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其道而不计其功

明其道而不计其功 被访问过:303550

https://blog.luosi.com/personblog_2-2315.html

博客首页 华人螺丝网

日本民族为何崇拜朱鹮

2008/5/6 11:05:46| 分类: 默认分类

日本民族为何崇拜朱鹮
关 克
  
       1998年,江泽民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出访日本,就代表中国政府向日本人民赠送了两只朱鹮“友友”和“洋洋”。

  2000年朱镕基访日,应日方要求又提供了另一只朱鹮“美美”(给友友和洋洋当时唯一的儿子“优优”配对)。

  2007年温家宝总理出访日本,决定代表中国政府再向日本赠送一对朱鹮,于是,作为友好使者的“华阳”和“溢水”于2007年11月18日抵达日本。

  是什么原因,使小小的鸟儿朱鹮成为连接中日两国的桥梁和纽带,担当起政治和外交的大任?

  有人说朱鹮是日本的国鸟,其实是谬误,日本的国鸟是绿雉,日本特有种。

  虽然日本国民曾对朱鹮寄予厚望,希望将其定为国鸟,但遗憾的是这种鸟儿却在日本灭绝了。日本民族浓郁的朱鹮情结,最终万般无奈地化作一声悠长的叹息。

  作为一个爱鸟的民族,朱鹮是日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圣鸟,这个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奈良时代,在皇室某些重要仪式里,朱鹮羽毛是必不可少的供奉。时至今日,朱鹮色仍然是日本人民十分喜爱的颜色,甚至作为皇宫的主色调,也经常用在皇妃的和服上。日本传统歌曲中,更是不乏对朱鹮的赞颂。

  日本在鸟类学研究领域居亚洲领先地位,比如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丹顶鹤,拉丁学名为Grus japonensis,意思是日本鹤。朱鹮的起名更是和日本有着密不可分联系,1835年,荷兰莱顿博物馆馆长Temminck将采自日本的朱鹮模式标本命名为Ibis nippon,1922年日本鸟类学会将其更名为Nipponia nippon,这个拉丁学名至今为学术界通用。Nippon即日本,可见朱鹮在日本国民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鸟类学研究起步较晚,新中国成立以后才逐步走上正轨。虽然如此,朱鹮在我国的历史记载要远比其他国家悠久。最早见于《史记》,称朱鹮为“翾目”, 翾(yuan),形容优雅的飞翔姿态,取缓飞轻飏之意。后来,也有称“朱鹭”,民间则主要称“红鹤”, 均取其颜色特征,这两个名字在各地方志书物产项内经常出现。在日本,至今还在使用“朱鹭”、“红鹤”等汉语称谓。而在朱鹮的原产地陕西洋县,当地群众仍然把朱鹮叫红鹤。

  回顾朱鹮的命运变迁,值得深刻反思。日本近代关于朱鹮的研究记载较多,内田(1913)“……过去东京附近也能捕到,现今几乎绝迹,然朝鲜至今尚多。”从中可以看出朱鹮的数量和分布状况,在上个世纪初开始发生显著变化。日本把朱鹮走向灭绝的原因归咎于1868年的明治维新,当时藩政废除禁令暂松,狩猎之风日盛,包括朱鹮在内的许多大型鸟类迅速绝迹。直到1908年,日本政府才将朱鹮定为禁猎鸟。1934年,日本首次颁布了专门保护朱鹮的法令,将其指定为“天然纪念物”,1952年又定为“特别天然纪念物”,1960年在东京召开的国际鸟类保护会议上,将朱鹮定为“国际保护鸟”。然而,尽管日本采取了不遗余力的保护措施,最终还是回天无力。

  就在日本对拯救朱鹮几乎绝望,最后被迫将野外仅存的20多只朱鹮抓进笼子里实施“紧急抢救”的同时,中国的科学家却于1981年5月在秦岭南麓的陕西洋县境内,奇迹般地寻找到被认为在自然界已经灭绝了的最后7只朱鹮。

  这期间,日本科学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被他们关进笼子里的朱鹮一只只死去。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洋县的朱鹮野外种群却在迅速走向复苏,人工种群也不断发展壮大,这个成就令日本惊羡不已。

  其实,促使中国科学家在野外寻找朱鹮的动机,与战后中日关系走向正常化是密切相关。从1972年9月发表《中日联合声明》,到1978年8月12日双方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两国关系逐渐升温,日本科学界开始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中国。于是,通过学术层面的交流,中科院决定组织力量在全国境内寻找朱鹮,最终历时三载不负众望。

  或许,天意注定朱鹮不当灭绝,还要承担起中日和平友好使者的历史使命。

  人们普遍认为朱鹮在日本走向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为捕杀,在朝鲜半岛迅速灭绝缘于绵延的战火。但实际上,朱鹮在更大范围突然灭绝,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工农业迅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上述因素在陕西洋县姚家沟村都不存在,所以,孑遗的最后7只朱鹮能够在这里幸存下来。也有人把对环境要求极为苛刻的朱鹮比作环境指示鸟,并以此推断说,洋县是亚洲大地上最后一块净土。

  我猜想。日本朱鹮的灭绝,会不会是因为经济发展过快致使鸟体内的“毒素”在短时期内堆积太多,才到了无法挽救的程度,而中国朱鹮的复苏,是不是因为鸟体内的基因对环境变化有一个更为充裕的缓冲时间和适应过程,才能够侥幸度过经济发展导致环境污染的难关,逐步适应了变化中的地球环境。事实证明,日本国内人工饲养的最后一只朱鹮——27岁的朱鹮“老太太”阿金,最终于2004年死去,自此日本血统的朱鹮全部灭绝。而由中国赠送的几只朱鹮,却在日本呈现出勃勃生机,于去年底发展到了94只。今年,这批朱鹮又产卵95枚,目前已孵出15只幼鸟,存活14只。

  据了解,就在我国人工朱鹮野化易地放飞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日本也在积极探讨通过野化放飞拯救朱鹮的途径。

  拯救朱鹮国际行动最终能够取得成功吗?

  对此我们充满了热切的期待。


  或许是因为鲜艳夺目的色彩,优雅舒缓的飞行姿态,加之对人类缺少戒备之心,才给朱鹮招惹来杀身之祸。在日本、朝鲜等地的史料记载中,朱鹮羽毛一直是达官显贵们争相追逐的目标,所以朱鹮也就成为一种难以接近的“神鸟”。然而在陕西秦岭一带,朱鹮却是性格温顺喜欢与人类相伴的“和平鸟”。在朱鹮的故乡洋县,朱鹮就居住在农家屋后的大树上,它们在稻田里与劳作的农夫形影相伴。当地群众把朱鹮视为能带来平安如意的“吉祥鸟”。


  战争与和平的深刻内涵,在小小的朱鹮鸟身上演绎得淋漓尽致。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和平、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但愿,中日两国人民共同深爱着的吉祥鸟朱鹮,能够唤起我们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带给两国人民平安幸福的共同福祉。
  


  
                                                                2008年5月5日于古城西安          

  


分享到:

阅读(2191)| 评论(1)| 收藏(0) 收藏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

罗阳明(高级助教)2008-05-06 14:34:20

哦~顶一下了

发表评论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