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男人杜子腾的博客

好男人杜子腾的博客 被访问过:1739972

https://blog.luosi.com/personblog_2-2851.html

博客首页 华人螺丝网

读历史名人学成功之道--吴起(1)

2008/6/22 16:42:04| 分类: 名人奋斗史

杀妻求将的“战神”

吴起是推动中国从旧的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的先行者!他是推动中国法制史进入一个崭新阶段的领头人!吴起创建魏武卒,著《吴起兵法》,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的奇功伟迹!在军事史上可与孙武并称!他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终于靠自己的想法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吴起像

避人生疑,举刀杀妻

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吴起,卫国左氏,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先后在鲁国、魏国、楚国做官,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理论家、军事改革家。吴起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地位很高,和兵圣孙武差不多,被称为吴子,著有《吴子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吴起(?—公元前381年),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北)人,善用兵。吴起从小聪颖好学,深受家人的喜爱,父母视其为掌上明珠。在吴起童年时,他的父亲就去逝了,他就在母亲的教抚下习文练武。吴母是一位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开明、豁达的贵族夫人,对吴起的成长有较为深刻的影响。

吴起出生在卫国左氏的一个富贵家庭,少年时吴起就有远大的抱负,到十八岁时,已成为文武双全,胸藏百万甲兵的将才。“治世出贤臣,末世出小人,乱世出英雄”。他非常喜好军事,天天弄枪使棒,常常梦想着自己有一天能统率千军万马,驰骋沙场,杀敌立功,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他不惜花费千金,破家游历,奔走列国,希望得到诸侯的重用,以便施展其才能,做一番事业。然而,在使得家业荡尽之后,也没掏得一官半职。遭到邻里乡人的讥笑、诽谤。吴起为此气愤不过,杀了诽谤他的三十多个人。在临逃走时,他对母亲发誓说:不当卿相,决不回卫。

于是,他逃到曾子门下学习儒术。此时,鲁国“三桓”的势力已大大的削弱,公仪休、孔仅等儒者主政,鲁国作为一个三流的小国艰难地维持着。吴起入鲁一年有余,他母亲去世的消息传来,他的老师曾子以为他会赶回家奔丧,谁知第二天吴起若无其事照常来上课,曾子惊讶地询问吴起,吴起满不在乎的回答:“母亲既然已经死去,赶回去也无济于事,还不如继续追求学问。”

照例说,母亲去逝了,作为儿子的吴起要回去守孝才对。古代最重视的就是孝道,但吴起深感一事无成,愧对自己的承诺,最终没有回家奔丧。可见此人很是敢说敢为!虽说吴起这种精神可嘉,可他的老师曾子是个大儒,一看自己的学生这么没有孝心,真是有失自己的面子,就把吴起赶出去了。吴起被曾子赶走后,来到了鲁国改学兵法。从儒家跳到兵家,一个主张仁爱,一个要打仗,两者的思想是完全相反的。这也说明了吴起是一个脑子灵活的人。

吴起在曾子门下一段时间的学习,使得他对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对他后来的政治实践活动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不过,在儒家门下的学习,也使吴起意识到儒家学说“迂阔而远于事情”的一面,感到这种学说难以适应时势的需要,转而攻兵,也许更适合他。机缘也许就是这样,中华大地上从此少了一名儒者,却多了一位日后名闻天下,威震四方的名将。

鲁穆公4年,即公元前412年,齐宣公派大将项子牛率兵向鲁国的莒和安阳发动了进攻。在这种敌强我弱的形势下,鲁国君臣内心开始恐慌了。他环顾朝野,全国很难选出一个统兵御敌的将军。因为吴起这时正埋头钻研兵书,并时常发表一些治兵战守的真知灼见,在鲁国有一定影响。在这危急关头,有人向鲁穆公推荐了吴起,鲁穆公也就只好瞩望于他。不料有人提出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对他提任统帅能否忠心于鲁国提出了异议。此事传到吴起那里,使他思绪起伏,翻江倒海。面对千载难逢的契机,他毅然做出痛苦的抉择,以妻子的性命为代价换取功名。

