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惟一的机会很有可能就是基金将仓位从70%提升到80%水平的一波拉升行情。"
近日,上海一知名营业部老总对记者做上述表示。
据记者了解,上海众多基金在该营业部开有交易账户。今年以来这家营业部在针对机构客户的核心内参中一直看空后市。
"在熊市中,把握好波段仍旧可以盈利。"该老总认为今年波段盈利机会仅在于此。
"基金仓位若提升到80%,反弹将至4200点"
为了求证该营业部老总的推断,记者电话采访了多位基金公司投研人士,他们在对该观点表示基本认同的同时,亦表现得更为谨慎。
"虽然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众多官方媒体都建议对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进行松绑,可以预见进一步紧缩政策不可能再现,但指望重现前两年宽松的资金面并不现实。"上海一家基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表示赞同上述营业部老总观点,他认为"所以要自救,包括基金在内的前期做空主力很有可能转变为上涨行情中的做多主力。"
"股市永远不缺资金,场外资金入不入场不是股市涨跌的关键。"上海另一家基金公司投研总监向记者表示,"相对排名的机制注定基金很多情况下必须方向一致。比如上半年基金比拼的就是谁减仓厉害,谁减仓快一步。待上涨趋势确立,基金又将进行加仓速率比拼,从而导致助涨助跌的局面再度出现。"
但亦有基金经理认为加仓行情仅是反弹。
"我认同基金现在仓位过低的观点,不排除会有将70%仓位提升到80%水平的机会。但仅是一波行情而已,不会改变股市进入熊市周期的论断。"该基金经理预测假设这波行情成立,大盘会上涨到4200点附近,"那时,基民回本,赎回潮来临,基金再度被动减仓,股市还将掉头向下。"
的确,由于市场缺乏做空机制,上涨过程中,基金只能通过买入持有、再买入来维持净值,当股指达到一定高度、仓位达到一定程度时,基金可能会既缺少可买股票,也缺少可用资金。一旦市场有个风吹草动,唯有被动减持来减少损失,应对赎回。
"我已经很乐观了。"上述基金经理最后表示。
基金仓位半年跳水15%,已是历史最低水平
在刚刚公布的基金二季报显示:2008年二季度末所有股票类基金整体加权平均股票仓位仅为71.88%,较上季度末的75.88%继续大幅下降。
其中,开放式偏股型基金平均仓位为73.01%,较上季度末的77.96%下降近5个百分点;开放式平衡型基金平均仓位为65.73%,较一季度末的72.47%下降近7个百分点。
与历史仓位相比,目前基金整体仓位水平已经与2005年基金平均仓位水平接近,基金再大幅主动减仓空间已经不大。
从股票仓位的历史变动上看,2008年二季度基金平均股票仓位已经降到2005年股票仓位的平均水平,这反映出目前基金已经进入熊市投资阶段。
而去年年底时,这两类基金的股票仓位还分别为81.16%和77.16%。半年时间内,股票型基金和偏股型基金的仓位下降了15%左右。
"下半年加仓成必然",
4760亿现金整装待发
事实上,中国基金保持如此低的仓位水平在国际上当属异类。
"我上次去国外美林证券调研,他们的基金经理很兴奋地告诉我他们管理的基金现在仓位很低,现金很充裕。询问具体仓位,居然仍然高达93%。国外基金经理认为7%的现金保有量已经很高了。"
上海一家合资基金公司老总向记者感叹中外基金经理投资思路的差异,"想到国内平均30%的现金持有量,不禁让人汗颜。"
根据天相投顾对59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362只基金二季度季报的统计,截至6月30日,A股市场的全部偏股基金(包括封闭式股票型、开放式股票型、开放式混合型)合计手持资金储备达到了4760亿元,占同期A股市场流通总市值的7.98%。
这个比例达到了最近30个月来的最高水平,基金目前拥有的资金储备/市值水平不仅超过2005年下半年行情启动时的水平,更达到了牛市巅峰期的两倍。在2007年二季度,基金手持现金只有同期市值的3.9%。
一旦上述资金如去年三季度一样再度蜂拥抢筹大蓝筹,反弹高度将很难估量。
数据统计还显示,随着持股市值的下跌和主动抛售等原因,基金所持有的股票净值明显下降,对股市的影响力大幅萎缩。
