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情为何物

2006/6/15 2:31:27| 分类: 默认分类

------------鲁迅作品《伤逝》赏析  《伤逝》是鲁迅先生的一部短篇小说,也可以说是唯一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它所讲述的是两个觉醒的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故事。作为鲁迅的唯一爱情小说,却以涓生和子君他们爱情的破裂为结局,可以说是一个悲剧。   这是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通过《伤逝》来把握鲁迅,在我看来,子君是核心人物。子君在《伤逝》中的作用无疑是重要的。从社会批评的角度来说:子君的悲剧人生代表了鲁迅在五四时期提出的一个问题——挪拉出走后怎么办?从个人批评的角度来说,我认为子君这个人物暗含了新旧两类女性的形象。  《伤逝》中的子君其实是以两副面壮鱿衷诙琳呙媲暗摹R桓鍪腔峁菔逼诘淖泳颐且膊环涟阉谱髁蛋逼诘淖泳U飧鲎泳谛∷抵惺且桓鲂屡缘男蜗螅遥屑叮兄骷6缀逼诘淖泳赐邮逼诘淖泳词且桓鼍膳缘男蜗螅尤鹾臀拗兄泄墒贝佑〉拇撑浴?   不管怎么说,子君这个女性,代表的是不只自己。人说,世上最能打动人的是悲剧,不知道这是否很才残忍。反正,《伤逝》的的确确就是一部悲剧。但它的悲剧原因又是什么呢?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对在法律上还称不上夫妻但亦有夫妻之实的爱人以子君的离世涓生的内疚忏悔告终,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这场悲剧的原因,我认为,大概有以下的几方面: (一)、爱情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   子君死了,为涓生而死了,虽说那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但我觉得更是子君把爱情当作人生终极目标的痴情女子的悲剧。   尘世中的女子,一旦心中有爱,真的可以变得难以想象的勇敢与无畏,尽管看似柔弱的女子。但一但爱情飘逝时,也足以把一个用情至深的女子打击得一蹶不振,甚至如子君一样,以死作结。这就是世世代代的女子的不幸。   爱情本来没有错,错的是不能长厢厮守,错的是子君把爱情当作人生的终极目标,真的无法承受失去。子君选择和涓生一起生活,她的压力在那个时代肯定比涓生大得多。在那“五四”初期的时代里,子君的执著,却给她带来无数鄙视的目光。“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这种绝然的态度,已经注定她把爱情视为生命的全部的悲剧的开始,尽管我相信爱情是神圣的。   文中有这么一段话:“她却什么都记得。我的言辞,竟至于读熟了一般,能够滔滔背诵;我的举动,就如有一张我看不见的影片挂在眼下,叙述得如生,很细微,自然连那使我不愿再想的浅薄的电影的一闪。夜阑时候,是相对温习的时候了,我常常是被质问,被考验,并且被命运复述当时的言语,然而常须她补足,由她纠正,像一个丁等的学生。”这段话让我替子君惋惜。爱情是两个人的棋局,当一个人执子开盘时,一定要想好是不是想和对方或者对方是不是想和你下完整一局,你总不能剩下你或者对方一人,将一生沉浸在一盘因为无人与之对弈而永远也走不完的棋局里吧?子君不懂;   爱情不是挂在嘴上说的,甜言蜜语太多了终会被蚁类腐蚀,子君也没想到;“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有人可以为了自由抛弃生命,爱情,可见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人如果太执着于某种情感,往往会引起命运和健康的变化,视爱情为全部的子君不在乎。《伤逝》虽说是以忏悔的形式写的,但是,涓生真的觉得自己错了吗?