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2年,美国画家塞缪尔.莫尔斯在旅欧学习美术的归途中,听到一位同车的旅伴谈起了电磁学,便如获至宝,如痴如醉地研究起如何把电磁学应用到电报传输中去,终于发明了用“长”、 “短”两种信号排列组合代表不同字母的“莫尔斯电码”,并造出了用莫尔斯电码传输电文的有线电报设备(画面:莫尔斯电码表)。
1896年,意大利富商的儿子古里埃尔莫.马可尼在父亲的庄园里研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无线电发报机,人们开始用莫尔斯电码通过无线电把自己的思想发往远处,开始了人类利用无线电的新纪元(画面:马可尼照片)。
在无线电发明后一百年中,莫尔斯电码一直是人类沟通信息的重要方式。最早的重要应用是海轮之间的通信。1912年4月14日纽约时间晚上11:30,大西洋上的“卡帕提阿”号救援船听到最豪华的游轮“泰坦尼克号”用过老式的火花式发报机用莫尔斯电码发出呼救信号“SOS”和“CQD”,开始了大家熟悉的悲剧故事(镜头:电影《泰坦尼克号》报务舱片断)。
在新中国诞生的历程中,莫尔斯电码成为革命根据地和前方的唯一最迅速的通信工具。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的原型李白同志,就是一名技术高超的报务员(镜头: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李侠拍发关于江防情报的最后一份电报),他拍发的莫尔斯电码像流水一样均匀、清亮,连敌人也为之叹服(镜头: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日寇释放李侠后,叛徒姚苇企图利用李侠为国民党大人物当报务员,李侠第一次工作时,姚苇在收信机旁对女特务尼娜说:“多么清晰…”)。
在各种救援中,莫尔斯电码曾经传递过多少重要的信息?挽救过多少人的生命?没有人数得清。1952年的法国电影“四害之内皆兄弟”讲述的就是从众多故事中提取的各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联手挽救海上食物中毒的渔民的感人故事(镜头:“四害之内皆兄弟”中译版片头词+若干镜头)。就在这个年代,周恩来总理赴万隆会议原定乘坐的专机被国民党特务放置的定时炸弹炸毁在南海上空,飞行员落水后,就是靠用手电筒向远处船只发出莫尔斯电码“SOS”获救的(镜头:黑暗中远处闪亮的手电筒光SOS)。
现在,无线电技术进入了信息时代,先进的的数字通信设备代替了传统的靠人工收发的电报,莫尔斯电码已经先后从铁路通信、公众电信、海事救援等行业退役。但是,莫尔斯电码靠人工收发,人的耳朵和大脑所组成的判别系统在目前还很难用电脑代替,因此莫尔斯电报在信道环境恶劣的条件下比复杂的通信手段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因此,在世界各国,它仍然被当作军事通信的一种重要后备手段(镜头:部队报务员,可选自CCTV和总参通信部出版的VCD“现代战争通信揭密”)。
现在,对于全世界290万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讲来,很多人仍在利用莫尔斯电码进行互相联络,因为收发电报的无线电设备比收发语音或者其它信号的设备简单有效得多。用这样一个简单的半导体收发报机就可能从北京和欧洲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进行电码聊天(镜头:小功率收发报机实物)。
即使你现在还没有加入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队伍,也许您的生活已经和莫尔斯电码联系在一起了(镜头:手机响起短信息提示音)。您的手机提示您有短信息啦!“。。。 ―― 。。。”就是莫尔斯电码“SMS”,“Short Message Service”的缩写:“短信息服务”。
莫尔斯电码的发明小史
一位画家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萌发了发明电报机的念头,而这是连精通物理、电磁等方面的科学家都没有想到的。