截至2008年6月30日,偏股基金持有的股票市值由上季度的1.566万亿元,下降到1.13万亿元,持有各类债券总市值由2164亿元微降到2042亿元。合计偏股基金总净值回落到了1.6万亿元。
由此导致,与去年末的高峰数据相比,基金持股占全部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从27%下降到18.95%,降幅达到三成。
资金是股市的血液,目前国内股市尤其呈现典型的资金推动型的特征,大盘蓝筹股何以对今年上半年的股市热点缺乏引领能力,拖累指数不断创出新低,原因显然在此。
"基金仓位已经降无可降,下半年加仓成为必然。"之前采访的基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肯定地向记者表示。"奥运维稳,八月不是加仓时"
变化始动于人。对于进一步推算基金加仓时间点,采访过程中众多基金公司投研人士均表示不好说,但亦有券商分析师给出大致判断。
"可以从两方面分析:首先从时间段来看,我们认为基金不会急于在八月大举加仓。因为奥运期间,维稳是主要基调,所以必须防止投资者情绪大幅波动,很显然,大涨点燃的投资者高涨情绪并不是监管层希望看到的景象,基金经理也很清楚这一点。"
"另外,基金集体加仓行为亦会参考几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动作,其中此次做空主力华夏基金的大幅加仓信号尤为关键。"该券商分析师坦言目前几家研究实力薄弱的小型基金公司已经完全按照监测华夏、南方等基金在Topview中的交易数据来进行隔日买卖指导,"目前看来效果还不错。"
基金加仓与否,华夏基金的动向成为关键。
记者就华夏基金近日仓位增减情况询问了华夏基金内部人士,该人士向记者表示,华夏7月以来仍旧看空后市,"没有任何加仓迹象。"
值得关注的是,早在4月即拿到发行批文的华夏策略优选基金(王亚伟担任基金经理)在5月宣布延期后,至今仍未有发行迹象。
为了保住王亚伟"最牛基金经理"的传奇头衔,华夏基金可谓用心良苦。
华夏基金副总裁张后奇之前表示,若拿到批文就发,相信可能一天就可以完成发行了。
从张后奇的话中可以看出,华夏策略精选迟迟未发的关键在于,市场下跌尚未尘埃落定,仍未到最佳建仓时机。
新基金仍在谨慎观察 择机顺势建仓
谈加仓,我们不能忘记新基金。
据天相数据统计,截至6月30日今年已经有近60只新基金获批(不包括封转开基金),而完成募集开始建仓的基金达40只。在完成募集的40只基金中,股票型基金16只,募集总金额为333.5亿元;混合型基金6只,募集总金额为44.5亿元。两者规模合计为380亿左右。
去年新基金主导的"5.30"行情记忆尤甚,如今一年有余,曾在一季度被给予力挽狂澜重任的新基金神秘失踪。
数据显示,5月5日至7月21日区间内,上证指数下跌幅度超过22%,成交量持续萎缩,丝毫不见场外资金入场迹象。
而另一方面,大部分基金在5、6月集中建仓,三个月过后,新基金成绩"喜人"。
截至2008年7月21日,近三个月陆续开始建仓的15只新基金中,有10只净值位于1元上方,取得正向回报,另外5只单位净值低于1元的新基金中,最深跌幅也不过兴业社会责任的0.897元。
抗跌的背后,是新基金"看空后市,缓慢建仓"的残酷现实。
"我们有后发制人优势,何必浪费?"南方一家新近成立基金的基金经理在电话里向记者表示,而其在成立募集期内的访谈中曾一度大声疾呼最佳买入时点已经来临。
是时,上证指数仍然位于3500点上方。
如今,大盘在2800点附近玩起牛皮市,众多新基金经理突然间没有了当初募集期巡回演讲时的豪言壮语。
"基金经理只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投资者,其实并无过人投资天赋,现在的市道没人看得懂。"上海一家今年业绩优秀的基金公司老总认为,新基金经理3000点之下建仓缓慢与对后市没有明确方向有关。
他继而向记者表示:"投资学教科书中教导在趋势未明朗之时,应选择观望,那些基金经理如此所为,并无过错。这是在不确定性太多情形之下预先规避风险。"
但是新任基金经理们很明白,这些钱,肯定会投资的,买进是没有什么疑问的。"除非受建仓时间限制,否则指望新基金提前加仓布局是不可能的,从某种角度看,新基金经理比老基金经理更为谨慎。"上述基金公司老总最后向记者表示。
