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失望的人民代表大会

2006/2/17 16:06:41| 分类: 默认分类

  每逢新年伊始到第一季度末,中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从乡镇到中央共五级,都陆续召开,短则三五天,长则十余天。此时,人大代表汇聚一堂,侃侃而谈,切磋国是,建言献策。但细加考量,涉及民生民权、底层切身利益、真正为民众所关注的话题,总显得少了,谈成绩多了。   详察与会的每一级人民代表大会成员,大多为下一级政府官员代表,故勿宁说人大会乃“官代会”、“党代会”为确切。2005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央党校教授王贵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针对我国各级人大代表中官员占70%的构成现状,曾大声疾呼“代表中的官员之多是世界罕见的,人民代表大会不是官员代表大会!”(中新浙江网2005年2月23日电)疾呼归疾呼,官员为主导的梯级形“人大”会现状仍依然故我,恐一时半会无法得到改观。   就像义务教育不义务、“公仆”不是真公仆一样,人大代表不代表人民。他代表的只是权贵阶层,是旱涝保收地领着薪俸的大小官员。其尽职与否、德才备否,民众一直插不上话。混迹其中者,也不乏 “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的官痞吏蠹,泡泡会、露露脸,威严如仪、“等因奉此”地履行着所谓人大职责。   中国的实情,从全局性说是农民多,从区域性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多,这种现实折射到人大会的人大代表构成上,总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和参与,总被漠视乃至无视而摒除在外。   人大代表的符号意义自建国50多年来一以贯之更多的体现为一种身份、一种荣誉,甚至一种护身符,而不是负载的为民请命、为民立言、为民维权的职责。稀缺的名额为官员“近水楼台先得月”地占据了,却又不能真正谦卑、恭敬的履行职责,为民服务,除了一年一度的开会,从声屏上见其影、听其声外,其他的时间、场合,何曾遇到?民众有何问题、困难,能找得到他吗?找到他后能得到认真负责的接待和回应吗?群体性的失职失责已不成问题,人人司空见惯,人人见惯不怪,不再寄予期望。倒是极少数“另类”人大代表设立接待日、接受选民咨询、向选民述职等方面做了点“份内”工作,却成了极具新闻价值的新闻,被大肆宣扬。这是人大的悲哀,还是13亿国民的悲哀?   各级人大会的食、住、行和纸张茶水,要耗费巨额公共资金(各级财政投入)成本,并没有产出如民众所期望的效果。如果人大代表能在平日更多的亲民为民,倾听民意,或许能减少许多民怨,畅通上下,沟通政府与百姓的所欲所求。   中国的人大代表均为兼职,没有专职。而兼职者,也是领着“公帑”的各级官员,是拿着纳税人的钱从事公务活动的“公仆”,再忙,一周或一月,抽出点时间零距离地接触所在地的选民,是应该和必要的。我采访过香港的议员,他们都要雇专人值守办公室,公开专线电话和自己的手机号码,随时接受民众的求助、反映和投诉。事后还要反馈,给选民一个交代。   反观我们内地的人大代表,当得太轻松了,一年中若组织集体视察,也是风风光光地走马观花,做点表面文章,不一定能“俯察”到什么基层问题。只有到了年底,才临时抱佛脚似的急急忙忙硬挤时间,杜撰个议案,凑个数,以此应卯了事。   “官代会”上,衮衮诸公云集,顾忌也多,讳饰不免,直指民心诉求的敏感议题避了、少了,你说好,我说形势喜人,他拐着弯子说面貌大变,曲径通幽地为一律为执政者涂脂抹粉、烘托政绩,话尾不忘顺便拍拍上层的马屁:这一切归功于上级党委、政府的英明领导、有力支持。就这样,官员垄断了议政的话语权,盘点掺水的数字、美妙的言词,给人大会场内外渲染了成果丰硕、一片喜气的假象。加上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的交互作用和全方位轰炸下,入目入耳,真真是尽态极妍,无人不欣欣然陶醉,自我感觉良好,令人不能不信以为真!   人大代表中官员多了,平民百姓自然就少了。点缀其间的若干无官方身份的人大代表,置身于衣着光鲜毕挺、说话头头是道的领导群,满耳是那动辄将本地工作计划吹得天花乱坠的高调,不免自惭人微位卑,身贱言轻。自己想对真实的社情民意不和谐不合拍地置喙插话,往往“口欲言而嗫嚅”地咽回去,即使壮胆吐出来,其声如蚁,也是曲低和寡。得不到众人的重视和回应,产生不了应有的效果。   珍惜人大资源、强化人大职能,人大代表的精英化、专业化、专职化,定然是百姓之福、国家之幸!   既然是人民代表大会,循名责实,就应该多多体现最广泛的老百姓的意志、呼求,而淡化党派、权贵的意志或旨意。揆诸现实,难惬人意。不满意有二:一是人大代表中的平民名额太少;二是监督一府两院(其实就是监督官员和司法人员)的监督职能太弱。作为法律赋予的最高权力机关的人大会,对越腐越升、“带病”升迁的官场丑闻,就应勇敢负起失察渎职之责,实行事后追惩、痛揭黑幕的问责制度。

分享到:

阅读(4306)| 评论(5)| 收藏(0) 收藏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

匿名2006-04-22 07:59:43

好文

匿名2006-03-18 20:41:02

说的好

匿名2006-03-18 20:31:53

支持

李友軍(讲师)2006-03-09 16:56:16

妙!

匿名2006-03-01 20:27:06

支持

发表评论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