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待选的硫化添加剂,除了做必要指标的检测(如硫含量、粘度等),亿达渤润石化提出还要通过颜色、气味、铜腐蚀、极压性(PD)、抗磨性(PB)综合来评判一款硫化添加剂的性能,前三项(颜色、气味、铜腐蚀)很容易测出结果,极压性与抗磨性最为重要,也是客户采购添加剂最关心的指标,所以通过正确的方法,准确检测其技术指标,分析其使用效果,对客户正确选择一款适合自己产品的添加剂尤为重要。
传统观念的误区认为:
1)硫化添加剂的硫含量越高,其极压抗磨性越高;
2)活性的比非活性的极压抗磨性要高;
3)PB、PD值越高的硫化添加剂,其实际加工性能越好。
一直以来,对于硫化极压抗磨添加剂的选择、金属加工油质量的评定,业内都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亿达渤润石化经过多年积累,由数万组的四球数据统计、大量的金属加工问题解决方案中分析总结,在金属加工油业内率先提出的“亿达渤润-线性理论” 。
---简而言之,通过四球机对极压剂或金属加工油进行多点测试,分析其在“物理润滑→化学润滑”过渡或关键作用区间的工作状态是否平稳、及时、有效。
硫化极压抗磨添加剂主要分为几类:
1) 硫化烯烃类:即 活性硫,经过大量的四球数据测试及实际应用显示,其存在意义远大于使用意义;
2) 硫化脂肪类:天然脂肪具有很好的润滑性,硫化后粘度增大,纤维结构由线状变为网状,抗磨性显著提高;常见的有传统硫化工艺生产的深色硫化棉籽油(T404、T405、T405A)、现代工艺生产的浅色低味 硫化猪油;
3)硫化脂肪酸酯类:多采用现代工艺硫化,把天然油脂酯化后,油溶性得以保留,硫含量得到提高后,极压抗磨性均有提高,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通过四球数据图及磨斑数值可以看出:油品在加工初期与加工后期磨斑指标差异不大,但800N—3000N这段加工区间指标往往会出现很大的波动差异,这段时间也是润滑油由物理润滑向化学润滑过渡,由物理油膜生成化学油膜的过程阶段。由于旧的物理润滑油膜随压力、温度的增高而失去效应,新的化学极压油膜正处于形成过程中,这个阶段是整个润滑过程中润滑效果最薄弱的阶段,所以金属加工中的问题绝大多数是发生在这个新旧油膜更替的阶段。
我们把这个新油膜生成的整个过程分压力段用四球机细致检测出来,可以得到一条摩擦力与磨斑的曲线图,当油膜稳定的时候,这条曲线会是平稳的,但在生成化学油膜的阶段,由于极压剂里的化学物质正在发生剧烈反应,导致润滑不稳定,所以曲线会产生上下的波动,这个阶段是无法避免的,但这个线性波动的剧烈、长短程度是可以通过选用极压抗磨添加剂改善的。
综上所述:评判极压抗磨性能优良的着重点要放在“物理—化学油膜”生成过程中的线性波动上,而不是只关注硫含量高低、活性与否、PB和PD,从线性波动图上看,线性波动曲线越是平稳,时间越是短暂,它的使用效果就会越好。
---这就是“亿达渤润-线性理论”;也是目前评判硫化极压抗磨添加剂或者金属加工油最有效的方法。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