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0年机械工业进出口创历史新高
据海关统计,2010年机械工业进出口总额5138.3亿美元,增长36.39%。其中,进口2553.47亿美元,同比增长41.14%;出口2584.83亿美元,同比增长32%。进出口贸易顺差31.36亿美元(按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统计范围,下同)。
1.出口较快增长,创历史新高
2010年,机械工业出口额已超过历年最高的2008年(出口2424.98亿美元)水平。与上年同期相比,机械工业内各行业中,除重型矿山机械出口下降外,其他行业同比增长都在20%以上,其中机械基础件和汽车两大行业增长最快,分别增长43.73%和40.3%。
与上年同比出口增长50%以上的产品主要有:拖拉机、柴油发动机、装载机、叉车、电子测量仪器、汽车仪表、塑料机械、数控机床、燃汽轮机、低压开关板柜、模具、气动元件、轴承、小轿车、越野车、小客车、大客车等。这些产品出口势头很好。
2010年,国有企业出口433.1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6.76%;外资企业为1419.26亿美元,占54.91%;民营企业为732.43亿美元,占28.33%。
出口地区分布开始发生变化,向发达经济体出口的比重开始下降,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比重上升。在出口总额中,欧盟、美国、日本发达经济体的比重由2008年占43.53%,下降到2010年的41.55%。说明由于金融危机对发达经济体影响大,需求相对减少。
2.进口高速增长,进口额大大超过历年最高水平
2010年,机械工业进口额超过历年最高的2008年(进口1948.3亿美元)水平。与上年同比,进口净增额达到744.3亿美元,也创历史最高水平,势头很猛。
与上年同期相比,机械工业内各行业进口全面增长,其中进口增速最多的是汽车行业,达74.95%;其次是机床工具行业66.73%;再次是工程机械行业65.93%。
与上年同期相比进口额增长一倍以上的产品主要有:拖拉机、挖掘机、摊铺机、汽车仪表、加工中心、小轿车、小客车、大客车等。高速增长的原因,除小轿车、小客车、越野车、摩托车、照相机等是消费需求旺盛外,主要是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强劲拉动。
经分析,全年净增的744.3亿美元中,汽车行业净增209.2亿美元;其次是电工电器行业,净增102.6亿美元;再次是仪器仪表行业,净增87.3亿美元;第四位是机床工具行业,净增63.7亿美元。其中,汽车、机床、挖掘机、电力电子元器件、自动调节和控制仪器进口增速势头很猛。
二、2011年机械工业进出口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1.出口方面
2011年世界经济处于金融危机后的复苏阶段,经济增长速度将逐步恢复。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1年发达经济体的GDP将增长2.4%左右,发展中国家GDP将增长6.6%左右。预计国际市场需求会有所增加,尤其是我国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技术方面的合作不断扩大,加上与东盟建成自贸区,与智利、秘鲁、新加坡等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区协议等因素,2011年国际经济环境有利于我国机械工业外贸平稳较快发展。
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首先,人民币升值压力大。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继续进行汇率改革,使汇率更有弹性。半年之内升值3.2%。这必将大大增加出口成本。
其次,部分原材料如钢材、铜铝等有色金属价格可能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银行贷款利率提高等,将增加出口成本,降低出口竞争力,使出口企业面临困难。
再次, 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增加。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发达国家,在众多领域对我国实施贸易调查和贸易制裁。如最近美国对我出口的风力发电设备进行贸易调查;美国于2011年2月7日决定对我国出口的部分石油钻杆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以阻挡我国产品向美国出口。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2011年尽管存在若干不利因素和困难,但有利因素也很多,世界经济正在复苏,我国出口产品结构正在不断优化,企业开拓潜在市场方面取得一些成果,开展国际化经营迈出坚实步伐。因此,2011年机械工业出口将继续平稳较快增长,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比重仍将继续提高。
2.进口方面
首先,2010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优化进口结构,扩大进口规模,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2011年初召开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商务部提出要扩大进口,力争实现贸易基本平衡,修订并扩大鼓励进口产品目录,实行进口优惠政策。商务部将于2011年上半年召开全国进口工作会议,出台政策,优化环境,推动我国进口贸易发展。
其次,《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规定,从2011年1月1日起,大陆从台湾地区进口的机械产品有176种要降低关税。大部分产品(如数控卧式车床等)2011年的进口关税从原来的8%~15%降到5%,2012年进口关税降到零。降税面大的主要产品包括机床工具、塑料机械、小功率电动机、模具、液压件等。
再次,人民币升值将降低进口成本,对进口有利。
三、若干对策建议
1.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变化,调整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相应措施,国际市场需求发生一些变化,有关出口企业要适应这一变化,根据用户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做好服务。同时,随着国内企业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进展,及时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逐步减少“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
2.开拓潜在市场,注意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
积极开拓中东、中亚、拉美、非洲、东欧、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市场,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努力弥补在欧盟、美国等市场丢失的份额。
由希腊开始的债务危机,已延伸到爱尔兰、西班牙等国,导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继续扩散,促使欧元大幅贬值,也使人民币相对欧元而升值,对我国出口有较大影响。有关企业需要密切关注欧元汇率的波动情况和市场变化情况,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调整出口策略。
3.继续“走出去”,加大国际化经营力度
近几年来,我国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取得实效,有的正在逐步建立全球销售服务网点,为进一步扩大出口,创造了很好的条件。需要鼓励更多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投资办厂,与当地企业合资、合作,或有选择地兼并、收购国外具有先进制造技术的企业,创造条件逐步将先进技术移植到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中,以此促进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升级。
4.要把握扩大进口机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方面,有关企业要充分用好国家鼓励进口的政策,引进所需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以及产品配套用关键零部件。在扩大进口的过程中,利用进口设备作筹码,通过与外商谈判、招标等方式,同时带进技术;或以进口设备吸引外商与我合作,由我方企业承制若干部件并转让部分技术,随着进口同类设备数量的增加,逐步扩大我方企业承制范围直至全部掌握技术。
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并不意味着什么都要从头开始自行研制。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任何国家不可能在一切领域都独立地发展技术,关起门来搞自主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重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非常重要。因此我们要在扩大进口的同时,要在消化吸收再创新上下功夫,不断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努力提高竞争力。
5.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地域范围和业务范围。
这项措施是规避汇率风险的重要选择,可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减少因人民币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的损失。从最近多方信息看,不少外商也愿意选用人民币结算,并已取得实效。据统计,2010年前10个月,我国已与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用人民币结算额超过2500亿元,取得了很大进展。出口企业要与客户密切合作,选择有实力的银行,积极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