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这是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在出席第一届“劳伦斯世界体育奖”颁奖典礼时说的一句话。当时这句话被认为是“惊人之语”。而如今,它被看作是对体育力量的一种“客观诠释”。
谁会成为北京奥运上的“三星”
张辉的经历说起来很“令人羡慕”。从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再到2006年都灵冬奥会他全部亲临现场,并观看了无数的比赛。但是,如果你要问起有关比赛的结果或者赛况他可能“一无所知”,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注意比赛本身。
其实,张辉是国内一家著名企业的战略总监,从2001年北京获得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主办权开始,整个公司就开始筹划“如何迎接这在家门口举办的奥运会、如何抓住这百年一遇的难得契机”,具体的就是制定属于自己公司的奥运战略,并付诸实施。
但是,作为一家毫无“奥运经验”的中国公司,运作如此大的营销战略毕竟“还是第一次”。于是,看别人怎么做自然是第一步。张辉和所在公司的其他高层一起亲临奥运会和冬奥会,考察其他企业,特别是同(行)业企业,如何进行奥运营销、如何在赛场内外树立和传播自己的企业形象,同时也深入观察消费者的注意力规律和关注习惯。
“人家都在看比赛,我们却在看观众和赛场外的广告牌。”张辉笑言。
如今,已经是该交出答卷的时候了,张辉也到了最为繁忙的时候。“肯定会有疏忽和瑕疵,毕竟我们是第一次,但是我们相信我们的‘奥运梦想’一定能够实现。”他说。
奥运会虽是一项体育盛事,但是对于全球的企业来说,奥运会的意义早已经超越了体育本身,它更多的是提供了一个全球性的商业机会。
国外早就有这样的说法:在通常情况下投入1亿美元,品牌的知名度可以提高1%;而赞助奥运,投入1亿美元,知名度则可以提高3%。因此,奥运会被几乎所有企业看作是绝不能错过的“黄金营销期”。
无论是对跨国公司还是本土企业,奥运都是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而对于很多本土企业来说,对这个梦想的“渴望”尤为强烈。因为奥运会使得它们第一次登上世界大舞台,接受来自全世界的“关注目光”。
韩国的三星,曾经被戏称是“廉价家电制造商”,不仅在国际上属于名不见经传的三流品牌,即使在韩国本国的竞争中,也略逊色于对手金星社(LG的前身)。
但是,借助成为“1988年汉城奥运会”赞助商的契机,三星使得全世界从奥运五环标识的旁边认识了韩国品牌“SAMSUNG”,并借以奥运赞助商的高端形象,逐步摆脱了以往产品和企业的低端形象。
后来,三星一直致力于奥运营销,并进一步成为了国际奥委会的TOP赞助商。此后,三星实现了其品牌的质的飞跃,从一个低端的小品牌成长为国际一线大品牌。
2003年,三星彻底和低端告别,开始将自己的产品定位于高端市场。到了2005年,三星首次在品牌价值的排名中超越了索尼。2006年,三星的品牌价值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162亿美元。
三星由此成为了奥运营销史上的“传奇”和“经典”。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成就了一个韩国的世界品牌,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则让全中国人都充满了期待。最终,谁会成为中国的“三星”?无数国人都在等待着这个问题的答案。
对于这个问题,奥运经济专家策划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卢东斌教授比较看好联想。“借机奥运实现国际化梦想,联想在本土企业当中是比较典型的,尤其是从冬奥会亮相以后,取得的效果是比较好的。”但是卢教授认为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因为“由于实行双品牌运作,联想奥运营销的效果并不像预测的那样乐观。”他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