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联合——当“中国制造2025”牵手“德国工业4.0”

2017/6/1 9:34:58| 分类: 默认分类

  “中国制造2025”,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瞄准五大工程、十大重点领域,助力中国制造业创新和转型升级。
  德国“工业4.0”,由德国于2011年提出,意欲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
  二者携手,是两个制造业大国顺应数字化大潮的必然选择,是先进技术的相互学习与合作,更是互利共赢的强强联合。
  1.携手共推数字化进程
  数字化,被公认为下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特征和关键推动因素,已成为影响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的主要趋势之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曾呼吁,数字化革命正在推进,每个国家都要行动起来。西门子数字工厂首席执行官扬·姆豪兹克说,数字化解决了当今全球工业企业面临的多个难题,如快速投放市场、生产效率、柔性生产、质量控制和安全保证等,对工业发展极为重要。德国经济和能源部长布丽吉特·齐普里斯认为,数字化浪潮来袭,“谁不参与,谁失败”。
  2014年,中德两国共同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认为工业生产的数字化对于未来中德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双方认为,该进程应由企业自行推进,两国政府应为企业参与该进程提供政策支持。
  柏林自由大学客座教授、中德经贸专家史世伟说,中德政府和企业界对共同推进数字化有广泛共识和强烈愿望,“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正是两国顺应数字化潮流的战略选择。虽然两国制造业处在不同发展阶段,数字化内容也有所不同,但两国在装备制造、机床等多个行业有很强的互补性,有利于推进务实合作。
    2.企业联合谋求双赢
  “中国制造2025”携手德国“工业4.0”,促成大量中德制造业企业成功联姻。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6年中国对德投资29.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8.6%,存量达88.27亿美元。同一年,德国对华新增投资项目392个,投资逾27亿美元,累计投资项目9394个,投资存量281.8亿美元。
  近年来,华为与思爱普公司合作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宝钢与西门子联合探索钢铁行业的“工业4.0”,海尔与德国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所合作打造天津洗衣机智能化互联工厂,美的集团收购德国库卡机器人公司……一大批中德制造业企业成功对接,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层次不断升级。
  3.政府共营合作环境
  “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战略对接合作由来已久且进展顺利。
  目前,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和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联邦教研部已建立了“工业4.0”对话机制,并相继签署谅解备忘录和框架合作协议,共同促进两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合作实践。两国还在“工业4.0”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领域开启系统性和战略性合作,并建成一批合作示范项目,为两国智能制造领域更多企业的合作提供信息和经验借鉴。
   德国工业联合会主席迪特尔·肯普夫说,“中国制造2025”为中德企业合作创造了新机遇。他认为,比起短期促进项目,长远来看两国政府共营的政策框架对企业合作更为重要,对高度依赖于此的中小企业作用尤为显著。
  在致力于提供更有利框架条件和政策支持的同时,中德政府还加强了对智能制造业研发的投入和支持。
  “中国制造2025”经过两年发展,五大工程实施效果初显。在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方面,第一家国-家-级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已经挂牌成立,国-家-级的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已开始筹建,各级政府对创新研发的投入和支持也很大。德国政府也大力支持“工业4.0”科研,除了资助关键技术研发,政府还在各地建立技术中心,为企业提供免费咨询、测试“工业4.0”技术,帮助它们


提高企业转型升级的速度。
  史世伟认为,上游技术研发是推动产业革命的前提,中德两国政府、行业协会和大学在研发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 
  日前,德国“工业4.0”领军企业博世与中国热水器行业龙头万和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打造电热水器生产基地。先进技术融合规模优势,中国效率联手德国质量,博世牵手万和,为“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携手合作再添成功案例。
  中国驻德使馆经商处公使衔参赞王卫东说,“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对接是相互学习和相互借鉴的过程,是互惠互利的合作。
  肯普夫说,在基于互利共赢的自主选择过程中,中德工业企业合作成功率不断上升,“经验非常积极”。
  中国驻慕尼黑总领事馆经济商务领事裴永贵说,未来中德两国企业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领域还有很大合作空间。(来源:互联网)

 

分享到:

阅读(362)| 评论(0)| 收藏(0) 收藏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

发表评论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