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解到紧固件制造业的人士都会知道,近年了,应该是时候想想这一年内的成绩,以及制造来的日后发展方向!!在日前召开的首届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三基”技术创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干勇院士疾呼,“尽管2008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总产值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但制造业对外的依存度超过了50%,加快共性基础性研发已刻不容缓!”
制造业第一大国的尴尬
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及基础材料,(简称“三基”)是制造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水平直接决定着重大装备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
“我国制造业大型成套装备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求,但存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深层次的矛盾;特别是高端装备的迅猛发展与配套的‘三基’产品供应不足的矛盾,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是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最大短板。”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长王军说。
“三基”发展滞后,直接表现为高端材料与零部件自给率不高,制造产业增长过度依赖加工制造及单机制造的增长,大量利润外流。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制造业技术对外依存度超过了50%,80%的高端芯片、80%发电设备优质大型铸锻件、90%的高挡数控机床及机器人、近100%的高铁轴承,都依赖国外进口。
“重大装备和主机产品所需高端零部件、高端材料依赖进口,导致主机和成套设备陷入‘空壳化’困境。”机械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院总体组代表屈贤明说。
“三基”发展滞后还导致产业资源利用率低,造成国产装备质量、可靠性和寿命差的问题。以高端结构材料为例,我国仍有25%的材料、零部件依赖进口;45%的材料“能干展品,但不能造产品”,无法实现批量生产。“我国制造业单机能耗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8倍,一年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2000多亿元。”干勇说。
更值得警惕的是,大量基础产品依赖进口不仅增加了整机的成本,而且出现了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关键“三基”产品的价格越来越高,交货期却没有保证。短板来自多方面
长期以来,制造业基本逆向创新,即先开发整机,满足使用需求问题,再开发基础材料,解决国产化问题。这样的研发模式导致我们以较快的速度走出了短缺经济,但基础理论研究不足,核心共性技术积累不足,核心工艺储备不足,为产业转型升级埋下了隐患。
“三基”研发也缺乏共性技术及基础性研究的支持。一条完善的创新链条应以基础研究为基石,以共性技术研究为纽带,以理论开发应用为出口。而目前我国的基础性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是最脆弱的短板。原本承担着基础性研究和共性技术研发的大量科研院所,在转制成为企业后更注重见效快的应用研究和产业化。
“重主机,轻基础”的畸形政绩观影响也不容小觑,尽管国家一再呼吁发展基础件,但目前政绩观下基础件并不“受待见”。而装备制造业基础工艺的提升,还离不开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缺乏高技术水平产业工人也是中国制造业软肋。补齐“由大到强”的短板“三基”产业被称为“中场产业”,是制造业今后的核心和带动性产业,就像一个球队要靠中场球员组织带动。其体量比终端设备小,但利润却较高。
“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与主机应该是螺旋式上升的研发过程。”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总经理王文虎说,在国内充分竞争领域,越是关键零部件、基础高端材料,利润越高。
补齐“三基”这块短板,还有赖于国家政策扶持。2011年底,国家已发布《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并提出研究制定鼓励用户采用“三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政策。但此后并没有相关细则落地。2013年“国家转型升级强基工程”重点支持轴承用高标准轴承钢材料等15个重点方向,对示范项目投资给予补助支持,但补助对于企业搞研发仍是杯水车薪。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已明确提出,“整合科技规划和资源,完善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 需要了解更多的螺丝机械行业信息请关注石西阿福13560215171,或登陆官网www.shixi1980.com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