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吴起非常爱惜士卒,能与士卒共甘苦,受到将士们的拥戴,将士们也都乐于跟随他去拼死作战,这就使得魏军内部官兵关系融洽,上下团结一致,战斗力很强;加上吴起作战指挥有方,因而打了许多胜仗。
从以上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吴起的确有过人之处,那就是他爱护战士。有这样的主将,还会有不拼命的士兵吗!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了这么富有人情味的“上司”,部下能不尽心竭力、效命疆场吗?正因为吴起如此善待士兵,士兵们才会个个英勇善战。
然而吴起要求他们执行军令、军纪是极为严厉的。有一次,吴起指挥魏军与秦军对阵,两军尚未击鼓交锋,魏军中一个士卒克制不住杀敌的情绪,勇猛地冲向敌阵,斩获两个敌人首级回阵,吴起立刻下令把这个士卒杀掉。这时,军吏(军中执法官)向吴起劝谏说:“这个士卒非常勇敢,很有才干,请将军不要斩杀他。”吴起惋惜地回答说:“他的确勇敢能战,但没有按我的命令去杀敌,就应该杀掉啊。”
吴起用兵作战,料敌制胜,成为当时著名的军事统帅。《尉缭子》记载说:吴起指挥七万军队,天下无敌。《吴子》中记载:吴起统率魏军与其他诸侯国进行大战共七十六次,魏军获得全面胜利的六十四次,其余十二次与敌不分胜负,魏国向四面发展,扩充土地千里之远。从此,吴起声名显赫,威震天下。吴起还根据士兵的不同特点,对军队采取新的编制,以便在战争时根据敌军以及地形的特点,交互使用或者互相配合使用这些军队,使每个士兵的优点得到充分的发挥。吴起在魏国创立的这套军事制度,后人称“武卒制。”
魏文侯看到吴起善于用兵,屡建战功,又有政治才干,为人廉洁,深得军心,于是就派他做西河地区的军政长官。西河是魏国西部边疆的军事基地,与秦、韩两国接境,地处黄河之西,容易受到敌军的攻击,很难防守,而且后路受到黄河的阻截,一旦发生战事,很难得到本国支援,只能独立作战。吴起赴任后,马上就在西河实行法治,进行改革。吴起主张“内修文德,外治武备”。他首先整顿西河的各级官吏,重用和提拔廉洁奉公的有能之士,裁撤庸碌无能的将领,打击贪官污吏,使西河吏治焕然一新。同时在西河推行“耕战”政策,奖励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充实府库,使西河地区粮饷充裕。吴起尤为重视加强边防建设,他认为要使自己的国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国家的军事力量,抚养战斗之士,训练军队,为保卫魏国的西河建立了一支精锐的“魏武卒”。
这一时期他“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特别是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己的秦军,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大的诸侯国。由于西河地区兵精粮足,秦国再也不敢向东扩张势力。
吴起强调治军,认为军队能否取胜,不完全取决于数量上的优势,依靠军队的质量更为重要。这种论点,可以说是对《孙子兵法》的补充和发展。在作战指导思想方面,他也继承和发展了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名言。吴起认为,指导战争必须根据敌情、天时、地利等不断变化的客观情况审时度势、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法,才能战胜敌人。善于用兵的人,要注意捕捉有利战机。攻击敌人的要害之处。他主张,在有胜利把握时,就应坚决地进攻;在没有胜利把握时,就要果断地退出战斗。他的这些军事思想,不仅对当时的战争实践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一直为后人所推崇。
吴起虽很受魏文侯的器重,而且他成就也较突出,但是,公元前396年,魏文侯卒,魏武侯继位,吴起受到了某些大臣的排挤,被迫奔楚。
由于吴起在魏国政绩卓著,军功赫赫,所以他一到楚国,就受到了楚悼王的重用,主持变法。吴起变法,从打击大贵族入手。
吴起变法加速了楚国封建化的进程,使其国力迅速强盛。公元前381年,赵国遭到魏国的进攻,求救于楚。楚国派兵攻魏救赵,大败魏军。殊不知,吴起变法的同时,也打击了楚国大贵族既得的政治经济利益,遭到大贵族的激烈反对,楚之贵族皆欲害吴起。《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说:“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就在对魏战争胜利的这一年,楚悼王病死。《史记》记载:“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说的是,楚悼王死后,楚国旧贵族乘机作乱,围攻吴起,吴起逃避在楚悼王的尸体旁,贵族用乱箭射杀吴起,同时射中了悼王的尸体。楚国之法:“丽兵于王尸者,尽加重罪,逮三族。”群臣射王尸者,尽当其罪,因而被夷宗者70余家。但变法也因楚悼王和吴起的死而受到挫折。