“我已经记不清那时怎样地将我的纯真热烈的爱表示给她。岂但现在,那时的事后便已模糊,夜间回想,早已剩下了一些断片子;同居以后的一两个月,便连这些片断也化作无可追踪的梦影……”这是什么样的忏悔??或者说涓生对于这份感情连留恋的影子都难以追寻。假使子君没有死,这份感情是否还像现在涓生所祈祷的那样会重来?? (二)、爱情不单单只是玫瑰,还应该有面包作基石   有了玫瑰的爱情是浪漫的,再加上甜言蜜语,某方面的兴趣,看起来近乎是一个完美的爱情。可是,爱情如若玫瑰,就会很快凋零,毕竟爱情还有生活。  《伤逝》中,在某种层次上看来,涓生眼中的爱情是玫瑰;子君眼中的爱情是面包。当玫瑰与面包没有好好的做搭档时,爱情不再是爱情,而是一场走向悲伤的悲剧。爱情刚开始时,涓生“……破屋里便渐渐充满了我的语声,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伊字生,谈泰戈尔,谈雪莱……。她总是微笑点头……”此时此刻,在涓生眼里,这就是爱情了:和心爱的人谈心,亲如知己。这样的爱情如玫瑰艳丽,是绝大多数人的梦想。子君涓生也一样。   而当生活也成为爱情的一部分时,玫瑰的艳丽渐渐难以承受生活的压力。子君开始以一个家庭主妇的角色出现在那个家时,她必须做饭,做家务,养家禽,甚至和别的妇女口舌,种种的生活琐事,使子君再难觅到在会馆的那种形象。涓生开始为生计而厌倦了恋爱前的种种海誓山盟。这时的爱情,没有了玫瑰,生活的影子已经覆盖了那层艳丽,面包使爱情出现了危机。我们的主人公的爱情,在没有面包做基石的情况下,悄悄地改变。“子君的勇气都失掉了,只为着阿随悲愤,为着做饭出神……”涓生开始“……回忆从前,这才觉得大半年来,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着,爱才是有所附丽。世界上并非没有为了奋斗者而开的活路歌也透未忘却翅子的扇动,虽然比先前已经颓废的多……”只可惜他觉悟得太迟了。   玫瑰与面包,两者似乎不相干,但是对于爱情,应该是一对完美的搭档。 (三)、爱情不应该是激情的再现   激情是一时的,爱情应该是永恒的。爱情不应该是激情的再现。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我认为是因为激情而为(或许不是)。文中记录“我是我自己的……这是我们交际了半年,又谈起她在这里的胞叔和在家的父亲,她默想了一会之后,分明的,坚决地,沉静的说了出来的话……而且说不出的狂喜……在不远的将来,便要看见辉煌的曙色的。”这是子君在涓生,在激情的影响下说出的令涓生很震动的话。涓生后来“……照见我含泪握着她的手,一条腿跪了下去……”而子君也因此而答应了。虽说时间不是爱情稳固的因素,但时间却能考验爱情的纯度与幸福度。仅半年的交往就有了完美的爱情的几率,我觉得微乎其微。所以我认为这就是激情。   当激情过后,便是“……我也渐渐清醒地读遍了她的身体,她的灵魂,不过三星期,我似乎于她已经更了解,揭去许多先前,以为了解而现在看来却是隔膜,即所谓的真的隔膜了。”涓生这些话,真的让我怀疑他是否爱过子君,至少,他对同居中的子君从一开始就不满意:子君不如他想象的浪漫,在他眼里,字均明明是为两个人现实生活着想的对生活琐事的热心于关注却变成了家庭主妇的庸常,当涓生失业后,子君感到凄然本来在情理之中,可涓生却从偶然的一瞥中发现了子君的“怯弱”,这是因为激情已过,缺陷渐渐浮出水面,涓生开始后悔,谁都知道涓生和子君的生活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要想活,无论如何都能活下去。问题是生活与厌倦开始缠着涓生,早在生活的危机还没到来之前,爱情危机就已出现,暂时的生存危机不过是为涓生提供了一个与子君分手的颇为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他从暗暗不满,到公然表示给子君脸色看到逃避家再到抱怨子君变得“浅薄”,变得累赘,于是他奇怪子君的“倒也并不怎样瘦损”甚至想到子君的死,终于他最后残忍无情地说出“……况且你已经可以无所顾忌,勇往直前了。你要我老实说;是的,人不该虚伪的,我老实说罢:因为,我已经不爱你了。