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技术的战略选择——模仿创新

2007/5/22 11:06:42| 分类: 默认分类

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而中小企业因其经营环境及自身能力的制约,陷入了需要创新推进企业发展却又难以承担创新风险大、投入多的两难境地。模仿创新就是中小企业的现实创新模式的一种理性选择。 随着经济全球化,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以及我国已加入WTO,中小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小企业如何靠技术进步求得生存与发展,如何依靠技术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是当前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而中小企业因其经营环境及自身能力的制约,陷入了需要创新推进企业发展却又难以承担创新风险大、投入多的两难境地。模仿创新就是中小企业的现实创新模式的一种理性选择。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因及挑战 中小企业为什么要技术创新呢?虽然中小企业不能像大型企业那样用雄厚的资金投入科研与技术开发,但是企业自身要生存、要发展,它们有更高的技术创新热情。就企业自身来讲:第一,对于技术型中小企业,创新是求得生存的必要条件,他们无法象大公司那样可以依赖于已取得的产品市场地位。第二,技术型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们往往是企业的所有者,他们有更强的技术革新的动力。第三,出于市场营销考虑,大企业多倾向于尽可能地限制技术改进,与此相反,中小企业急需进行技术改进,这就为中小企业技术改进创造了很好的机遇。第四,大公司里的研究开发人员是专业化的,专业化可能会限制技术创新,而在中小企业里则多是复合型人才。这样,中小企业可以在较小规模的基础上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开发,成本低,效率高。同时中小企业面临着技术自主创新的挑战。它们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研发资金。中小企业一般资金较少,经营风险较大,资信程度较差,很难从商业银行得到贷款;同时,中小企业一般也不具备大企业拥有的发行债券、股票上市等融资手段;另外,也很难像大型企业那样从政府部门中获得研发资金支持。 2.缺乏技术创新人才。技术开发人才和创新组织管理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中小企业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难吸引到创新所需要的人才,造成中小企业技术自主开发能力弱,创新管理模式陈旧,技术自主创新成功率较低。 3.缺乏信息和创新技术源。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缺乏信息和技术源的弱点,由于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除高科技企业)都依附于大型企业,为大型企业配套供货,因此在技术发展和产品发展方面更多地表现为被动适应,再加上缺乏创新人才和资金,结果使中小企业自身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薄弱,又很难吸引到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其进行“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导致中小企业缺乏稳定的技术源。 4.缺乏有效的创新政策支持。目前,国家对大型企业制定和颁布了有关技术创新的优惠政策,如“产学研”工程,技术创新工程,技术中心建设等。对于中小企业却缺乏技术创新政策支持,把中小企业置于一个不公平的创新政策环境之中,必然影响中小企业技术自主创新的发展。 5.企业自身素质和经济实力影响了技术创新。我国中小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国有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陷于困境,设备老化,冗员过多,大多数都处于亏损状态。在非国有的中小企业中高科技企业比重较小,在工程技术人员数量、素质以及层次上与大型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一些技术人员常常忙于日常技术性工作,很难独立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同时由于经济实力的影响,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用于技术创新的费用很低,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技术自主创新。 6.知识产权保护较难。相对与大企业,它们难以承担申请专利、防止技术秘密泄露所需要的较高的投入成本;而且中小企业也难以承担因知识产权纠纷所需的巨额诉讼费用。 7.创新风险大。虽然中小企业创新的投资回报率一般高于大企业,但风险却往往大一些。其原因是中小企业很难同时从事多种途径的创新产品族的研究,以相互补充,降低风险;很难将技术成果大规模地推向市场,获得投资回报;而且中小企业还常常承担着大企业能够规避的市场不确定性风险。 综上所述,根据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选择模仿创新作为中小企业的现实创新模式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方式。 二、模仿创新更适合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的国情 从长远的发展的观点来看,一个国家经济的真正强盛,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真正拥有,最终是建立在技术自主基础之上的。因此,技术自主创新应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和努力方向。但是由于技术自主创新的高投资、高风险的特性及我国技术创新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我国企业现阶段不可能普遍实行技术自主创新战略,国家只能优先选择关系国计民生、辐射面广和连锁性强的重大高新技术,集中力量进行攻关,以此来带动相关技术的创新和整个行业的发展。面广量大、不具备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现阶段应该以模仿创新为主,踏踏实实地进行技术积累,进行消化吸收,在干中学,逐步培育出一支善于创新的人才队伍,不断增强自己的研究开发实力。同时,由于国家正进入一个新的技术时代,传统产业的萎缩使大企业面临困难重重,而高新技术带动新的产业的出现和发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的尝试阶段,在技术的扩散,以及技术模仿创新产品、工艺和方法的应用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大量事实证明:技术模仿创新是中小企业以最小代价、最快速度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技术的现实途径,是最终实现技术自主创新的必经阶段。历史上,美国工业的发展正是得益于对欧洲国家先进技术的模仿创新;日本战后经济振兴的奇迹正是得益于对世界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工业技术的模仿创新;韩国也是通过模仿创新,迅速改变落后面貌,一跃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的。 