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男人杜子腾的博客

好男人杜子腾的博客 被访问过:1739764

https://blog.luosi.com/personblog_2-2851.html

博客首页 华人螺丝网

中日模具的全产业链竞争

2008/4/17 12:01:28| 分类: 默认分类

中国快速增长为全球第三模具业制造国,但是,在整体产业链上的一些弱点可能导致中国模具被锁定在产业低端。

 

经过20年的追赶,中国模具行业正处在一个临界点上,模具企业与客户间的关系模式将发挥决定性影响力。日本模具企业正在不断通过与模具用户合资的方式,来蚕食中国模具企业的市场份额。

 

2005年底,一部名为《中日对决——制造工艺人的攻防战》的纪录片在日本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该片讲述了日本模具行业在“中国制造”兴起的过程中所受到的冲击,以及日本模具从业者应对的措施。该片在日本模具行业引起的反馈信息说,日本同行对比两国的精密接插件和半导体生产技术,普遍认为日本的水平已经落后于中国同行。

 

一位资深行业评论家指出:模具行业是制造业的根基,中日两国对待模具行业的态度,决定了两国制造业的未来。既然如此,这场事关制造业根基的较量究竟会如何发展呢?“中国制造”的未来又会受到什么影响呢?

 

中国模具赶超日本

 

2005年的日本东京大田区是日本重要的中小模具企业的聚集地之一。现在,大田区规模较大的工厂纷纷迁往中国,以利用当地廉价得多的劳动力。到了2007年,产业空心化的征兆开始表现出来,区内超过1/3的企业受到廉价中国劳工带来的影响,不得不选择歇业停产或者干脆倒闭。不少倒闭的工厂现在都成了房地产开发的工地。

 

这些日本模具行业衰落的现象,正是由于日本模具消费企业纷纷转向中国,购买价格低廉的中国模具造成的。根据统计,自从1998年达到18700亿日元的高峰之后,日本模具行业的销售额就持续不断地下降,到2006年这一数字只有4100亿日元,是1998年的1/5多一点。另外,与高峰期相比,2006年时日本模具厂商数量约减少8.5%,从业人员约减少30%,产值衰退率达11%。东京大田区模具企业的困境,正是日本模具行业现状的生动写照。

 

与日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模具行业自20年前就开始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其中,1996~2002年间,中国模具制造业的产值年平均增长14%左右。2003年,这一数字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5%。到现在,按照产值来计算,2006年中国模具销售额为720亿元,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模具制造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在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江浙地区,密集的模具企业形成了众多的企业集群。这些企业大多拥有进口的高档模具制造专用机床、宽敞的厂房和刻苦劳动的员工。与日本同行相比,中国的模具工厂担心的并不是拿不到订单,而是怕订单太多。

 

虽然模具行业的绝对产值并不大,但由于其在产品制造体系中所处的特殊位置,使得模具行业具有了决定制造业整体水平的能力。模具是现代工业,特别是汽车、航空、电子、电器、仪表、仪器、武器、日用品等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这些工业部门产出的产品有60%~90%的零部件都是依靠模具成型的。模具技术直接制约制造业的发展、产品更新换代能力和竞争能力。

 

据统计资料,模具带动其相关产业的比例大约是1:100,即模具发展1亿元,可带动相关产业100亿元。按此比例计算,2006年中国模具带动的相关产业产值高达7万亿元以上,如此大的带动能力赋予了模具行业现代工业基石的地位。

 

在美国,模具工业被认为是“美国工业的基石”;而在日本,模具工业更是被推崇到“进入富裕社会的原动力”这样高的地位。如果想了解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和发展潜力的话,研究模具制造业水平是个不错的选择。

 

对于日本这样一个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来说,人的创造力是唯一的资源。只有依靠人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日本才能够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得以生存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把制造业称为日本的立国之本是恰如其分的。正是因为如此,中国模具行业的繁荣,才会如此刺激日本产业界的神经。有着丰富资源的中国如果掌握了制造业的精髓,并能不断将其升华,那么日本生存的根基就会受到动摇。

 

日本制造心腹大患?

 

为了应对来自中国的威胁,日本模具企业绞尽脑汁。由于具有技术上的优势,因而充分发挥日本模具企业高、精、尖的技术特点,就成了普遍的共识。

 

日本政策研究学院教授桥本久义认为,一般来说中国模具与日本模具相比是“1/3的成本、1/2的质量”。也就是说,根据质量要求的不同,一部分用户会满足于“1/3的成本、1/2的质量”,另一部分则不会。这就是日本模具行业在面对中国同行竞争时自信的根本。

 

在与中国模具企业的竞争中,日本企业不遗余力地增强其在高端模具领域的竞争优势。首先,严格控制可能使知识产权外流的环节,例如亲自对遍布全球的产品进行维护,避免将图纸交给用户可能带来的技术外泄风险。其次,向中国和东南亚等具有廉价劳动力的地区转移,通过使用当地的劳动力增强日本模具的成本竞争力。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就是增强日本模具企业在高端模具市场固有的竞争优势。

 

由于现代各种产品更新换代频率高,对模具设计和加工工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模具行业的竞争重点已经逐渐向模具设计、工艺革新和标准化等领域转移,日本模具企业积累的丰富经验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使其在这些领域的竞争优势不断加强。

 

2006年,中国企业花费在进口模具方面的资金达到20亿美元,汽车覆盖件、电子加工夹具等模具完全依赖进口。另外,许多日本模具用户更是将高端模具完全交给了日本。

 

利用中国模具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的状况,日本模具企业正在展开针锋相对的竞争。然而,中日两国模具企业的竞争并没有局限在行业内部,全产业链的竞争已经如火如荼。

 

全产业链竞争

 

2005年底,在日本举办的产品制造伙伴论坛上,参会的日本模具业者普遍认为:也许外国模具企业能够学到日本的模具制造技术,但他们无法模仿日本产品厂商、成形与模具厂商以及材料厂商之间紧密地进行联合开发的产品制造体制。在他们看来,这种“产品制造文化”是日本制造业独有的竞争力。仔细考察中国市场上模具产业链上中下游三个环节,不难发现上述说法的确有着相当的说服力。

 

在模具制造的上游环节模具钢领域,“大同特钢”和“日立金属”等日本企业占据了近乎垄断的地位,很多中国模具企业的对外宣传材料上都会特意标注使用的是这两大日本品牌的特殊钢材。为了满足强劲发展的中国模具市场的需求,大同和日立都在中国设立了很多“分部”。随着模具产业的加速增长,中国对模具钢的需求也迅速增长。近年来,仅华东地区10000多家模具制造企业,年消耗模具钢就在50万吨以上,且需求量还在增长。与此相对的是,中国国产的模具钢难以满足模具行业的快速发展,模具企业不得不选择进口钢材。虽然进口钢材一般比国产钢材贵4~5倍,但为了模具的质量,国内模具企业别无选择。

 


分享到:

阅读(930)| 评论(0)| 收藏(0) 收藏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

发表评论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