近日,上海一知名营业部老总对记者做上述表示。
据记者了解,上海众多基金在该营业部开有交易账户。今年以来这家营业部在针对机构客户的核心内参中一直看空后市。
"在熊市中,把握好波段仍旧可以盈利。"该老总认为今年波段盈利机会仅在于此。
"基金仓位若提升到80%,反弹将至4200点"
为了求证该营业部老总的推断,记者电话采访了多位基金公司投研人士,他们在对该观点表示基本认同的同时,亦表现得更为谨慎。
"虽然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众多官方媒体都建议对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进行松绑,可以预见进一步紧缩政策不可能再现,但指望重现前两年宽松的资金面并不现实。"上海一家基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表示赞同上述营业部老总观点,他认为"所以要自救,包括基金在内的前期做空主力很有可能转变为上涨行情中的做多主力。"
"股市永远不缺资金,场外资金入不入场不是股市涨跌的关键。"上海另一家基金公司投研总监向记者表示,"相对排名的机制注定基金很多情况下必须方向一致。比如上半年基金比拼的就是谁减仓厉害,谁减仓快一步。待上涨趋势确立,基金又将进行加仓速率比拼,从而导致助涨助跌的局面再度出现。"
但亦有基金经理认为加仓行情仅是反弹。
"我认同基金现在仓位过低的观点,不排除会有将70%仓位提升到80%水平的机会。但仅是一波行情而已,不会改变股市进入熊市周期的论断。"该基金经理预测假设这波行情成立,大盘会上涨到4200点附近,"那时,基民回本,赎回潮来临,基金再度被动减仓,股市还将掉头向下。"
的确,由于市场缺乏做空机制,上涨过程中,基金只能通过买入持有、再买入来维持净值,当股指达到一定高度、仓位达到一定程度时,基金可能会既缺少可买股票,也缺少可用资金。一旦市场有个风吹草动,唯有被动减持来减少损失,应对赎回。
"我已经很乐观了。"上述基金经理最后表示。
基金仓位半年跳水15%,已是历史最低水平
在刚刚公布的基金二季报显示:2008年二季度末所有股票类基金整体加权平均股票仓位仅为71.88%,较上季度末的75.88%继续大幅下降。
其中,开放式偏股型基金平均仓位为73.01%,较上季度末的77.96%下降近5个百分点;开放式平衡型基金平均仓位为65.73%,较一季度末的72.47%下降近7个百分点。
与历史仓位相比,目前基金整体仓位水平已经与2005年基金平均仓位水平接近,基金再大幅主动减仓空间已经不大。
从股票仓位的历史变动上看,2008年二季度基金平均股票仓位已经降到2005年股票仓位的平均水平,这反映出目前基金已经进入熊市投资阶段。
而去年年底时,这两类基金的股票仓位还分别为81.16%和77.16%。半年时间内,股票型基金和偏股型基金的仓位下降了15%左右。
"下半年加仓成必然",
4760亿现金整装待发
事实上,中国基金保持如此低的仓位水平在国际上当属异类。
"我上次去国外美林证券调研,他们的基金经理很兴奋地告诉我他们管理的基金现在仓位很低,现金很充裕。询问具体仓位,居然仍然高达93%。国外基金经理认为7%的现金保有量已经很高了。"
上海一家合资基金公司老总向记者感叹中外基金经理投资思路的差异,"想到国内平均30%的现金持有量,不禁让人汗颜。"
根据天相投顾对59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362只基金二季度季报的统计,截至6月30日,A股市场的全部偏股基金(包括封闭式股票型、开放式股票型、开放式混合型)合计手持资金储备达到了4760亿元,占同期A股市场流通总市值的7.98%。
这个比例达到了最近30个月来的最高水平,基金目前拥有的资金储备/市值水平不仅超过2005年下半年行情启动时的水平,更达到了牛市巅峰期的两倍。在2007年二季度,基金手持现金只有同期市值的3.9%。
一旦上述资金如去年三季度一样再度蜂拥抢筹大蓝筹,反弹高度将很难估量。
数据统计还显示,随着持股市值的下跌和主动抛售等原因,基金所持有的股票净值明显下降,对股市的影响力大幅萎缩。
截至2008年6月30日,偏股基金持有的股票市值由上季度的1.566万亿元,下降到1.13万亿元,持有各类债券总市值由2164亿元微降到2042亿元。合计偏股基金总净值回落到了1.6万亿元。