塞缨尔·莫尔斯(1791~1872年)出生于一个牧师的家庭,大学一毕业就成了一位职业画家。他曾经两度欧洲留学,在肖像画和
历史绘画方面成了当时公认的一流画家。在1832年10月,他在第二次留学欧洲后,乘船回纽约。在同一舱室中,有一位波士顿科学
家叫查尔斯·杰克逊。为了打发航程中无聊的时间,一天晚上,他招呼来许多旅客观看他正在搞的电学实验。他把买来的一块欧洲新发明
的电磁铁和电池时而接通,时而断开,一块铁片也就一会儿被磁铁吸住,一会又掉下来。
莫尔斯在旁边仔细观看杰克逊演示后,还以为线圈的导线长度和电流的速度成反比。而当他被告知,电是瞬间传送的,它与导线的长短无
关时,一种想法在摩尔斯脑海像闪电般掠过;如果能够使眼睛看到在导线的什么地方有电存在,那就能够利用电将消息瞬间传送到很远的
地方。
从那天晚上起,他就呆在船舱里,在写生簿上写写画画,反复琢磨着自己的构想。
他最初是这样设想的:用导线将发报的一方和收报的一方连结起来形成一条电路,发报一方将电路连通和断开以传送信号,在收报一方显
示出眼睛能看到的信号,再记录下来。当船舱到纽约时,他的脑海中已差不多成熟地形成了关于电报机的基本构思。
遗憾的是,莫尔斯对电的知识一窍不通,连制作一个基本的电池也不会。于是他向纽约大学的化学教授伦纳德·盖尔坦诚求教,请他教给
自己组装电池和制造电磁铁的方法。在1835年底,正是由于盖尔的帮助,莫尔斯很快就用废料制成了第一台电报机。
这种电报机的工作原理和现在的电报机既相似又不完全相似。这种电报机的发报机把制成凹凸不平的字母板排列起来拼成文章,然后让字
母板慢慢活动,触动开关断断续续发出信号;收报机把不连续的电流通过电磁铁,牵动摆尖左右摆动的前端与铅笔连接,在移动的纸带上
划出波状的线条,经译码之后便还原成电文。尽管如此,它也能准确地工作。但是电磁铁和电池是很粗糙的,所以,导线哪怕延长2-3
米,收报机就会因电阻增大而失灵。如果通信距离不能进一步延长,是怎么也达不到实际运用的。
化学家盖尔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于是,他给莫尔斯推荐了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约瑟夫·亨利(1797~1878年)亨利和美国的法拉第
几乎同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是以电感单位“亨利”留名的大物理学家。
亨利把电磁铁改换成使用绝缘导线的强力电磁铁,用继电器把每个备有电池的电路串联起来,把文字信号中继转发出去,电路中的一条导
线可用地线代替,而不需要两条往返导线。
亨利的指导,让莫尔斯闯过了原理上的最大难关,但是机械本身还没有实际应用能力。技术及应用方面的开发与改良,需要相应的发明天
才和对机械的熟谙以及资金上的支持。幸运的是出现了一个叫做艾尔弗雷德·贝尔的年轻人,他具备这些条件。
贝尔是莫尔斯任教的纽约大学的毕业生,1837年年初访问母校时,偶然在莫尔斯的房间观看了电报机实验,对此发生了强烈的兴趣。
他从在新泽西州开铁厂的父亲那里借了两千美元并借了工厂的一间房屋做实验室,便孜孜不倦,夜以继日地对电报机进行改良。
经过改进,莫尔斯的字母板式自动发报机改为手按的键,收报机由信号波形线改为高性能的小型机,基本形成今天的电报机原型。
转载自《哈罗CQ火腿社区》/《业余电台中文邮件选编》/BD6OC转贴自 《通信世界报》
日记分类
最近更新
- 09-12 中国出口退税新政:...
- 09-12 下调出口退税率:“...
- 09-12 原材料涨价推动五金...
- 07-16 法兰标准
- 07-16 法兰(Falam)
- 07-06 SONY人的辞职信!!!
- 07-05 觉醒吧,可怜的中国...
- 07-04 关于螺帽DIN 934 |8...
- 07-04 分享
- 06-15 塔罗牌
最近评论
- (01-11) 支持一下!
- (07-09) 支持国有品牌,优选国...
- (07-06) 唉,可怜的人啊
- (07-05) 顶
- (07-05) 很不错!!感谢楼主!
- (06-27) 3Q
- (06-21) 好鸡汤!谢了
- (06-19) 好文章啊!顶。。。。...
- (06-19) 好!不错的文章!顶。...
- (06-17) 好好`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