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危机还远远看不到尽头。美国民众发起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向“占领华盛顿”发展;“末日博士”鲁比尼宣称发达经济体正走向“第二次衰退”。欧债危机迫在眉睫,国内通胀也挥之难去,中小企业日子难过甚于2008年。
和国内其它地区一样,珠三角中小企业日子也并不好过。根据国内有关单位调查,与去年同期相比,珠三角中小企业利润普遍下降30%—40%,平均开工率只有70%。原材料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订单减少和资金链紧绷是带有共性的问题。在这样严峻的现实面前,中小企业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退出或者升级、转型。退出很简单,一了百了;升级、转型则面临种种新的挑战。
把握发展大趋势
在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的今天,活跃于市场的企业犹如航行在波诡云谲大海上的船舶,“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保不准哪个地方的一只“蝴蝶”扇扇翅膀就会掀起阵阵惊涛骇浪。辨明目标、认准方向关乎自身生存、发展。因此,企业有必要随时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大势,特别是国内相关政策的导向。否则,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最近浙江温州的“老板跑路”事件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某知名眼镜企业转型向光伏产业发展,由于资金链断裂,造成老板跑路。如果该企业在决定转型之前能仔细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导向和一些经济机构的调研结论,知道国内风电产能过剩,多晶硅生产被发改委列入“两高”(即高能耗、高污染)黑名单,从而主动避开红灯,就不会面对头撞南墙、落荒而逃的尴尬。
据知,国家已将“十二五”期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目标调低为年增长7%,与过去所说GDP年增长要保持“八、九不离十”的目标有了很大变化。总目标的变化必然引起方方面面的连带变化,砂纸作为磨料磨具行业的企业对此不可不予以高度关注认真研判。例如,“两高产品”碳化硅和刚玉冶炼如何调整?再如,普遍同质化的磨料磨具产品如何升级换代?如何带有不同特色?如何适应现代磨削技术发展的要求?都需要企业及时拿出应对之策。
注意身边的市场
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我看这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栖身之地。企业却不可不注意拓展身边的市场,这是为了形成一个共生群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同大家熟知的硅谷群体、富士康群体一样。
笔者应邀到华北考察,曾与一家棕刚玉企业谈升级和转型问题。该企业历来只卖“块子”,目前内外销均不理想,库存量增加。对校方建议发展的未来产品市场需求情况感到茫然,于是,笔者请他们把本地企业黄页找来,当即在里边找到四,五家企业可能成为他们拟转型产品的用户。正好印证了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譬喻。
多年以来,很多中小企业习惯了“两头在外”的模式或者甘当OEM(代工)生产的角色,不注意拓展国内市场,自有品牌意识也很淡薄,国际市场一旦变生不测就陷入被动和彷徨。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国家正在大力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积极发展内需,国内制造业将受惠近水楼台先得月,企业岂能对近在身边的市场视而不见、失之交臂?
建立校企“共同体”
升级、转型离不开技术和管理的升级,也离不开校企之间的通力合作。这里指的主要是企业和研究型大学或工科院校之间的合作。管理是企业的“内政”,校方除代培管理人员外,通常不会介入。但技术方面是主要用力之处,是校企双方的利益交汇点,校方非常在意。
校企怎样合作?有短期和长期两种模式。
短期合作常常表现为一锤子买卖。专利和技术成果转让,单一项目的联合技术攻关即属于这一类型。
长期合作往往是有深度的合作。有人称之为战略伙伴合作。它不仅包含企业近期技术问题的解决,也包含企业中长期发展的技术方面合作,甚至包括帮助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和研发团队。与此同时,企业的专项研发费用也支持了校方的相关科研与人才培养工作。校企双方可谓相得益彰。
从我们长期的校企合作实践经验来看,国内多数企业偏向于短期合作。希望在三个月或半年内搞出样品,投放市场,立竿见影。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这种急功近利的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对技术研发性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显然认知不足。从实验室成果转入工业化规模生产有一个转化过程,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努力。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水不到,渠难成。另外,也有企业只注意提出项目要求,却不注意专项资金的到位,也使相关工作难以实质性推行。曾有企业一次拿出十几个需要攻关的项目,校方认为,从纯技术角度出发这些都不成问题,关键是专项研发经费要跟上。半年过去了,经费仍没有落实,校方只得中止已经启动的工作。
校方对长期合作怀有更浓的兴趣。这也许是百年树人思想在技术工作领域的自然表现。实践证明对企业而言利也大于弊。人无远谋,必有近忧,风物总是应该放开眼量才好。四川一家小型化工企业,过去只能生产单一工业清洗剂,步履维艰。砂轮和我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后,不仅新产品超硬材料制品打入了央企,化工类产品也推出不少新品,企业迈上了良性发展的新台阶。山东某普通树脂结合剂锯片厂原产锯片寿命比国外同规格产品短50%,外商认为他们会被淘汰出局。经与我校长期合作,不仅令其产品站住了脚跟,企业还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拓展市场。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许多。
市场竞争永远不会停息,企业的升级、转型求发展也永远不会止步。有眼光的企业应该牢牢抓住、合理使用校企合作这一法宝。学校也应该深入中小企业实际,帮助企业升级、转型谋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转型作贡献。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