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男人杜子腾的博客

好男人杜子腾的博客 被访问过:1723791

https://blog.luosi.com/personblog_2-2851.html

博客首页 华人螺丝网

教师也要市场化

2006/9/10 23:16:50| 分类: 默认分类

  当前的社会处于巨大的经济变革时代,社会是个变化的社会,同样的,学校就应该是个变化的学校,教师就应该是符合与市场需求的变化的教师。 经济市场化下,教师也得市场化 “十一五”期间,国家教育主要的发展与改革部署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 这些是国家对教育产业的良好愿望与期待,实际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值06年教师节来临之际,就此小做探讨。 大学生毕业后什么都不知道? 我做职业咨询已有三年时间,帮助过的朋友的主体,是大学即将毕业与大学毕业不到四年的社会青年。他们的求助信里,看到最多的是,“我们大学没有职业方面的教育,”或者是,“我们大学讲职业课的老师,硕士一毕业就来了,什么都不懂。” 从求助信中,我看到了中国青年渴望成长、渴望成功的热切心情,同时,也看到了我国教育的另一面,与市场严重脱轨的事实。 我经常考虑这个问题,为什么大学生毕业后,不明白社会的基本道德与准则,不明白职业场基本的常识与礼仪,不明白做事需要有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明白成功需要实干,而不是空口白话。 说一个故事。和我一起读高中的一位女同学,97年南京大学毕业后,直接留校,担任了南京大学一名光荣的带班老师。当时我们这些走上工作岗位的同学,即为这位女同学高兴,同时也感到纳闷,这位同学只是成绩稍好而已,她跟我们一样,对社会一无所知,所学的课本知识,也就那么多,让她来带学生,不是误人子弟嘛? 我们的教育机制,学而优则教,已成惯例。当我彻底了解这个规则时,已经明白为什么大学生毕业后,什么都不明白的了。 和很多社会人士谈论过这个问题,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教育机制需要改变,再具体一点就是,中国教育应该走市场化路线。 中国汽车走向世界 9月3日,看到一则新闻,500辆哈弗CUV汽车首次出口意大利,这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第一次大批量出口欧洲市场。 看到这则新闻时,相当惊讶。 中国的汽车制造产业与教育产业在世界各国产业链里,均属于弱势行业,相对而言,汽车制造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并直面世界各国汽车制造的竞争,其压力远超过同样弱势的中国教育产业。汽车制造产业能够从极端困境里走出去,教育产业也能够走的出来。 中国的汽车制造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从过去的汽车制造产业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现在的格局。 假如汽车制造人才不能够市场化的话,想来,国内汽车制造产业,固然可以通过自我积累慢慢实现发展。但如果确实是那样的话,国内汽车制造产业,肯定会被国际市场竞争压垮。只有尽可能快的实现发展,通过吸收海外优秀的管理与工程技术人员,才使得国内汽车制造产业,能够迅速的站稳脚跟,并形成对国际市场冲击的实力。 说到底,汽车制造产业的发展,归功于汽车制造产业的全球市场化,尤其是汽车制造人才的市场化。 教育产业的市场化 同样弱势的教育产业,如果希望提高国际教育产业的竞争力,希望培养出尽可能符合市场需求的学生,同样可以通过市场化来实现。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市场化。 同汽车制造产业一样,如果按照正常的发展轨迹,中国教育产业固然能够实现逐步发展,但显然,由于教育产业与市场的脱节,所教育出来的学生越来越严重的脱节于社会,最后会被市场完全淘汰掉。目前大学生里“毕业等于失业”的灰色幽默,固然存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因素,但确实不能够回避教育失败的根本问题! 只有直面市场,才能融入市场;教育脱节于市场,也只能通过融入市场来弥补。 教育产业教师的市场化 教育产业的市场化,最重要的环节是教师的市场化,只有实现了教师的市场化,才能够让教育产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一、彻底打破教育产业内的固定循环圈 教师群体间,相对于企业界人才,其循环相对固定。一位老师,在一个学校教书,基本上一教就到退休。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不出去,五年如此,十年如此,二十年如此。里面的人固然在提高,但外面的变化有多少?里面的人又如何知道?更何况是十年、二十年不出去的教师内部循环圈! 