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男人杜子腾的博客

好男人杜子腾的博客 被访问过:1739506

https://blog.luosi.com/personblog_2-2851.html

博客首页 华人螺丝网

中国需要中层经理

2006/7/28 8:53:40| 分类: 默认分类

中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科技发展计划,计划到2020年时,将其科技研发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从2005年的1.3%增加到2.5%,超过经合组织(OECD)国家目前2.3%的平均水平。假设中国的GDP平均保持7%的增幅,以此计算,2020年中国的科技研发支出将达到人民币1.25万亿元(合1,560亿美元)。 不过,要把大量增加的科技研发支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仅有一流的实验室和研究人员是不够的,还需要正确指导这一资金投入过程的管理专长。中国目前缺乏世界级的MBA培训项目。不过过去20年中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当邓小平决定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有9所公立大学获准开设MBA课程。 然而,这些大学在培养合格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层管理人才方面却遇到了困难。除了以教师为中心用中文教授的课程外,这些MBA培训项目还具有非全日制以及追逐利润的缺陷。随著中国获得的外商直接投资从1991年的44亿美元爆增至1992年的110亿美元以及1993年的275亿美元,在中国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MBA毕业生就变得十分迫切了。 但仅仅是扩大招生人数以及对公立大学的商学院进行升级还不足以满足这方面的爆炸性需求。需要像中国工业界组建合资、合作企业一样,学校也需与国外教育机构在培养MBA毕业生方面进行合作。 根据一个将MBA教育引入中国的试验性项目,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于1994成立,这是一家由上海市政府和欧盟合资创办的教育机构。作为一个“教育特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被赋予了根据国外最佳方式设计课程、从亚洲、欧洲和美国的世界级机构招募教授以及通过自己的入学考试招收学生并颁发自己的学位证书的完全自主权。自那以来的近12年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不仅成为在中国开设全日制MBA课程的最大培训机构,还成为了世界最大的EMBA培训机构。在《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推出的全球MBA和EMBA培训机构排名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这两个培训项目分别位列第21为和第13位。 北京的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和上海的复旦大学(Fudan University)与麻省理工学院的萨隆管理学院(MIT's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合作,于1996年推出了它们自己的国际MBA(IMBA)项目。培训课程由美中双方合作设计,遵循的是萨隆管理学院MBA项目的模式。每年,萨隆管理学院都会为中国培训教师,并会派一些教授到中国为中国教师做教学示范,这些教授还会与中国同事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广州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的岭南学院于1999年时也与萨隆管理学院建立了类似的合作关系。所有这些中外合作MBA培训项目都通过全国统一的入学考试招收学生,与其他公立大学一样,它们向学生颁发的学位证书也是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供的。 1998年,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由美国26家商学院组成的一个财团合资设立了北大国际MBA(BiMBA)项目。BiMBA的授课教师由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全职教师和美国各商学院的访问教授共同组成。所有课程都用英语教授,毕业生从牵头上述财团的Fordham大学获得MBA学位证书,除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外,中国所有的中外合资MBA培训项目都遵循这一由外方大学发放学位证书的做法。 目前,中国获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中外合资MBA培训项目有几十个,合资双方在课程和师资方面实行共享。然而,这些培训项目与国外二流、三流甚至四流的MBA培训项目相比普遍仍显不足。事实上,在《金融时报》评出的全球MBA培训机构30强都未在中国开设合资培训项目,原因是中国政府坚持外国大学在中国只能以合资的形式办学。由于担心被中国那些非全日制且追逐利润的合作机构败坏了声誉,美国和欧洲的一流商学院都对中国市场敬而远之。 截至本世纪初,中国所有的一流公立商学院都建立了自己的国际MBA培训项目。这些培训项目设立伊始几乎都是非全日制的。但主办者很快意识到,为了发挥其英语课程的所长,至少应该部分做到全日制授课。实行全日制教学可以使这些商学院加大其学生的多样性,更方便地从国外招收学生,并与外国商学院交换学生。 全日制教学还可以使学生有更多时间消化课程内容,参加由企业首席执行长们任主讲嘉宾的论坛,与同学分享彼此的经验,培养团队精神并增进与同学的友谊。而最近一项对705家在华跨国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这些都是中国的非全日制MBA学生做不到的。这项由知名招聘机构Hudson进行的调查显示,42%的受访企业其员工的每周工作时间都超过50小时。这些企业读MBA的员工大多将需要加班列为他们选择非全日制MBA课程的主要原因,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就业市场上他们害怕失去工作。