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金融危机引发的农民工返乡潮,今年北京的春运提前了十天。如何顺利获得一张火车票回家过年,依然是令每一个回乡的人揪心的话题。
按照发改委的统计,2009年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3.2亿人次,比上年春运增长3.5%,其中铁路1.88亿人次,增长8%。人流逐年增加,但修铁路的速度实在太慢了:中国铁路从1978年到2008年,30年增加的里程从5.17万公里到7.8万公里,只增长了50.9%,每年增长1.6%,平均每天修铁路2.5公里,比一个退休老大爷每天遛弯的距离都短,不知道还有那一个行业的速度比铁路发展慢。
铁道部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解决一票难求的问题,不过比以前进步的是,铁道部认为2012年可以解决。的确,运力紧张是事实,春运难的确也是事实。我们可以想象,20多亿人次,相当于地球上1/3的人口,在短短的40天内完成了大迁徙,这在任何国家都是绝非易事。但我们不能把一切问题都归咎于运力紧张,毕竟,我们也不否认另一个事实:那就是,无论火车票是如何难以搞到,但最终想回家的人都回家了,很少有人最后因为没有买到票而没有回家。这说明,就现有的运输能力而论,尽管相当紧张,但还是能够基本满足春运的需要的,“一票难求”的根源看来并不在此。
其实,从春运人流的分析看,最主要的无非民工流、探亲流和学生流,在这三大流中,学生买票可以通过学校统一办理,探亲的亦可以通过这关系那门道搞到票,而唯一的弱势群体就是农民工了。春运所指的一票难求,最主要指农民工,我们评价春运是否成功的标准,也主要看农民工是否可以顺利回家。
正如前述,人流虽然大,但最终大家都回家过年了,说明票的总供给没有问题。因此,一票难求的根源显然并不在于总量不足,而在于分配的程序的不透明和公正。铁路部门从来不敢公开有多少票分配给了旅游公司、多少票给了机关部委,多少票通过不明的渠道进入黄牛的手里,而最终进入流通领域可以排队买到的票,估计比例低得可怜,这是广大农民工一票难求的根本原因。
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有短缺,就会有权力寻租,因此,分配合理的关键在于程序的公正和透明。铁道部不敢实行实名制的真正原因不在技术问题,而在部门利益,这是不争的事实。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和我们人口有得一拼的印度,实行火车票实名制100多年,好处显而易见:印度从来没有票贩子这个职业,也没有人为票而排队,这是程序正义的最大优势。
如果有关部门拒绝实行实名制,现实的考虑是应该有可替代的农民工可以便捷买到火车票的程序。春运往返两趟,对人造成的焦虑感是双倍的,而一旦买票的过程艰难,焦虑无疑会被强化和放大。好在有关部门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北京、广州今年都有农民工买票的具体办法。北京的办法比较详细,规定了农民工团体购票、农民工买票专用窗口和农民工专列的具体条件,比往年确实大有进步,但细细一看,发现操作起来很难,比如,只有同一日期、同一车次、并且20人以上才可以办理团体票,除了建筑企业,很多用工单位根本达不到这样的条件。广州是电话订票,但电话拨打订票成功的难度不小。
其实,即使在铁路垄断体制难以改变,铁路运力不足的情况下,如果相关部门有诚意和人文情怀,农民工买票难仍然有很大的解决空间。春运难度大,仅靠一个部门或者几个部门的智慧是不够的,让民众共同参与,通过智慧的合力一起解决,总比铁路部门没有必要自己关起门来想办法要好。比如,除了北京和广州的办法外,完全可以参照学生票的订购办法,让用工单位的工会负责直接和铁道部门订票,总之,只要有真正解决问题的意愿,办法总是有的,关键是有没有真正的动力去发动民智。
的确,让每一个人,特别是农民工以一种更轻松愉快的方式回到自己的家乡,体现的是一个社会的进步和整体管理素养。春运在当下是灼伤的痛,折射出中国社会城乡二元体制和转型期很多特点。春节本来是中国人传统的无可替代的幸福,但买票的过程让幸福感大打折扣,无论是为票而发愁的,还是每一个在家里的人,都有灼痛和焦虑感,但愿这种焦虑早日成为国人的历史追忆。(看了这篇文章才知道为什么全世界只有中国才有这样的怪现象,但愿这一天早一点过去.早一点成为我们痛苦的回忆.唉!还是没有买到票呢!!!!)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