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孙膑不懂得变通,那么他也就不会投奔他人了,很可能早已含恨而死了。因此,我们要知道,无论什么事都不是死板不变的,都是可以改变的。就说这次赛马,田忌之所以在次比赛中取得胜利,就是因孙膑灵活地改变了比赛方法,才使得田忌转败为胜。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了一个结论:只有学会动脑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灵活多变,统揽全局,才会变劣势为优势,最终获得成功。
在战斗中,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分散它而后再攻打。面对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进行侧面打击。孙子兵法也说: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弱者塞其虚。意思是对敌作战,好比治水,敌人势头强大,就要躲过冲击,如用疏导之法分流。对弱小的敌人,就抓住时机消灭它,就像筑堤围堰,不让水流走。孙子的比喻十分生动形象,想理顺乱丝和结绳,只能用手指慢慢去解开,不能握紧拳头去捶打;排解搏斗纠纷,只能动口劝说,不能动手参加。对敌人,应避实就虚,攻其要害,使敌方受到挫折,受到牵制,围困可以自解。
公元前354年,赵国出兵攻打卫国,迫使卫国入朝。卫原是魏的属国,于是魏国就出兵攻打赵国,精通兵法的魏国大将军庞涓率领军队一直打到赵国的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城下。赵国危如累卵,于是派使臣求救于齐。齐威王想以孙膑为将,率军救赵。孙膑辞谢说:“我受过酷刑,是个身体残废不全的人,不适宜担任主帅。”以此理由拒绝了齐威王的请求。
齐威王见孙膑这样谦让,于是齐威王以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八万大军伐魏。
战争一开始,田忌就想直扑邯郸,攻打魏军。孙膑认为不可,劝阻道:“且慢,将军先听我打两个比方:凡是要解开杂乱打结的绳索的,切不可心急地使劲去扯,而要冷静地找出它的结头,然后慢慢地解;假如去排解互相凶狠地斗殴的人,千万不可卷进去打成一团,而要避开双方的拳脚,只消找个空档猛击其中一方空虚无备的腹部,待挨揍的那个对手捧着肚子跪了下来,那么原来互相殴斗的局面,也就会改变了。”
田忌问:“您的意思说我们现在先不去赵国,是吗?”
孙膑慢条斯理地说:“是的。现在魏国主力正在猛攻赵都邯郸,国内相当空虚。我们只要直捣魏都大梁,占据他们的交通要道,袭击他们守备空虚的地方,那么魏军主力必然会从赵国撤兵,赶回去抢救。这样,我们既可解邯郸之围,又能狠狠打击魏军,不是比赶到邯郸去厮杀要便利得多吗?”
田忌采纳了孙膑“围魏救赵”的计策,率领齐军,浩浩荡荡,直奔大梁。齐军同进攻襄陵的卫、宋联军互相呼应,形成了两面夹攻大梁的形势。魏军主帅庞涓得到这个消息,只得丢下邯郸,慌忙回国解大梁之围。魏军长途跋涉,弄得人困马乏,个个疲劳不堪。当他们经过桂陵(今山东菏泽县东北)时,遭到齐军的伏击,疲惫不堪的魏军刚一交手,就被打得溃不成军。这一仗,庞涓损失了两万人马,自己也险些当了孙膑的俘虏。
“围魏救赵”战术运用在经营管理上的关键,就在于经济利益的得失。只有抓住对方利益所在,使其看到有遭受损失的可能,对方才会改变主张,做出有利于我方的选择或让步,使我方达到目的。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想取得成功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所以,我们不要一味地只往前走,在与别人竞争中,动动脑子,想想是否会有一个更好的办法让自己取得胜利,否则的话,你一味地往前走也不会取得成功。
孙膑是一个很有智谋的人,围魏救赵,与庞涓斗智,在桂陵之战中,采用“批亢捣虚”、攻其必救的战法,率军先攻平陵(今山东定陶东北),示敌以弱,尔后直奔大梁,逼使庞涓仓促回救,而在其回军必经之途桂陵截击,大败魏军。
马陵之战,孙膑率军救韩,仍以攻其必救之法直扑魏都大梁,待庞涓撤围,即还师回齐。然魏军欲全歼齐军而紧追不舍,孙膑因势利导,以逐日减灶之法迷惑庞涓,诱其弃主力步兵,仅以轻车锐卒追赶,齐军则以逸待劳,连车为垒,伏于马陵(今范县西南),大败魏军,杀庞涓,掳魏太子申。在此战争中,他不但取得了胜利,而且还为自己报了仇。