此外,中国地区广大,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快有慢,快的如上海,几乎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经济发展慢的,比如陕甘宁等内陆广大地区,其经济还相当原始,刀耕火种固然有点危言耸听,但确实好不到哪里去。 当一个地区经济发达起来后,其地区的师资水平相对的要高起来,因为存在市场经济下的对比,不得不到更发达的地区去学习、去提高,甚至为了能够加大学校的竞争力,有的大学直接从海外吸引海外优秀人士加盟,以期望自己学校教育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当地市场经济的发展。 但,并不是所有的地方均是如此。 如果能够加大地区间教师的流动,放开教师的手脚,让教师市场化,相信内地的老师更多的愿意到沿海来工作。和中国去海外留学的学生一样,总归有一天会回到祖国,为祖国的发展效力。 彻底的给教师松绑,让教师彻底市场化,才能让各地区的师资流动起来,时间长了,师资发展就会逐步的平衡起来,并真正实现相对于市场经济的教育平衡。 二、彻底采纳向社会招聘机制 上面提到的教师流动,事实上,还得各大学采纳彻底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机制,采取教师优胜劣汰的机制才能够实现。 存在一定的教育风险,但,没有风险的事情,从来就没有好事情。四平八稳的企业,从来就不可能获得市场先机,市场上那些笑傲全球的企业,总是那些敢于冲浪、敢于革新的企业。 向国内教育界公开教师市场,向海外教育界公开教育市场,甚至向企业界、社会各界公开教育市场,让教师彻底的市场化,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让教育完全自主起来,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变革出路。 幸运的是,一些有识之士已经让学校完全市场化,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国内教育市场。但,远远不够,只有整个教育系统市场化了,只有所有教育系统下的教师全部市场化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发展才算真正开始。 三、让企业与大学相互靠拢 一些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往往都有自己的学校,以便利企业的发展,比如海尔。 而一些公共性质的大学,并没有固定的企业,往往通过惯有模式,对学生进行素质化教育,显然,这种教育模式下的大学生,是否符合社会需要,不得而知。 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些技术学校的就业率极高,往往学生还没毕业,学生就全部确定了就业单位。一方面,这些技术学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确实满足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不得不认可这些学校的经营方针。这些私立的技术学校,往往针对性非常强的开设一些企业极需的专业,经过培训,向企业输送人才。同时,经常性的与相关的企业进行联络,询问企业需求什么样的学生,以改变学校的教学课程,甚至修正教学科系,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以市场需求为准,这才造就了这些私立技术学校的百分百就业率。 某些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强迫学生向学校交就业证明书,以发放毕业证,相比下,天壤之别。学校方面当初与企业结合,仔细的望问闻切,培养出企业真正需求的人才,学生怎么会找不到工作呢? 与企业相互靠拢,不仅仅是单纯的关心社会各界的人才需求,甚至可以与某些大型企业结合起来,让这些大型企业参与学校的建设,让企业派出公司干部,到大学对学生进行施教。 一切以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为主,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教师节到了,现在社会各界对教师的非议越来越多,关起门来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同样的,关起门来传知解惑的时代也过去了。当前的社会处于巨大的经济变革时代,社会是个变化的社会,同样的,学校就应该是个变化的学校,教师就应该是符合与市场需求的变化的教师。 只有与市场需求符合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学生。实现了这一点,才是教育的真正成功。 “毕业等于失业”确实不是一句怨言,而是真实的事情。经济市场化了,教育却没有跟上来,教师却没有市场化,以过去的机制去培养学生,来适应现在的社会,能现实嘛?

分享到:

阅读(1589)| 评论(0)| 收藏(0) 收藏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

发表评论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