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振兴东北——先震东北人

2005/2/16 14:33:56| 分类: 默认分类

人在他乡久了,听人说东北不好就爱生气,爱与人争。上个月我穿过葱郁的白山黑水和丛林,梦一样地回到了故乡。当我看见熟悉的陌生街道密密麻麻开着一间间小店,听着熟悉的乡音絮絮叨叨着遥远而熟悉的不变的苦恼,领教遇到一句话不顺耳就当街开骂挥手开打的场面……记忆的闸门轰然打开。东北啊东北,我那些天无数次这样叹息,很痛很痛的叹息,我没想到十几年过去了,你改变的仅仅是街头市容,而不变的依然是当年的活法和轨迹。   现在,我以一个游子的身份,把我对东北的反思说出来,多么期望能引起东北人的共鸣和反思,并对我的家乡文化有积极的影响啊。 东北人不知道什么叫力量   东北叫"老工业基地"。现在工业是不行了,吉林、黑龙江的工业产值和利税还没有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只有"老"和"基地"了,不严肃地说,古董老了值钱,而经济老了却意味着贬值,换言之是老大难。至于"基地",一度和本.拉丹联系在一起,和恐怖组织有关,是谁见都烦的特指名称。不要以为这是在调侃,在前几年,东部沿海一些地区的社区就有不许让东北人租住房屋的规定,北京个别地方当年就有不轻易给东北的年轻女人办暂住证的情况,派出所所长要亲自审查,看看她像不像妓。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在歌舞厅里给人看场子的,许多都是东北人。提起东北人,地球人都知道:"打架很厉害,敢动刀子,敢下死手。"回到阔别10余年的黑龙江,我问当地人:现在的年轻人还打架吗?他们笑言不打了,有出息的都上外面打去了,留在家里的都忙着挣钱呢。可是,一个在东北生活了20年的人,一定会有认识的人抢了人或被抢、打了人或被打、甚至杀了人或被杀的见闻。而在国内许多地方,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没遇到过。我前天看过一个报道,说一个苏州青年为了逃兵役,想糊弄一个犯罪记录,就去犯罪,可不敢偷也不敢抢,就去夜总会跟人家挑衅,想打架,但就是没人跟他打。这要是换在东北,根本不用挑衅,也许一个眼神不对,就动手了。 尚武的东北人其实一直没有真正理解什么叫力量。东北人爱说一句话,"我谁都不惯着",意思是"别惹我,我谁都可以修理",男人这样讲,女人也这样讲。东北的女人多泼辣,什么话都敢骂出口。广东的客家女人从来不敢当街骂人,否则,全村的人都不会娶他们家的女儿,但东北女人不,她们从小就被灌输人在外要厉害,要拔尖,不能吃亏,她们长大以后,再把这样的观念传递给孩子。一代一代的东北人就都有了那么一点点霸气,一点点乖张,一点点动不动就想"灭了谁"的威风。东北人是看不起南方男人的,觉得他们太过斯文,缺乏阳刚之气,笑话他们只敢吵架不敢打架,鲜有勇武之威。东北人对南方人的勤劳和才智其实是心里上的佩服,面子上的不屑;而南方人对东北人的懒惰和尚武,则是骨子里的蔑视。我们毕竟不是生活在蛮夷时代,即使曾经有过,也未见东北人反抗精神较其他地方人更出色,更何况武力在现代经济社会里并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呢?支撑东南沿海繁荣的,除了国家的政策和资金,一定还有一批优秀的人员,一些优秀的理念和机制,一种优秀文化的积淀。只有给社会创造财富的人,才是有力量的,才是这个时代的英雄。而能够健康创造财富的人,哪怕他说的话再温柔,一句"老婆,我给你买辆车吧",也一定比酒后爷们儿的咆哮"我没办法啊"有力量。真正的力量从来就不在嘴巴和拳头,可是很多东北人就是不懂。 表面彪悍自尊,实际胆小自卑   有人说东北人吃不了苦,我不这样看。我一无所有的时候闯过深圳,也见过我许许多多的同乡闯深圳、北京、上海,都吃过很多苦,经受过煎熬。离开东北的人都知道,闯世界对东北人来说并不是太难的,难的是不敢迈出第一步。东北人太认死理,怕受委屈也咽不下气。今年春节后,一群工人,为了索要下岗四五年工厂累计拖欠的每人近万元的费用,买站票到哈尔滨告状,在零下20多度的天气里,他们在政府门前顶风冒雪静坐了几天,然后又进京上访,租地下室席地而睡,那是什么样的苦啊?我听到北京同学跟我讲这件事的时候,眼泪都要下来了,四五年,一万多块钱,这就是我生长在那片黑土地上的父老乡亲啊,他们可以用那么长的时间承受一个失望、一个委屈,遭那么多的罪去讨那一点点公平,却不能、不敢放下自尊,到他乡去淘金,给自己创造一个命运。   东北人的文化观念表层体现是彪悍,匪气,自尊,根深蒂固的则是本分,胆小,自卑。 