公元前341年,魏国又发动了侵略韩国的战争。韩国在魏国西南,国土包括今山西省东南部和河南省中部一带,是七国中比较弱的一个。韩国抵挡不住强大的魏军,于是派使臣到齐国求救。围绕着要不要出兵救韩的问题,在齐国的最高统治层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相国邹忌主张拒绝韩国的要求,不出兵相救。大将田忌不同意邹忌的意见,主张赶快出兵救韩,他认为:“弗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早救之。”孙膑虽然也主张攻魏救韩,但不赞成立刻出兵,他认为:“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愬齐矣、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重利而得尊名也”(《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王接受了孙膑的建议,在时机成熟后便任田忌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统率大军前去救援。
齐国这次出兵,田忌依然根据孙膑的建议,采取围魏救赵的计策,率军直攻魏都大梁。在魏国的边境上,齐军只受到一些轻微的抵抗,就顺利地攻入了魏境。庞涓得到齐军进攻大梁的消息,立刻命令魏军撤退,回救魏都。同时魏惠王也派太子申率领留在国内的军队,前去迎敌,打算与庞涓形成合围夹攻齐军之势。在这种形势下,孙膑便向田忌献计道:“他们魏国的军队一向凶悍勇猛瞧不起齐兵,齐兵被称作胆小鬼,善于作战的将领就应该因势利寻,变被动为主动。我们可以将计就计,兵书上常说,用百里速度急行军去追赶敌人,就会使部队前后无法接应,我军已深入魏国境内,可以用减灶之计来迷惑敌人,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田忌接受了孙膑的计谋。
庞涓率领的大军从攻打韩国的路上赶回魏国,一直跟在齐军的身后,第一天见齐军的军队有十万的炉灶;第二天炉灶减为五万人的;第三天只剩下三万人的。庞涓得知此事后很高兴,他认为齐军胆小怕事,就丢下步兵,亲自率领一部分轻装精兵,直追着不放。齐地有一座马陵山(今山东范县境内),山中有一条八里长的马陵古道,古道两旁悬崖绝壁,密林遮天。孙膑就在这里巧布伏兵,等待庞涓自投罗网。
庞涓率兵进了包围圈,前边的人过来传报:道路为木石堵塞,寸步难行。庞涓很自以为是,他认为是齐兵害怕追赶而设下的障碍,下令部队搬开木石继续前进。继而又报:前面有一棵大树,皮被剥去,上面有字。那是十月酌下旬,晚上没有月亮,天色非常昏暗,看不清树上的字迹。庞涓命士兵点火。火把点着了,在漆黑的夜晚,火光显得特别明亮,只见树上写着几个赫然入目的大字:“庞涓死此树下!”庞涓大吃一惊,失声叫道;“我中了孙膑的诡计了!”
就在这个时候,两边山上火把通明,齐国的伏兵万箭齐发,喊声震天。魏军因为事先没有设防,与到这种情况方寸大乱,士兵纷纷死于乱箭之下,庞涓见难脱身,就拔剑自刎,叹息说:“没想到竟成就了这小子的功名!”,齐军乘胜大破魏军,把魏国的太子申也俘虏了。魏军经此惨败,从此一蹶不振。孙膑也因此名扬天下,他的《兵法》也就为后世所广泛流传。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孙膑利用自己的弱点给敌人制造假象,就能够牢牢套住敌人,赢得战争的胜利。孙膑减灶成为现在职场中人们经常的妙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法有定论,兵无常形。”在纷繁复杂的职场上,若能灵活、恰当运用逆向思维,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孙膑除了是一位身残、志坚、智高,善于因势利导,避实击虚,运筹于帷握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还是一位武能忧敌、文能著述的高参型军事家。我们不仅要学习孙膑变通的智慧,更要学会在“战场”上运用他的智慧与计谋。中国有句俗话说:人为为己,天诛地灭。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有自己的朋友,但是,朋友也分很多种,你要明白该与谁为伍。面对另一种朋友,你应该多加小心,以防被其陷害,不妨用一下孙膑的计谋,好汉不吃眼前亏,日后另找机会“回报”。凡事都不可因为一时之恨而乱了阵脚,否则你将永无翻身之日。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