由于利润导向的培训项目通常不能淘汰那些成绩不佳的学生,而非全日制教学又往往不能保证学生获得好成绩,因此这类培训项目更有可能造就低质量的毕业生。 为了满足社会对全日制培训项目的需要,并强调实际工作经验的重要性,国家经贸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97年为MBA教育创立了一个新学制。新学制下的课程与现有MBA项目的课程一致,但与传统项目春季考试、秋季入学的做法不同,新学制要求学生在春季入学,而将入学考试提前到前一年的秋季。由于在入学时间上的不同,新学制一般被称做“春季MBA”,而原有学制则被称做“秋季MBA”。这两种学制还有一些小的不同。春季MBA是非全日制教学项目,它要求学生有5年工作经验和4年的大学教育背景,而秋季MBA项目则既可是非全日制的也可是全日制的,而学生也只需要3年的工作经验,具体时间取决于其受教育水平。春季MBA项目的学费要比秋季MBA项目低10%到20%。每一所公立大学的MBA培训机构都提供两种学制供学生选择,春季班的入学人数相当于秋季班入学人数的57%至94% 。 2002年,教育部批准国内30所公立大学商学院开设EMBA课程,允许他们向每位学员收取200,000元人民币(合25,000美元)以上的学费,这个数字是MBA学费的数倍。高收费的原因是,教育部规定,30%的EMBA课程需要由曾在海外从事EMBA教学的教师讲授,50%的EMBA课程需要由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讲授,80%的EMBA课程需要由有商务经验的人讲授。 长期而言,EMBA课程的引进将有助于这些公立大学商学院提高师资水平、并用这类课程获得的盈利去补贴MBA项目。实际上,对一所著名商学院来说,有一个能享受资金补贴的MBA项目是很必要的,不论补贴来自什么渠道。不过,短期来讲,推出EMBA项目从MBA项目挖走了最好的教学力量。从推出EMBA后,低质量MBA项目的毕业生(既有来自公立大学的也有来自中外合资培训机构的)开始大量充斥市场,遭到企业招聘人员和媒体的批评。2003年,教育部又新批准了27个MBA项目,至此,中国大学开办的商学院总数达到了88所,“MBA泡沫”随后破裂。 从一些量化指标上也能看到危险迹象:在参加秋季MBA入学考试的考生中,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的比例越来越高,考试人员的平均年龄逐年下降。不过,供大于求的现象只出现在低端MBA教育市场。由于缺乏高水平的教授,高端市场一直供不应求。 为缓解短缺状况,一些立志跻身国际一流行列的中国商学院付出了巨大努力,同时,也有外部力量能够并且愿意提供帮助。哈佛商学院推出了案例教学法和以学员为中心的参与式学习法(PCMPCL),这些在MBA教学实践方面提供了指导和支持。2005年和2006年,来自13所中国大陆商学院的教学人员参加了在哈佛商学院举办的PCMPCL培训。 鉴于国内高水平MBA项目招生数量有限,许多中国年轻人选择到国外特别是英语国家攻读MBA学位。据估计,在2005年到海外自费留学的106,500名中国学生中,有大约三分之一是读MBA或相关课程的。可以说,中国将大部分全日制国际MBA教育外包出去了。 据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参考消息》报导,英国基尔大学(Keele University)计划每年在中国招收100名MBA学员。代表伦敦各大学和学院的联盟组织London Higher的负责人凯文?麦卡锡(Kevin McCarthy)说,现在在英国大学就读的40,000名中国学生中,超过40%的人读的是管理、商业、经济和金融类专业。 而在留学归国人员中,获得商业学位的人所占比例更高。今年4月,英国巴斯大学(Bath University)在上海希尔顿大酒店举行了留学申请人及毕业生招待会,其中,到场的毕业生有80%来自该校商学院。 不过,对那些希望将来在中国商界追求职业生涯的人来说,海外留学背景并不能完全替代在中国获得一个世界级MBA学位,这不仅因为国外的MBA课程不可能将重点放在与中国有关的内容上,而且,国外商学院很少能将营销和就业服务扩展到中国市场。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在国外二、三流商学院读完MBA的学生发现,他们回国后竞争不过国内最好的全日制国际MBA培训项目的毕业生,这让他们很沮丧。有几家美国和加拿大的商学院曾打算推出针对中国的MBA项目,但最后除了一所学校外其他学校全部放弃了计划,因为他们找不到足够的专业能力合乎要求的教师,也找不到能提供这类人才的中国合作伙伴。 如果把中国大学独立办学和中外合作办学的秋季MBA和春季MBA及其他MBA项目都统计在内,每年中国共招收大约25,000名MBA学员,相当于西欧各国的招生总数。不过,中国已获得MBA学位的人数以及MBA教育的平均水平都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更不用说美国了。中国的MBA学员只有5%是全日制,而在美国,这个数字超过了一半。 各种研究均显示,中国优秀经理人的供应存在巨大缺口,特别是具备跨文化背景的人才更是奇缺,而这类人才是在华经营的跨国公司和中国新兴的全球化经营企业所最需要的。大多数中国境内国际MBA项目的毕业生平均起薪在以两位数的幅度增长,这一事实就是这方面的最好例证。 如果中国希望在转变增长模式以保持经济增长、通过扩大贸易和投资充分享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益处、培养大量人才等方面获得成功,中国还需要做很多工作,包括扩大管理类教育市场,更重要的是,提升这类教育的质量。 中国在提高国际水准管理人才培养能力方面有很多事可以做,包括建立更多的“教育特区”、让中外一流学校仿效中国大学与萨隆商学院合作办学的模式。还可允许外国合作方对合作项目有更大的控制权,甚至允许国际级商学院在中国独立开办商学院,就像欧洲管理学院(INSEAD)设立的新加坡分院。如果麻省理工能与中国沿海地区的大学建立合作关系,那么后者也能与中国内陆地区的大学开展合作。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需要大量“千里马”式的高素质专业经理人,但中国需要对其半计划式的商业教育进行改革,并加大投资,以开发更多更好的资源。 (编者按:本文作者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教务长。)(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分享到:

阅读(1057)| 评论(0)| 收藏(0) 收藏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

发表评论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