是的,东北人不是特别的原因是不会轻易离开那富饶的黑土地的。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稻草窝,一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就很滋润了,何况有"野鸡飞到饭锅里"的良好生存环境,让那些"死逼无奈闯关东"的后人们对大自然产生了与生俱来的依赖。懒成了现代东北人的通病。在南方,你可以到处看见30度高温下,民工挥汗如雨,干活不惜力的情形;而在东北,你会看见大家更愿意衣着光鲜,不管真实情况如何,也要刻意表现尊贵而不屑选择"下贱"的劳作;许多青年宁愿游走江湖、给人看场,用鲜血和生命去搏杀,以期一朝富贵,也不愿意本分地干活,靠勤劳吃饭。在东北某困难地区,上级扶贫部门为了防止送去的资金不被用来干正事而去换酒,于是改送易于繁殖且有较高收益的牛羊时,困难户竟问"我的牛羊圈怎么解决"。这也许是一个极端的特例。但只要看一看东北的居民区里修鞋的和浴池里搓澡的,几乎全是江浙安徽一带的,你就能够得出答案。东部不少民营企业家的第一桶金就是靠在东北修鞋和搓澡获得的。只要是诚实劳动所得的任何报酬都是高贵的。而东北人不屑于此。结果是修鞋者和修鞋者的儿子成了老板,而享受修鞋的人和他的儿子成了人家的打工仔。 正常的人际关系被含糊的义气取代   肉体的懒惰导致了精神的畸形。   东北人还爱讲义气。动不动你就会看见人们呼朋唤友教训对手,来者不问三七二十一就帮着开打,至于打出什么后果、能否承担得了则是另一回事了。这哪里是什么义气,简直是没有理性,甚至亵渎义气二字。外地人管东北人叫东北虎,其中"虎"就有做傻冒讲的含义。讲义气之人不愿言利。假如在东北你向同事借十元以下的钱后你再去还他,他觉得他欠了你什么。可是,该讲义气、该替人着想的时候,东北人有时候反倒不仗义了。一个港商告诉我,他跟一个东北人只见过一面,对方就能跑到他开的宾馆白吃白喝白住。他的一个哥们去东北和人合伙开酒楼,结果股份被对方侵占,好几年了,现在还在打官司,那哥们见谁告诉谁,和东北人不能合作,他们做生意只算自己的账,自己的钱赚走了,不甘心,还要把对方的钱也要本利都拿走才痛快。正常的人际关系变成了一种含糊的义气,正当的游戏规则被感性取代。理性关系丧失的结果,使东北人有门不走专跳窗户。明明通过正常途径完全可以解决的问题,但在东北你要找人,要找关系,不找就心里没底,尽管找的人也可能帮不了什么,但一定要找。这种风气的结果,直接导致了对权力的崇拜。在东北人们对权力的崇拜是难以想像的,无论多么蛮横霸道的人,在权力面前,都异常地乖顺。从媒体报道就可以看到,这两三年,仅沈阳300里方圆,就出现过多少起权、钱、黑社会交易的大案要案啊,慕绥新马向东身为市长副市长搞黑社会老大的派头,巧取豪夺像强盗,飞扬跋扈像土匪,并不是一个偶然,都是有一定的人文根基的。由于仕途被认定为是人间正道,几乎优秀的人才就都集中到了党政机关,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只能等,论资排辈,大好的年华如流水一样逝去,所有的激情都如云烟散去,还是等还是靠。等和靠成了东北人的思维定势。所以专等中央政策,有了中央政策就学,一级一级地学,学是头等大事,但学而不思,学而不干,不能把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改造结合起来,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也是非常危险的。在东北连村支书都知道美国为什么要打伊拉克,就是不知道怎样致富。

分享到:

阅读(3438)| 评论(8)| 收藏(0) 收藏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

匿名2006-05-18 18:06:37

hao

罗阳明(高级助教)2006-03-26 12:06:50

东北人的优点还是很多的

李成春(讲师)2006-03-21 08:14:15

早上起来闲来无事,刚好路过,进来看看的......

zjz118(教授)2005-12-10 22:11:34

我喜欢东北人的豪爽。

dagu(高级讲师)2005-11-04 09:32:47

我喜欢东北人!尤其是女孩子,个个模样可俊了! 呵呵...

匿名2005-08-23 14:00:59

汤乐平(实习生)2005-08-13 16:16:49

详尽

孟姜女(高级助教)2005-02-16 16:41:31

入骨三分

发表评论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