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转型升级,打造“中国制造”新名片,

2017/5/19 9:45:42| 分类: 默认分类

  新技术、新成果加速转化,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附加值和话语权不断提升,创新有力引领着“中国制造”这艘航船破浪前行。
  1.注入转型升级新动力
  通过产品设计、技术方案与材料应用方面的创新,歌尔股份有限公司与合作伙伴成功设计出佩戴体验更佳的虚拟现实头戴显示设备,产品有望于今年年底面世。
  作为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制造企业,过去10多年,歌尔凭借微型声学模组、传感器等方面的制造优势,成为三星、索尼等国际知名企业的重要供应商。
  “虽然做供应商日子也不错,但发展却始终无法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歌尔公司副总裁吉永说,歌尔将深耕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快转型与创新。
  “后发优势”“比较优势”等红利逐渐用尽,如何找寻新动力;产能过剩、成本高企,如何实现效率和价值的提升;区域间、行业间发展不平衡,如何协调发展……“中国制造”面临的问题都需要在创新中求解。
  2秒钟能做什么?在青岛红领集团,采用世界先进的3D量体仪,这“眨眼的工夫”就能获取顾客19个部位的22个数据,自动完成服装量体。用互联网思维重塑工业生产流程,红领不仅解决了量体的时效,还实现了流水线上个性化生产,拓展了新空间。
  “尝试互联网工业,起初是为了解决库存,做了几年后发现,这是一套方法论,颠覆了产业传统逻辑。”红领集团董事长张代理说。
  改变的不只红领。《中国制造2025》出台以来,工信部先后确定了109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这些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30%以上,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0%以上。
  除了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区域间产业承接也更加平衡、有针对性。
  深圳的无人机、株洲的“动力谷”、武汉的“光谷”、沈阳的机器人……近年来,国内一些地区立足于原有工业基础优势,积极吸纳、移植高端生产要素和先进分享技术,实现了区域间差异化发展,勾勒出制造业“新版图”。
    2.打造“中国制造”新名片
  当地时间4月3日,美国波士顿市政广场,一辆由中国中车制造的波士顿橙线地铁列车吸引大批民众驻足。这是“中车制造”首次和其未来乘客见面。
  从转向架的找平、齿轮螺钉的组装咬合,到耐寒耐高温技术、系统集成控制的突破,一辆列车的创新不止万千。中车董事长刘化龙说,中国轨道交通已经实现牵引、通风等产业链的整体出口,以过硬的品质和技术成为国际市场“座上宾”。近半年,中车就先后在波士顿、洛杉矶获得184辆地铁列车订单。
  以轨道交通为代表,新时期的“中国制造”正从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逐步向更注重高技术、高质量、高品质的“中国创造”转变。神舟飞船、天河计算机、北斗导航……一个个响亮的中国品牌,是“中国制造”自主创新的见证,也是国际市场上闪光的“中国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中国制造”在前沿领域创新持续加快,一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或将引领新的产业,开拓新兴市场。
  华为在全球率先推出高温长寿命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可以将锂离子电池上限使用温度提高10℃,使用寿命提至2倍;用国产CPU的“神威·太湖之光”成为世界首台运算速度超过每秒十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量子点电视、OLED电视等新技术产品加速涌现……
  工信部资料显示,我国对透明显示技术、锂离子电池、超导材料等多个领域前沿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在国际上处于领先。
  3.用改革永葆活力
  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风口上,“中国制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靠重大创新去赢得先机。这既是不可失去的机会,也是输不起的挑战。用改革点燃创新的引擎,扫除阻碍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释放更多的发展空间是当务之急。
  一方面,要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打掉“拦路虎”,为创新创业开辟大道通途。
  从矢志推进简政放权,到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再到电信领域的提速降费,政府部门进一步去除体制机制积弊,激发市场活力与发展潜力。去年全年,全国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达1.51万户,形成商事制度改革以来的一个高潮。
  然而,“我们往前走,别人也在进步”。改革不能停歇,要继续向纵深推进,激发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的活力,为发展赢得时间和空间。
  另一方面,也要创造更适宜、更宽容的制度环境,铺设“快车道”,打破成本转化的“玻璃墙”,破除人才流动制度障碍,让创新因子充分活跃起来。
  苗圩说,工信部正在通过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在一些重要领域搭建创新平台,集成合力系统攻关,促进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目前已组织成立了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到2020年将建立15个左右国家级创新中心。(来源: 互联网)

 

 

 


分享到:

阅读(359)| 评论(0)| 收藏(0) 收藏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

发表评论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