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体能教练
人造天堂
克林斯曼可谓功成身退,得力助手勒夫继任,也将继承改革思路。但他前脚刚走,德国足协体育指导萨默尔就对U18、U20国家队进行重大人事调整,被部分媒体认为在"拨乱反正"。撇开两人私交甚差的因素不谈,萨默尔公开是这样为自己辩护:"培训教练员的工作必须要与实践相结合。"
这话很耐人寻味,克林斯曼当然没有闭门造车,只是实践方法不同。从美国特聘三名体能教练,配置庞杂的体能训练器材和新颖的医疗手段,都要大把银子,也在欧洲国家队中显得非常突兀。甚至有刻薄的言论称:"强大如德国,难道需要依靠一个根本就没有足球的国度的训练方式来复兴?"
这个"没有足球的国度"是指美国。克林斯曼曾在美国的俱乐部工作多年,这段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管理德国国家队的风格。当然,世界杯刚落幕,欧锦赛还有两年,也许舆论夸大了克萨的分歧,而应视为合理的产业周期,有张有弛。但体育产业总要依托当地商业环境,还是体现了欧美在管理思想上的微妙差异。
体育赛事,包括下围棋,都需要充沛体能。但也常听到人骂:"要用脑子踢球,用脑子!"说明光有体能远远不够。也许"与实践相结合"是这个意思:体能应作为教练的职能之一,但不必专设岗位。主角应当是克林斯曼这样的昔日业务标兵。凭经验,欧洲出身运动员的教练要多过美国。
引申开来,是商业上存在已久的一个争议:职业经理人还是行业经理人?某种程度上,可以将管理视为企业的体能。美式管理就创造了职业经理人的神话。在麦肯锡看来,好经理不分行业,不分功能,能管好任何企业,就像公理放之四海而皆准。这些企业体能教练同样要价不菲。
实际上就是在美国,这个神话通常也只适用于高层,或者干脆就是财富500强的CEO。而中低层,总是某种"行业经理人"。人事部门招聘和员工跳槽,都对行业因素重点考虑。销售、市场这类"偏管理"的职位也程度不同地体现行业特点,就更不用说研发、生产和客服这类"偏行业"的部门了。
区别在于,欧洲企业高管出身偏行业部门的比例要高于美国,跨行业流动也要少。在商业史的初期就不一样。工业革命发生在欧洲,早期的管理者不是资本家就是工程师。美国后来居上,一边从欧洲输入技术,一边大力推进管理的专业化、标准化。福特发明的流水线与其说是生产技术,不如说是管理模式。
很难说孰优孰劣,只要能适应本地的商业环境。虽然GDP相当,但美国是统一同质的大市场,搭建跨行业的经理人平台有利于提升经济整体的效率,欧洲却小国林立,语言法制多样,管理标准化专业化的收益就大打折扣,而是精益求精纵向的"行业竞争力",并将管理融入其中。
美国的客户偏交易型,强调后端高效的管理支持高效的铺货。而欧洲的客户偏关系型,经理人跨行业流动时,只能带走他的管理能力,但无法移植客户关系。此外,美国发达的股市为跨行业的经理人,主要是高管,提供了考核绩效的标准,欧洲企业的融资更依赖银行,同样是关系型,银行的经理也更具行业视野。
即使撇除这些因素,行业经验还是至关重要。同在IT行业,SUN和苹果两家公司都曾仓促推出不够成熟的产品,SUN的用户是专业IT人士,能够自己解决麻烦,甚至以此为乐,相比之下更看重系统整体设计。但苹果的用户是美工人员,就愤怒地投诉。说明以客户为中心总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要说深层的行业理解,就是日常用语,每个行业都像黑社会一样有自己的切口,充斥着莫名奇妙的生僻概念和英文缩写。同在IT业,ASP既可能是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应用服务提供商),也可能是Active Server Pages(动态网页)。
很多职业经理人的成功案例,也不能忽视其中的行业经验。郭士纳推动IBM向服务转型的决策,得益于他任职一家金融机构美国运通时培养的"IT战略价值观"。乔布斯鼓动百事可乐高管约翰·斯卡利加盟苹果,"你要么留下卖糖水,要么和我去改变这个世界。"但苹果电脑和这种糖水的消费体验始终有相通之处。
为了弥补高管所欠缺的行业经验,通常配备强大的专家团队,包括重金延请外脑。职业经理人深入沟通,把各种专家的行业经验"兑换"成对商业的意义,并加以整合。但这种整合有时也多余。福特曾告诉参观者一辆车有4719个部件。一个工程师后来评价:"我不能想象还有比这更没用的信息了。"
这种安排也有公司政治的好处,行业经理人对原部门、原专业总会有感情和利益倾向,但对职业经理人来说,Business is Business。商学院的教学案例一般抽象掉行业特点,还是会选取几个应景行业浅入深出地讲解。但这种行业教育的效果如何就很难说了。"干中学",看学生们的悟性了。
随着市场越来越细分,公司的业务领域更窄了,管理者需要了解的东西却更多了。想必这两类群体将日益加深相互学习和融合。但总的趋势是如<哈佛商业评论·知识管理>所说:企业将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即必须培养专业人员的自豪感和专业精神,因为他们不再有晋升到中层的机会。
而老一代如微软、新一代如Google的创业者兼管理者,是另外一种行业经理人。他们并非从业务线上步步爬升,而是白手起家,开天辟地。有些文章一定要称为企业家,与经理人相区别。实际上有噱头的理念比比皆是,"与实践相结合"却非易事。他们的成功既有自己的管理天赋,也有职业和行业经理人的大力相助。
中国商业二十年,也貌似培养了很多经理人。以中国之大,也许会偏重美式的职业经理人,但以中国的差异化,也许会偏重欧式的行业经理人。但实际上更多的是"政治经理人",在内部是公司政治,在外部是政府公关,都浪费了巨大的资源。无论职业还是行业的维度都难以流动,能力更有待提高。祝他们一路走好。
最近更新
- 08-06 浅谈企业预算管理
- 08-06 双重隐忧下的企业生...
- 08-06 如何让中国制造紧固...
- 08-06 有效进行压力管理
- 08-06 管理创新助企业走出...
- 08-06 让员工幸福的计算公...
- 08-06 人际关系的21条基...
- 08-06 保胃战 从“饭后六...
- 08-06 男人醉酒会影响正常...
- 08-06 女人怎么“坏” 男...
最近评论
- (08-18) 个人认为还是要不断假...
- (07-02) 呵呵,你太有才了!
- (07-02) 感谢LZ的分享 赠人玫...
- (05-21) 顶
- (05-21) GOOG
- (02-05) 好文章,收藏了
- (02-05) 来过.
- (05-06) 楼主太有才了。顶!
- (08-02) 好文章
- (08-02) 不错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