车连起人际关系

台湾最大的自行车队大苹果车队队长程计源四年前辞去保险公司主管职位,全职担任车队队长,他笑着说,「常常接到总经理级的会员打来说,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七月初,车队资深队员自愿带着台北新庄芥菜种育幼院国中生,挑战七天北部单车环岛。

推动全台步行和单车步道的千里步道筹划中心执行长周圣心,评论这种单车带来的新的城市思维,「这转变是种进步,经历快速开发年代之后,社会在反省,开始接受不同标准。」


疯脚踏车的真相,骑出「慢活」人生

分享到:

阅读(1652)| 评论(1)| 收藏(0) 收藏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

sherlly(实习生)2009-01-16 09:35:45

该评论只有博主才能查看

发表评论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