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男人杜子腾的博客

好男人杜子腾的博客 被访问过:1727648

https://blog.luosi.com/personblog_2-2851.html

博客首页 华人螺丝网

北美紧固件行业发展历程及方向

2006/11/8 19:28:03| 分类: 默认分类

快速回顾: 1840年,Rugg&BarnesofMarion公司在康涅狄格州成立,标志着北美紧固件行业的开始。该公司是美国首家专业生产螺帽螺栓的制造厂商。随着竞争的迅速展开,螺帽螺栓的互换性问题出现了,这是由于每间制造厂的螺纹存在着差异。为了解决该问题,WilliamSellers在1884年提出建立一个关于螺纹、螺栓头与螺帽的标准。这个想法逐渐得到认可,行业不断壮大。 随着行业的发展,行业协会的成立变得十分必要。1931年,十几个紧固件制造商在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会面,共同成立了美国螺栓、螺母与铆钉制造商协会(AmericanInstituteofBolt,Nut,andRivetManufacturers),也就是行业紧固件协会(IFI)的前身。1949年,协会决定采纳“行业紧固件协会”(IndustrialFastenersInstitute)为协会的名字(简称IFI)。今天,IFI包括北美领先的紧固件(螺栓、螺帽、铆钉和所有特制零件)制造商,而且行业里重要的供应商也是协会的成员。   危机与复苏: 到1969年,北美紧固件行业共计450家公司,600间工厂,雇员50000人,每年生产20亿个紧固件。到1984年,却只有250家公司,360间工厂,约35000雇员。很明显,行业危机到来了,主要由于行业遭受国外紧固件超低价的重大威胁。 为了应对形势,行业转移生产高端、高附加值的紧固件,既提供标准件,同时又有跟单定做的,以及把成型件设计出具有紧固功能的。这样用在组装、劳动力与库存的费用就减少了。为了支持行业的转型,IFI在1981年经历了重大的调整,以推动行业的新型与多样化的生产技术。1985年,行业有了真正的好转。当时IFI调查并确认数百万误标、伪劣假冒的螺栓(大多数都是进口的)在美国已经用来安装设备,并且仍有很多正在销售中。 由于这些紧固件是不符合标准的,所以总会造成严重的设备故障及人员伤亡。随着事件的升级,国会展开调查,并于1990年设立紧固件质量法令(FastenerQualityAct,简称FQA),其后又分别在1996、1998以及1999年作出修改。IFI与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积极完善实施法令,而正是紧固件质量法令(FQA)使行业稳住了阵脚 。 行业现状: 据估计,2005年美国紧固件行业大约有350个制造厂,4万名员工。北美紧固件生产与汽车、飞机、器械、农业机械与设备,以及商业用楼建设与基础设施行业生产密切相关。美国紧固件的年消费额超过2000亿个,其中260亿个是仅供汽车行业使用。 2004年,美国紧固件消费额达到98.78亿美元,而紧固件生产额为85.28亿美元。美国紧固件进口额为30.65亿美元,其中从台湾进口的达11.39亿美元,从日本进口的为5.01亿美元,从增长最快的中国进口的为4.21亿美元。美国紧固件出口额为17.15亿美元。出口的大部分为汽车紧固件和航空航天紧固件,其中汽车紧固件主要销往加拿大与墨西哥,航空航天紧固件销往全球。美国紧固件在其国内消耗的市场份额再一次降到69.0%,进口的紧固件则占31.0%。 2005年,美国主要向台湾、中国、日本、加拿大、德国、意大利、韩国与英国进口紧固件。其中,从台湾进口的金额为12.596亿美元,占进口市场35.6%;中国为5.937亿美元,占16.8%;日本为5.497亿美元,占15.5%。详细见下表。 2005年美国紧固件进口状况统计表 金额(百万美元) 金额市场百分比 重量(千磅)重量市场百分比 台湾 1259.6 35.6% 1343746 42.0% 中国 593.7 16.8% 913955 28.6% 日本 549.7 15.5% 216964 6.8% 加拿大 371.4 10.5% 303546 9.5% 德国 167.6 4.7% 61982 1.9% 意大利 77.8 2.2% 57935 1.8% 韩国 75.5 2.1% 65729 2.1% 英国 71.2 2.0% 9258 0.3%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5年,中国出口美国的紧固件无论在金额还是在重量上都获得了显著的提升。按出口金额计算,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美国第二大紧固件供应商: 从中国进口的紧固件金额由原来的4.212亿美元增加到5.937亿美元,增幅40.9%。这次增长延续了去年51.1%的增长势头。在进口市场份额中,从原来的13.7%增至16.8%。 在进口数量方面,中国达9.13995亿镑,即增长了27.5%。在重量市场份额百分比中,中国从先前的23.0%增加到28.6%。 对比2005年,中国货币升值1%,但此升值仅对少数中国出口增长值产生影响。

分享到:

阅读(1599)| 评论(0)| 收藏(0) 收藏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

发表评论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