虽然吴起变法没能成功,但变法却在楚国贵族政治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吴起变法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在楚国的政治生活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如《韩非子?喻老》云:“楚邦之法,禄臣再世而收地”;《淮南子?人间训》云:“楚国之俗,功臣二世而绝禄。”这些现象与吴起变法中的“封君三世收其爵禄”的条文相合,应该说是吴起变法以后出现的。不可否认地说,吴起的变法促进了楚国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吴起虽被害,但他的变法和李悝一样,都给后来实施改革的商鞅以深刻的启示。
《汉书?艺文志》着录《吴起》四十八篇,早佚。今存《吴子》六篇,多后人假托。司马迁评价吴起说:“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可见后人不单把吴起看作军事家,更把他看作政治家、改革家。
中国古代军事家和改革家的行列中,吴起,算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又是一个让人难以评说的人物。作为一个人,就一般道德而言,无论如何,他都曾负有深重的道德劣迹;而做官之后,就官德来衡量,他又是无可挑剔的。时代的久远,人心的幽深,使得作为今人的我们已经很难推知吴起的真实心境,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很清醒地把官德视为一种必须依托的资源,他至少是在很努力地经营这种资源。春秋战国时期出将入相的人物很多,但能达到吴起这个高度的就实在是凤毛麟角了。总体上讲,吴起是春秋向战国过渡时期杰出的历史人物,集儒家、兵家、法家思想于一身,是当时首屈一指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
首先,吴起是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吴起早年从孔子高徒曾参学儒,也深谙儒家的以仁德为思想的治国之道。在魏国时,有一次,魏武侯和吴起一起出游,坐船到河中,武侯说道:“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吴起便以夏禹灭苗氏、汤王灭夏桀、周武王灭纣王来教导他,治国应以施德政,而不是在地势的险峻,吴起治理西河时,赏罚严明,立信于民,劝农桑,兴水利,西河为之富庶,成为抵挡强秦东侵的铜墙铁壁。在楚国为相时,在楚悼王的大力支持,依法家思想为指导,推行了富国强兵的改革,裁撤冗员,大量削减无功旧贵族,奖励耕战,使楚国府库为充实,士兵强悍,达到了他的目的。
其次,他又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他所著的《吴子兵法》反映了他的军事思想却是肯定的。吴起是一个典型的事业导向型的人,对于他这种人来说,恬静淡薄的隐居生活是无法忍受的,这一点和孙子有着天壤之别。强烈的功名心使得吴起的许多行为倍受诟病,吴起还处处受小人的暗算,由于不会激流勇退而不得善终,真可谓命运多舛。后世常说“孙吴”,事实上,吴起的功业要比孙武辉煌的多。
在弱肉强食的春秋末期,诸侯割据混战,吴起是作为一位军事家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的,他三年学兵法,深得用兵、治军之道。在鲁国为将时,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苦劳,深得军心,在齐鲁之战中,以示形于敌之思想,大败齐国,以弱胜强;在魏国时,吴起为西河太守,筑“吴城”,赏罚必信,体恤士卒,士卒都肯为他卖命,并为魏辟土四面,拓地千里,威慑韩、赵,强秦也不敢越雷池半部;在楚国时,南平百越,北并陈蔡,使楚国军事实力空前强大,雄视天下。除此之外,吴起对兵法也有较深入的研究,他的兵法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在历史上,他的军事成就与孙子不相上下,后人常说的“孙吴”即此意。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