由此导致,与去年末的高峰数据相比,基金持股占全部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从27%下降到18.95%,降幅达到三成。
资金是股市的血液,目前国内股市尤其呈现典型的资金推动型的特征,大盘蓝筹股何以对今年上半年的股市热点缺乏引领能力,拖累指数不断创出新低,原因显然在此。
"基金仓位已经降无可降,下半年加仓成为必然。"之前采访的基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肯定地向记者表示。"奥运维稳,八月不是加仓时"
变化始动于人。对于进一步推算基金加仓时间点,采访过程中众多基金公司投研人士均表示不好说,但亦有券商分析师给出大致判断。
"可以从两方面分析:首先从时间段来看,我们认为基金不会急于在八月大举加仓。因为奥运期间,维稳是主要基调,所以必须防止投资者情绪大幅波动,很显然,大涨点燃的投资者高涨情绪并不是监管层希望看到的景象,基金经理也很清楚这一点。"
"另外,基金集体加仓行为亦会参考几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动作,其中此次做空主力华夏基金的大幅加仓信号尤为关键。"该券商分析师坦言目前几家研究实力薄弱的小型基金公司已经完全按照监测华夏、南方等基金在Topview中的交易数据来进行隔日买卖指导,"目前看来效果还不错。"
基金加仓与否,华夏基金的动向成为关键。
记者就华夏基金近日仓位增减情况询问了华夏基金内部人士,该人士向记者表示,华夏7月以来仍旧看空后市,"没有任何加仓迹象。"
值得关注的是,早在4月即拿到发行批文的华夏策略优选基金(王亚伟担任基金经理)在5月宣布延期后,至今仍未有发行迹象。
为了保住王亚伟"最牛基金经理"的传奇头衔,华夏基金可谓用心良苦。
华夏基金副总裁张后奇之前表示,若拿到批文就发,相信可能一天就可以完成发行了。
从张后奇的话中可以看出,华夏策略精选迟迟未发的关键在于,市场下跌尚未尘埃落定,仍未到最佳建仓时机。
新基金仍在谨慎观察 择机顺势建仓
谈加仓,我们不能忘记新基金。
据天相数据统计,截至6月30日今年已经有近60只新基金获批(不包括封转开基金),而完成募集开始建仓的基金达40只。在完成募集的40只基金中,股票型基金16只,募集总金额为333.5亿元;混合型基金6只,募集总金额为44.5亿元。两者规模合计为380亿左右。
去年新基金主导的"5.30"行情记忆尤甚,如今一年有余,曾在一季度被给予力挽狂澜重任的新基金神秘失踪。
数据显示,5月5日至7月21日区间内,上证指数下跌幅度超过22%,成交量持续萎缩,丝毫不见场外资金入场迹象。
而另一方面,大部分基金在5、6月集中建仓,三个月过后,新基金成绩"喜人"。
截至2008年7月21日,近三个月陆续开始建仓的15只新基金中,有10只净值位于1元上方,取得正向回报,另外5只单位净值低于1元的新基金中,最深跌幅也不过兴业社会责任的0.897元。
抗跌的背后,是新基金"看空后市,缓慢建仓"的残酷现实。
"我们有后发制人优势,何必浪费?"南方一家新近成立基金的基金经理在电话里向记者表示,而其在成立募集期内的访谈中曾一度大声疾呼最佳买入时点已经来临。
是时,上证指数仍然位于3500点上方。
如今,大盘在2800点附近玩起牛皮市,众多新基金经理突然间没有了当初募集期巡回演讲时的豪言壮语。
"基金经理只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投资者,其实并无过人投资天赋,现在的市道没人看得懂。"上海一家今年业绩优秀的基金公司老总认为,新基金经理3000点之下建仓缓慢与对后市没有明确方向有关。
他继而向记者表示:"投资学教科书中教导在趋势未明朗之时,应选择观望,那些基金经理如此所为,并无过错。这是在不确定性太多情形之下预先规避风险。"
但是新任基金经理们很明白,这些钱,肯定会投资的,买进是没有什么疑问的。"除非受建仓时间限制,否则指望新基金提前加仓布局是不可能的,从某种角度看,新基金经理比老基金经理更为谨慎。"上述基金公司老总最后向记者表示。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