但这于你倒好的多,因为你更可以毫无牵挂他的事了……”的话,激情没有了,他最终还是放弃了子君,以一个激情过后的人说的绝情的话说出。吉兆胡同的生活的不如意,周围鄙视的眼光,已经在子君的心上刻下了一道伤痕,而涓生的绝情的话,更是往伤口上撒了一把盐,直接把子君推向了地狱。这就是激情,以一个女子的生命为代价的激情;这就是子君的爱情,一场激情的再现!!子君在奈何桥边,即便喝了孟婆汤,她会忘得了这场以生命为代价的爱情吗? (四)、爱情是两情相悦,更是爱情观相同的结合   爱情是两情相悦,更是爱情观相同的结合。涓生和子君不同的爱情观,决定了他们的不同的性格心态及行为方式,同时,也决定了他们在社会压迫和金钱困扰的冲击下,终于难免分离的悲剧结局。 涓生子君初始虽然真诚热烈地相爱,但他们爱的内涵是不相同的。“我爱子君,仗着她逃出这寂静和空虚”。不难看出,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出自本能的欲求和情感的需要。对涓生而言,爱乃是找一个可爱的人来爱并以此使生活充满意义和色彩,爱不过是生活的一种点缀,是手段而非目的。所谓男女平等,恋爱自由,在涓生看来,则是男女间交往分合来去的平等和自由,在冠冕堂皇的外衣下,掩盖着一种不愿负责任或不敢负责任的自私、怯懦与虚伪,流露出一种特有的中国式大男子主义的心态。正是这一爱情观使得他以真挚热烈之情开始的自由恋爱最终转化成“始乱终弃”这一古老的男人风流勾当的变种。对子君而言,爱则乃是找一个爱自己的人以托附终身。男女平等,恋爱自由,在她看来仅是择偶权利的自主而非择偶行为的自由,这就是“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一令人振奋的宣言的实质。子君把爱视为生活的全部,是目的而非手段,把自己的全部身心和幸福寄托在一个爱自己的男人身上,这种折射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古老妇道观的爱情观念,使得她这样一个实践自由恋爱的新女性亦难免逃脱由尤物到累赘,最终被遗弃的悲剧命运。 涓生的爱情观是浪漫的,子君的爱情观是实在的,这种不同决定了恋爱过程中二人心态行为的不同。涓生爱子君不可不谓真诚热烈—一时不见则惶惶不可终日,仅仅一见心中便极大地快慰。但浪漫的,为生活要求点缀的爱情观则使他难有应具的坚强和勇敢,“我觉得在路上时时遇到探索、讥笑、狠裹和轻蔑的眼光,一不小心,便使我的全身有些瑟缩,只得即刻提起我的骄傲和反抗来支持”。而实在的,为生活找归宿的爱情观则使子君“却是大无畏的,对这些全不关心,只是镇静地缓缓前行,坦然如入无人之境”。实在的爱情观使子君易于满足,同居后她每每反复回味涓生真诚求爱的情景并陶醉于被爱的幸福之中。而浪漫的爱情观则使涓生难免失望,那含泪下跪,使子君幸福陶醉的真挚求爱得逞之后,涓生带有悔意地以为那是“可笑甚而可鄙的”了。他自白:“我也渐渐清醒地读遍了她的身体,她的灵魂”,随着新鲜感和神秘感的消失,寻求爱情点缀生活的涓生不无他意地体会到:“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而视爱情为归宿的子君却陶醉于小家庭的幸福之中,她“逐日活泼起来”,“胖了起来,脸色也红活了,可惜的是忙,管了家务便连谈天的工夫也没有,何况读书和散步”。这种满足使她最终难免趋于平庸,和官太太为油鸡和“阿随”而无谓地争吵了,这无疑会使他们间的思想感情难以沟通,最终出现差距及至隔膜。   问世间情为何物,谁也说不清楚。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悲剧,更让我们看到了爱情底下的更多内幕,贫贱夫妻百事哀,谁对谁错世说纷纭,但愿我们能从鲁迅的《伤逝》中看清爱情。

分享到:

阅读(1948)| 评论(0)| 收藏(0) 收藏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

发表评论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