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名相百里奚
“名播天壤间”的百里奚生活在群雄逐鹿的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当时,秦国还是一个民智不开,国弱民穷的国度,百里奚辅佐秦穆公倡导文明教化,增修国政,实行“重施于民”,让人民得到更多好处的政策,使秦国由一个西陲小国,变成威震天下,“八方来服”的春秋五霸之一。可以说,百里奚为秦国的国强民富,为秦穆公的霸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为秦国统一六国,为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百里奚像
四处流落,“陪嫁”他国
百里奚,姓百里,名奚,字井伯,春秋时期楚国宛(今南阳)人。《左传》称他为“百里”,《史记》等书中称他为“百里傒”或“百里奚”。
百里奚是春秋时期虞国人,虽饱读诗书,有栋梁之材,但因出身贫寒而极度贫困,因此求进无门,三十岁时因不忍做一世的苍头百姓而离家出外闯世界,立志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出门时家里穷得连做饭的柴都没有,妻子只好杀了家里唯一的一只下蛋母鸡烧好了给他吃,没柴就把房门砍掉来烧。
离开家乡南阳之后,他先后游历宋国、齐国和周都洛阳,想一展自己的才智,为国为民建功立业,但却因为朝堂里无人而到处碰壁。在齐国,百里奚陷入困境,一度沿街乞讨,但他并不死心,继续自己的求仕生涯。在齐国,茫茫人海中他遇见了一个叫蹇叔的人,两人一番宏论崇议,惺惺相惜,结为知己。最初,百里奚想辅佐齐国国君,但齐国国君不识其才,且齐国内乱即发。他听挚友蹇叔的劝说而得以逃离齐国的这场灾难。百里奚又听说周王子喜欢牛,便以养牛作晋见阶梯。当周王子任用他时,他的挚友蹇叔看出周王子的无能,便劝百里奚离开周王,百里奚才有幸逃脱被诛杀的厄运。后来,百里奚来到虞国,被国君任命为大夫。蹇叔得知此事,劝诫他说虞君昏庸无能、目光短浅,不值得辅佐,但百里奚颠沛流离多年,非常渴望能安顿下来,就没听蹇叔的劝告。
没过多久,蹇叔的担心就变成了现实。百里奚不幸地赶上了假途灭虢、唇亡齿寒的典故。没当多久大夫,他就成了亡国之臣,甚至成为奴隶,跌入了人生的最低谷。
晋国非常清楚虞国国君的性格,昏庸且爱财如命。晋国便针对其弱项,送来大量的美玉和宝马,希望借条路,让晋国途经虞国去征讨虞国的邻国——曾经兵强马壮的虢国,这是虞国的同姓兼同盟国。百里奚等大臣们劝虞君说,虢国和虞国在强大的晋国面前,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好比牙齿和嘴唇,嘴唇没有了,牙齿一定会感到寒冷。虢国如果灭亡,虞国的灭亡也将指日可待。但贪财的虞君看着美玉宝马,眼都直了,可惜百里奚的智慧忠言虞君一个字也听不进去,结果不出所料,虞国被晋国所灭,百里奚也作了晋王国的俘虏。
公元前655年,秦穆公派公子絷到晋国代自己求婚。晋献公把大女儿许配给秦穆公,还送了一些奴仆作为陪嫁,其中有一个奴仆叫百里奚。晋献公本想重用他,但百里奚却宁死不从。这次,有个大臣对晋献公说:“百里奚不愿当官,就让他做个陪嫁的奴仆吧。”
公子絷带着百里奚等回国时,深感奇耻大辱的百里奚在去秦国的途中,设法逃走,回到故乡楚国宛邑。这时他的家人已经无处寻觅,好在年老的百里奚还有一技之长——善于养牛,于是就在南阳以帮人养牛为生。
秦穆公和晋献公的大女儿结婚后,在陪嫁奴仆的名单中发现少了百里奚,就追问公子絷。公子絷说:“一个奴仆逃走了,没什么了不起。”
朝中有个从晋国投奔过来的武士叫公孙枝,把百里奚介绍了一番,认为他是个了不起的贤才。于是,秦穆公一心想找到百里奚。
再说百里奚慌乱中逃到了楚国的边境线上,被楚兵当作奸细抓了起来。百里奚说:“我是虞国人,给有钱人家看牛的,国家灭亡了,只好出来逃难。”楚兵见这个六七十岁的老头子一副老实相,不像个奸细,就把他留下来看牛。之后又让他到南海去放马。
百里奚的早年应该说是不幸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和坎坷的经历,使他尝尽了艰苦生活的滋味。同时,也让他亲眼目睹了下层人民的悲惨处境,他对下层的人民充满了同情。这样的心境使他在任秦国大夫时,为官非常清正,从而使他树立以民为贵的思想。
赎回自身,大展才能
史载百里奚“三置晋国之君”,“救荆州之祸”,“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使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秦国最终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基础。
身为秦国大夫的百里奚,勤理政务,平易近人,生活简朴。“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深受百姓爱戴,“及卒,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
秦穆公极其重才,他听说百里奚贤智,想用高价赎回他,又怕楚人不许,就派人对楚国人说:“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国人根本就没有拿百里奚当回事,就同意将百里奚交还秦国。秦穆公可能想不到,在用五张羊皮换得百里奚的这单“生意”,他做得太经济、太划算了!五张羊皮买下了百里奚的全部智慧和忠心,为秦国换来的不只是“并国二十,遂霸西戎”的“伟业”,也不只是春秋五霸的尊荣,更换来了后来秦国的统一大业。
“身价”五张羊皮的百里奚在被赎回时已是七十高龄,在历经人生磨难之后,他终于找到了一展平生抱负的机会,在生命的暮年,创造了耀眼的辉煌。这令后世的李白既羡慕又感慨:“秦穆五羊皮,买死百里奚,洗拂青云上,当时贱如泥……”
百里奚回到秦国,秦穆公亲自为他打开囚锁,向他询问国家大事。百里奚推辞说,他是亡国之臣,不值得询问。秦穆公说:“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秦穆公与百里奚谈论国事数日,秦穆公十分赏识他,授以国政,号称:“五羖大夫”。这时他已是70多岁高龄的老人了。