三、中小企业可选择的模仿创新方式 (一)内部开发型方式 内部开发是指没有其它企业的参与和介入,仅依靠企业内的人员进行模仿创新项目的开发。这种模仿创新方式不仅可以防止技术专长的泄露,也可以杜绝伙伴有意的机会主义行为,更重要的是,技术开发通常都伴随着知识和信息的交流,开发工作效率和自身的创新能力的提高。但这种模仿创新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要求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科研力量和足够的资金,这也是多数中小企业所缺乏的一些条件。 (二)联合开发型方式 中小企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结成较为紧密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开发市场,从而有利于自己的创新和发展。采用联合开发战略的中小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弱弱联合,优势互补,克服单个企业无法克服的困难和危机,取得模仿创新成果。我国中小企业可采取:一是行业协作性模仿创新联合方式,即产业相关度较高的若干小企业组成联盟,利用本行业的资料、人才、技术等优势,组成技术开发小组,以合同形式明确规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项目开发;二是区域联合创新方式,即由地方科委、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自愿参加,地方科委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协调企业、科研院所、金融部门为某一项目成立专门的技术开发小组,以合同形式明确规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要实现的目标,推动区域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三)依托型方式所谓依托,即中小企业选择大企业配套的技术项目,作为大型企业的零部件供应商,积极与大型企业保持技术协作,实现企业间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这种方式一方面可尽量减少与大企业间的竞争;另一方面还可利用大企业以求得自身生存。由于大企业的经营规模庞大,市场销售稳定,能够给中小企业带来稳定的市场,减少了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而且中小企业通过为大企业配套生产,在资金、技术、市场、管理、信息等诸多方面会得到大企业的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提升速度大大加快,可以获得高水平的经营管理尤其是创新能力,有利于缩短研究开发周期,降低创新成本。如日本的松下电器公司,与它协作的中小企业约有1200多家,所需的零部件70%~80%都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 (四)开放型方式所谓开放,指的是中小企业自身模仿创新的能力很低,不能做到自主开发或联合开发,最后依托社会力量来实现技术创新项目的开发,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管理等等,都可靠社会力量来提供,中小企业依据自身某一项或几项特长,如企业有资金、有设备、有市场、有组织协调能力等等,处于模仿创新的主体地位,社会开发力量向企业聚集。这种方式要求企业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和宽容性,因为企业不可能独占技术创新成果,技术创新的成果由多位开发者所共享,但是对自身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的小企业来说,这是一种合适的方式选择。这种选择的主要方式是企业与地方科委、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之间的合作,地方科委、高效与科研院所是我国智力最密集地带,聚集着各研究领域的人才,由于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较为薄弱,无法推动模仿创新活动或难以提高模仿创新的层次水平,只有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实行技术和资源的互补,才能达到缩短模仿创新周期,提高模仿创新质量,降低创新风险,实现成果共享和共同发展的目标。据美国小企业管理署的资料,在没有大学参与的R&D活动中,大小企业的回报率都为14%,而在有大学参与的R&D中,大企业的支出报率为30%,中小企业为44%。 (五)虚拟R&D方式 随着社会由工业社会步入知识经济社会,企业R&D(研究开发)活动创新的来源无处不在,中小企业可以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密切的关系,技术上把他们作为企业的R&D机构,行政上不存在隶属关系,即作为企业的虚拟的R&D机构,其虚拟性不在于职能上,而在于组织方式和体制上,对于虚拟的R&D机构技术研究成果可以作为一种投入要素,折价入股,也可以采用技术买断方式,一次性收购,这种方式对缺乏技术力量的中小企业模仿创新功能是极大的补充和加强。以上这些模仿创新的方式的划分是相对的,对于具体的中小企业模仿创新行为而言,其状况是复杂的,中小企业可根据企业的情况选择单一的模仿创新的方式,也可以综合地选择模仿创新方式。 四、中小企业模仿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1.满足是模仿创新的大敌。作为中小企业,如果在市场竞争中,满足于现状,技术进步和模仿创新停滞不前,那么不管这个企业过去经营多好,照样会在市场上落伍。因此,满足是模仿创新的大敌。 2.需求是模仿创新的根本。纵观现代国际市场,精明的企业决策者无不把眼光紧紧盯着人们日常的生活,从生活中找市场,寻求发展把自己植根于人们生活需要中,并视为制胜于人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例如,日本“尼西奇”公司原是一家仅有30多人的生产雨衣的小公司,因产品滞销,公司陷入困境。一天董事长多博川先生从人口普查材料中发现,日本每年出生婴儿有250万人,这一信息立即引起他的深思,尿布这一不显眼的小商品,大企业不屑为之,但却是婴儿的必需品,就算每个婴儿每年最低限度只有两条,一年就是500万条,何况还有广阔的国际市场,于是他就当机立断转产婴儿尿布。果然尿布投入市场备受年轻父母的青睐,并很快遍及全球,其销量占世界尿布销量的三分之一。 3.技术积蓄是模仿创新前提。技术是不会飞跃发展的,最初的技术可能限定在极小的独特技术范围,但企业技术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会象滚雪球一样地扩大。技术进步看起来是非连续发展的,但是技术积蓄,作为技术进步的前提,实际上是一直存在的。 4.管理机制是模仿创新保证。以技术创新而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美国3M公司(明尼苏达矿业制造公司)他们技术创新成功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3M公司所经营的品种目前已达6万多种,从粘贴便条纸到建筑材料、卫生用品无所不包,而且每年推出的重要产品都在一百种以上,法宝就是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分享到:

阅读(2104)| 评论(3)| 收藏(0) 收藏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

下一篇:企业管理的“数学游戏”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

匿名2008-06-26 12:54:09

太长了吧。

廖先生(助教)2007-09-06 10:25:13

不错有机会要多学学

螺丝云(实习生)2007-06-04 08:51:58

发表评论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