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敏:1949年1月5日出生于山东省莱州市,中国科技大学工商理学硕士,高级经济师,现任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1995年张瑞敏荣获“中国经营大师”称号;1996年荣获美国优质服务科学协会授予的终身荣誉“五星钻石奖”,成为获此荣誉的第一位中国企业家;2003年《财富》选出的“美国以外全球25位最杰出商界领袖”中,张瑞敏名列第19位。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1个5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1个5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面科学地提出了未来5年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指导方针和战略任务。特别是《建议》和《纲要》中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创新型体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等战略目标,为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积极参与全球竞争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建议》和《纲要》,并回顾海尔21年来创业和创新的历程,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以自主创新为主线,实现从观念到发展模式,从自主技术到自主品牌等全方位创新和全过程创新,企业才能具备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才能构建起为未来而竞争的资本,企业也才能真正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目标。
对企业来说,自主创新更多地表现为体系创新,即全方位创新、全过程创新。脱胎于计划经济,长期浸润于传统模式的中国企业,经历了一个创新缺失的漫长时期。从空白到丰满需要一个艰苦的填充过程。我国企业的创新,应该是一种从基础开始的创新,是一种肌体创新、全方位创新、全过程创新,而并非单纯一个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开放之初,中国引入了在当时看来十分先进的生产线,也积累了相对先进的生产技术。但许多企业之所以后来销声匿迹,就在于这种全方位创新的不足——只满足于技术性产品生产销售,忽视了企业发展的基础创新和全方位创新,使企业最终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以,树立全方位创新的理念——致力于打造企业整体发展能力;树立全过程创新的理念——致力于形成不断创新的机制,是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这是增强和保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体系性基础。
中国许多企业发展的技术路径曾经有很强的相似性,即“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只引进不创新,只有借用没有开发。《建议》明确提出,要增强和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海尔的自主技术发展路径正是遵循了这样的精神。首先,海尔形成了一个自主创新投入机制。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在世界白色家电业中居前列,并形成了强大的研发基地。我们的自主技术追求已经进入标准输出层面。目前,海尔已参加了86项国家标准的制订修订,拥有企业标准5730项。这些标准的制定,使海尔具备了差异化的竞争能力。高附加值产品开始成为企业成长的主要动力。如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在马来西亚市场上卖出了3999马币的价格,而当地市场上原来最贵的产品也不过1600马币。这款产品拥有32项专利。独一无二的自主技术,是其附加值的源泉。面对全球化竞争,期望引进更先进技术已经没有可能,只有依靠自主创新,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适合企业个性发展、能够持续推动企业创新步伐的模式,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必然境界。在企业全方位创新的坐标系中,基于先进管理技术的发展模式至关重要。我们所说的全过程创新,也体现在发展模式创新之中——按照不同的发展阶段、探索不同的发展模式,以适应企业动态发展、动态竞争的需要。海尔管理模式的变迁,就体现着这样一个动态过程:从全面质量管理模式、OEC管理模式到市场链管理模式,再到正在探索中的“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就体现着这种全过程创新。这种不断创新的发展模式,是企业自主技术追求、人才机制形成、品牌文化构建等一切目标的保证。
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品牌,也就是品牌战略,是企业全方位创新的必然方向。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在相当多企业埋头于出口创汇的时候,海尔就提出并实施了“出口创牌”的战略,这是迄今我们在国际市场上能够拥有竞争力的前提。然而,在国内外市场交融日益密切和广泛的情况下,一个真正的全球品牌、世界品牌应该是满足全球客户需要的品牌。我们又提出并实施了“出国创牌”战略,在全球各地主要市场“融资、融智、融文化”,强调海尔品牌在全球市场的本土化,我们强调不仅要“走出去”,还要“走进去”,然后“走上去”,就是为了实现一个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的目标。
按国际标准,一个世界知名品牌的形成,至少要具备3个条件:品牌价值要在10亿美元以上;母国以外的销售收入要大于销售总额的20%以上;30%以上的利润要来自母国以外市场。当然,品牌价值也有一个计算公式,其超额利润是其中的重要评判数据。目前,海尔前2个指标已经实现,第3个目标还有一定差距,这也是海尔正在为之奋斗的目标。所以,一个真正的世界知名品牌,是以真实的经营业绩为考察依据的。
最近更新
- 08-06 浅谈企业预算管理
- 08-06 双重隐忧下的企业生...
- 08-06 如何让中国制造紧固...
- 08-06 有效进行压力管理
- 08-06 管理创新助企业走出...
- 08-06 让员工幸福的计算公...
- 08-06 人际关系的21条基...
- 08-06 保胃战 从“饭后六...
- 08-06 男人醉酒会影响正常...
- 08-06 女人怎么“坏” 男...
最近评论
- (08-18) 个人认为还是要不断假...
- (07-02) 呵呵,你太有才了!
- (07-02) 感谢LZ的分享 赠人玫...
- (05-21) 顶
- (05-21) GOOG
- (02-05) 好文章,收藏了
- (02-05) 来过.
- (05-06) 楼主太有才了。顶!
- (08-02) 好文章
- (08-02) 不错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
匿名2006-09-15 08:56:13
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