百里奚开始在秦国大展其能。他内修国政,教化天下,恩泽施于民众。作为诸侯国的大臣,百里奚以身作则,劳作不乘车马,暑热不张伞盖,在都城里行走不用车马随从,不用甲兵护卫。他这种平易朴素的品行,不仅为百官树立了榜样,也以实际行为感动了百姓。这在还处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姓无疑是一种相当的震撼,他也赢得了时人的赞许和尊敬。
百里奚在用人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他举荐有才德的贤士。他早年周游各地,曾结识贤人蹇叔,得到过蹇叔的助益。此时蹇叔就受到了他的推荐,百里奚在举荐蹇叔时说:“我不如我的朋友蹇叔。蹇叔贤能而不为世人了解。当年我在外漫游受困于齐,不得已向别人乞讨,是蹇叔收留了我。我因想到齐君无知那儿做事,是蹇叔阻止了我,使我幸免与无知一起被杀。我到周地,见王子颓喜欢牛,就以养牛去接近他。后来,王子颓想用我,又是蹇叔阻止了我,使我免于被诛。我到虞君手下做事,蹇叔又阻止我。我也知道虞君不会信用我,只是为了那一份俸禄和爵位,暂时留下来,想不到就当了俘虏。从这三件事,我深知蹇叔的贤能。”于是蹇叔被秦穆公认为上大夫,共议国事,为秦国的富强与成就霸业,起了很大的作用。
百里奚在外交上也有一套,他进言秦王施德于诸侯,树立秦国的威信,为秦穆公称霸奠定了基础。秦穆公十三年(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请求秦国接济粮食,秦穆公询问群臣该怎么办,各位大臣各抒己见,有人认为应当借予,有人认为应当借机伐晋,灭掉晋国。百里奚说“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道也。”最后,秦穆公采纳了百里奚的意见,运粮食给晋国。秦国粮船从雍都到绛(今山西翼城东南)络绎不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泛舟之役”。晋国的百姓吃到了救命粮,无不感激秦国的恩德。而秦国也从这次借粮中得到了许多小国家的赞许和依附。
秦穆公三十三年(前627年),秦穆公乘晋文公去世的机会,企图插足中原。百里奚和蹇叔劝谏,秦穆公不听,派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带兵偷袭郑国。结果被晋军截击,秦师全军覆没,三员秦将被俘。后来三将被放回,秦穆公对他们说:“孤以不用百里奚、蹇叔言以辱三子,三子何罪乎?”追思百里奚等人的谏言,不胜懊悔。
百里奚从大夫升任了秦穆公的相国,秦穆公对他极其信任,让其参预所有政事。他在为相期间,秦国干成了几件非常重要的大事,而这些大事都要归功于百里奚。他一时口碑载道,传颂不绝,到了战国秦孝公时,尚有人在相国商鞅前称颂百里奚,说“五羖大夫之相秦”,六七年间,为三大功绩:第一,“三置晋国之君”,晋惠公夷吾即位是借助秦国之力;后与秦反目被擒,又由秦国送回复位;晋文公重耳结束流亡生涯,问国即位,亦是由秦国派兵护送。第二,“一救荆(楚)国之祸”,这件事在历史上已经失去了记载,《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所载秦穆公二十八年(前632年)会晋、救楚、朝周之事。第三,“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由余闻之,款关请见”,安抚境内各族,戎狄亲附,成就秦穆公称霸西戎的大业。特别是由余入秦,对秦霸西戎至为关键,此事亦归于百里奚的德政感化之力,足见秦人对百里奚的追思向慕之情。
秦国是西方的一个强国,地理位置并不占优势,而且有很多的少数民族威胁着秦国的安全,百里奚几乎让这些安全隐患全部消失,为秦国的彻底强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百里奚是一位极其杰出的政治家,正如司马迁的《史记》所载孔子的评论,“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即百里奚),爵之大夫……”
百里奚相秦期间,内外安缉,充实秦的国力,奠定称霸以及统一的基础,在春秋时期已很明显,为有识者所称道。秦霸西戎,与晋国抗衡,成为诸侯争霸中举足轻重的一方势力,都是秦穆公时期完成的,这固然是秦穆公雄才大略,善于用人的结果,但与百里奚的相业也是分不开的。故论者称许秦穆公的功业,总以任用百里奚为其大端。
百里奚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不得志和贫苦中度过的,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也没有因为自己的不如意而改变其心志。终于,他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最为坚固的基础,促进了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我们不禁感叹,自古雄才多磨难!百里奚能屈能伸,真乃千古传奇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其实不乏百里奚这样的人才,可大多数人都没有做出如此大的成绩来。可见,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与自身的能力有关,更与自身的阅历和修养有关。百里奚没有因为自己过去的贫苦而在得志时变本加厉的挥霍,更没有在自己高贵时看不起下层人民。所以,他得到了大众的拥护,最终成为秦国的一代柱石。生活中也有很多有能力的人才,他们也像百里奚早年一样,得不到重用,生活十分的不如意。但大多数人却选择了沉沦下去,最终一事无成。所以,我们在看到古人的丰功伟绩时,更要看到的应该是古人的成才之本和优秀的成才本质,这对我们是最重要的。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