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回火后的力学性能

2007/2/8 14:33:50| 分类: 默认分类

钢回火后的力学性能: 度硬度: 钢的硬随回火的温度的上升而下降,碳含量高的碳钢在E碳化物析出时硬度略有上升,含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的合金钢,在形成特殊炭化物时发生二次硬化,硬度上升,高速钢等合金钢中的残余奥氏体较多,且十分稳定,其中一部分残余奥氏体在回火后虽未充分分解,但冷却后转变为马氏体,使钢的硬度升高。 强度和韧性: 碳钢在极低的温度下回火后强度略有提高,塑性基本不变,回火温度进一步提高时强度下降而塑性上升。 韧度: 碳钢及一种铬镍钢的冲击值,回火温度的曲线表明:在250-400℃回火韧度下降,此时的脆性称为第一类回火脆性,或马氏体回火脆性,铬镍钢在450-600℃回火时的韧度再次下降,由此产生的脆性称为第二类回火脆性。 关于回火脆性“ 碳钢在200-400℃温度范围内回火,室温冲击出现低谷,称为回火马氏体脆性。又称为第一类回火脆性。,在合金钢中,该类回火脆性发生在温度范围稍高约在250-450℃之间。 某些合金钢在350-525℃之间回火或在稍高温度下回火后缓慢冷却,通过上述温度范围时,会出现冲击硬度下降,这类已淬火的钢再次重新加热至预定回火温度范围,然后快冷至室温,脆性消失。 第一类回火脆性造成的机理未完全统一,下列三种理论都有一定的据: 1、 片状碳化物沉淀理论,2、杂质元素晶界偏析理论3、残余奥氏体薄膜分解理论 第二类回火脆性: 现已查明这类回火脆性是由于SN、SB、AS、等杂质偏析在原奥氏体晶界引起的,研究还表明合金元素对这类回火脆性有重大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脆化元素有氢氮硅硫磷砷硒等。 促进偏聚元素为铬 复合偏聚元素有锰和镍 增加晶界结合合力元素为碳, 阻止偏聚元素为钼和钛 一般合金元素是在奥氏体化过程中向晶界偏聚,而杂质元素是在脆化处理的过程中向晶界偏聚的,用俄歇能普仪研究发现,合金元素镍铬锰等与杂质元素(磷锑砷锡等)协同在晶界偏聚对高温回火脆性的影响更为显著。钼对抑制高温回火脆性有显著作用。钢中加入w(Mo)0.3%-0.5%即可,过量的后形成碳化钼反而使回火脆性倾向增加。 除上述理论之外,第二类回火脆性机理还有以下两种,一是碳化物-铁素体界面开裂理论,该理论认为碳化物沉淀时杂质被排除到碳化物铁素体界面上铁素体一侧,杂质在此的浓缩形成低能断裂的通道,第二种理论称为位错模型理论,该学说认为杂质原子钉孔位错造成回火脆性,并认为碳化物碳化物钉孔错位也是第二类回火脆性的原因,以上两种学说没有得到广乏的认可, 除采用合金化合物在回火脆性温度上温度快冷可抑制脆性外,采用两相区热处理也可以防止回火脆性,即在淬火回火处理中增加一次在两厢区温度的加热淬火,由于沿奥氏体晶界产生了许多相当于14-16级极细晶粒度的小奥氏体晶粒,从而使杂质原子在晶界上偏聚分散减小,同时也增大了疲劳裂纹扩展的阻力。 总之,产生第一类回火脆性的的零件应重新回火和回火后快速冷却, 另: 第一类回火脆性是在300℃发生的回火脆性,具有不可逆转性,凡是淬成马氏体的钢都有这类脆性, 第二类回火脆性是是发生在400-550℃经过快速冷却可以消除。锰,铬,铬-锰。铬-镍钢等易发生第二类回火脆性,要求生产设备具有快速冷却槽避免回火脆性产生。

分享到:

阅读(2142)| 评论(0)| 收藏(0) 收藏

上一篇:天使来过人间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

发表评论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