齐国攻鲁,齐强鲁弱,鲁军不是齐军的对手,但吴起善于用兵。吴起率鲁军到达前线,没有立即同齐军开仗,表示愿与齐军谈判,齐派大将张丑佯来讲和,张到鲁军中探虚实时,吴起将那些英勇的将士隐蔽起来,而是让那些老弱病残的将士留守营帐。并且设下酒宴来款待张,吴起装出一副怯战申和的样子。先向对方“示之以弱”,以老弱之卒驻守中军,给对方造成一种“弱”、“怯”的假象,用以麻痹齐军将士,骄其志,懈其备,然后出其不意地以精壮之军突然向齐军发起猛攻。齐军受了蒙蔽,认为鲁军不堪一击,贸然进犯。齐军仓促应战,一触即溃,伤亡过半,鲁军大获全胜。

就这样,吴起巧妙地指挥鲁军打了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漂亮仗,既使鲁国转危为安,也使自己跻身于名将之林,闻名列国。

然而,吴起为鲁国立下战功,不仅没有受到表彰,反而受到鲁国旧贵族势力的疑忌和排斥,说吴起是个残暴无情的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说: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馀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这显然是一派糊涂可笑的歪道理。按照这帮子奸猾小人的逻辑,鲁国打胜仗反倒成了坏事,那当初何必饥不择食地求救于吴起呢?如果战败就能安全,何不待齐军一到就按兵束甲,与之订立屈辱的城下之盟呢?如果重用吴起就是与兄弟之国的卫国过不去,那么当初又何必任他为鲁军的统帅呢?

当然,只要此时鲁穆公还具备常人的理智,就不会被奸佞宵小之徒的胡言乱语所迷惑。但是,事实证明,鲁穆公恰恰是一位失去常人理智的糊涂国君。在他看来,只要鲁国还能苟安于一时,就不必奋起振作;只要危机还没有降临到头上,也就不必防患于未然。人才虽然在关键时刻能够济困解急,但却不如佞臣用起来得心应手。信而见疑,忠而遭谤。身处如此昏暗的鲁国,面对昏聩到不可救药的君臣,吴起的心彻底地绝望了。

吴起破齐,显露出了他出色的谋略才能。可最终由于小人的离间,鲁穆公解除了他的兵权。

待在鲁国的5年里,吴起虽然受到了极为不公平的待遇,但在他的人生道路上仍不失为一个光辉的起点。因为正是在这里,他刻苦攻读了不少儒家经典,钻研了当时能够看到的所有兵家著作,特别是指挥一次以弱胜强的战役证明了自己卓越的军事才干,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让列国刮目相看。

之后,吴起听说魏文侯斯爱才如命,就离开鲁国前往魏国寻找出路。

无敌之将,大显才华

吴起来到了魏国,魏国的大夫向魏文侯推荐说:吴起用兵,司马穰苴都赶不上他。文侯用吴起为将,率兵攻打秦国,连拔五城,夺取了西河之地(今陕西大荔县以东地区)。文侯任用乐羊攻中山,吴起又和西门豹奉令率兵相助,一起灭亡了中山国。不久,被任为西河郡守,担负防御秦国的重任。

吴起治理军队,跟一般将领不同,他能平等待人,与士卒同甘共苦,军纪严明。兵书《尉缭子》记载:吴起统率西河魏军与秦军作战,晚上宿营时,他的住处从不铲平,累了,只是用树枝搭在上面,勉强遮蔽霜露就可以了。他这样做就是表示不把自己看成高人一等。吴起对待士卒“平易近人”,与士兵最下层吃饭穿衣同一标准。睡觉不铺卧席,走路不乘车子,亲自捆扎和担负粮食,与士兵分担劳苦。有一年,他统率魏军进攻中山国,有个士兵长了脓疮,坐卧痛苦不堪,吴起知道后,亲自为他吸脓,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哭了。别人对她说:“你的儿子不过是普通士兵,而将军却亲自为你的儿子吸脓,你为什么要哭呢?”这位母亲说:“我并不是哭这个,前些年,我儿子他父亲也患疮长脓,吴将军曾为他吸吮,他感恩在心,出战时奋勇争先,有进无退,因此战死杀场。如今吴将军又为我的儿子吸脓,我想我儿子注定会和他的父亲一样,战死杀场,以报答将军。想到这里,所以才哭啊!”

 

 


分享到:

阅读(1584)| 评论(0)| 收藏(0) 收藏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

发表评论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