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伴随着天气的日渐转凉,不知不觉间又到了“沙场秋点兵”的季节。金秋往往是收获的季节,以空调业为首的许多淡旺季分明的企业都在不约而同地召开着年度销售总结大会,但在同时我们却发现企业在“点兵”时往往会有那么几个人没有来“应卯”。为啥?离职了呗!今天我们暂且不论这些人的离职究竟是什么原因,他们的离职究竟是谁的错,因为有那么一句话叫做"存在的就有其合理性",但既然已经存在这么一个离职“群体”,那么我们就应该认真关注一下这个群体的动向,但我遗憾地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人的再次求职并不是那么的顺利,许多人离开原单位后并没有在短时间内找到合意的新单位,于是便只好“悬在半空”,徒唤奈何。
那么,对这些离职的人来说,在再次求职时究竟有没有种更好的方法能让他们快速谋取新职呢?这里面有没有一种正确的态度和方式呢?有没有一种微妙的技巧可以遵循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下面就让我通过以下几个真实案例来告诉大家:
案例1:
三年前,小章还只是M公司北方某省分公司的片区营销业务员,和很多应届毕业生一样,大学一毕业就来到这家公司做业务的他自然也是充满了摩拳擦掌想大干一番事业的远大志向和凡事跃跃欲试、身体力行的冲动。但他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时间应该追溯到他的同一届学生经过入职培训后面临区域分配的那一天,当公司领导宣布他被分配到偏僻贫穷的北方某省时,他一百个不乐意。他坚持认为如果按照对家乡和母校的就近分配原则他不应该被分到这里,因为他的家乡和母校都不在该省。于是他便在当晚借酒浇愁,被公司领导发现后便以"不服从分配"为由给他"挂上了号"。好事往往真的多磨,小章的抗争并没有产生结果上的改观,他最终还是来到了该省。
值得高兴的是他做事很认真,又很好学,因而所辖区域的销售业绩也做得不错。可就在快要做够一年的时候,厄运再次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对他比较赏识的分公司经理L被"下课"了,又来了新经理J,于是便有很多同事火速地"团结"在了新经理的周围,同时还间或会大骂一统前任经理的"罪恶行径",以此表明与前任经理"划清阶级界线"的决心。但只有小章还感念前任经理曾经对他的工作指导,于是便经常抽空来探望老领导。当然,这事很快就被新领导得知,于是便将小章的表现和他的"前科"一进行"叠加印证",认定这是一个"不太听话"的人,后来结果可想而知,新领导找了一个"合理的茬子"之后便将小章清理出了门户。小章当然不服气,一纸申诉材料递到了总部,详尽描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但总部领导考虑到小章"不服从分配"的"前科"之后,便劝说小章辞职了。(后来小章明白了个中的真谛:公司既然派了新经理去就任,就必然要为他扫清障碍,并以此树立新领导的威信,于是凡是与新领导相悖的人必须一律出局。这是很多等级森严的大企业的通病!)
事情到这里似乎与求职没有关系,但接下来,一件令人扼腕痛惜的事情便发生了:小章愤然离开了M公司,先后辗转来到K公司和G公司应聘业务员。在求职自荐书中,小章较为详细地申诉了他在原单位受到的委屈和不公,充分流露出对原企业乃至营销事业的无尽眷恋,以此来彰显他对企业的忠诚。并且话锋一转说自己"既是与M公司无缘,便想来到贵公司全情效力,奉献青春"。
这份自荐书应该是极为感人的。孰料在面试过后却被人告知"处理矛盾的技巧性不足,不太适合做业务"。好冤呐!
分析:
曾经有一个"老业务"模仿邓小平同志的伟大方针说过这样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要想做好业务的秘诀就是"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黑"。他说的"两手黑"指的是:一手抓客户要黑,要敢于面不改色地"骗取"客户的款项并适时地将一大堆货压给他;另一手抓分公司经理,不但要敢于在经理在任时厚颜无耻地巴结,还要敢于在经理"下课"时毫不留情地踩上一脚。(天呐,什么叫"人走茶凉"?什么叫"树倒猢狲散"?大概这就是吧!)这话听了让人心寒,却又是千千万万个业务人员屡试不爽、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的把戏。所以,有很多企业经常一方面惊呼业务员"太狡猾",而另一方面对"太老实"的业务员却又都不愿要。真真是尽想“婊子牌坊两不误”的美事!
小章对M公司的眷恋和对销售事业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却不但没有获取原单位的怜悯,也没有博得新单位的青睐。
所以,请记住:在再次求职过程中,永远不要描述你在原单位所受的委屈和不公。那样只会证明你的无能!
案例2:
小罗是小章在M公司的同事,他们两个是同一年毕业并同进M公司的。小罗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写得一手好文章。可能真的是"天妒英才",小罗在M公司干了一年半之后也黯然离去。但他做了一件让人刮目相看的事--两年之内换了5份工作。有时候我们开玩笑地问他换工作"是不是有瘾"?他说"也并不是,只是感觉着工作不合适了就应该适当调整一下。"我们就说"你这调整得也忒频繁了吧?"他便反驳道"年轻人嘛,总要给自己一点压力!"
好个"压力学说"!客观上讲,凭借自身的资质,小罗在每个单位都有较好的工作表现,但又往往感到总有一些现象或个人让他看不顺眼。于是他便走掉,一了百了。
关于频繁更换工作给他带来的好处,大概应该是使他在许多行业的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学习和砺炼。但我还知道的是:当他的很多同学或同届毕业的同事的银行存款早已超过6位数的时候,而他的存款却还只是刚刚超过5位数。
分析:
曾经有一句形容中国改革发展历程的话叫做"曲线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其实用来描述业务人员的发展也是很恰当的。对业务人员来说,频繁的离职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买卖,所以在每一次离职时都应该认真详细地做一下工作总结,在原单位工作时积累的能力和经验必须要能够成为你再次求职的资本,这样你的身价才会越来越高,你才能够实现"螺旋式上升"。但是我们往往遗憾地看到有相当一部分业务员在做"平行移动",在更换了若干份工作之后才蓦然发现自己竟毫无长进!于是便只好继续"打游击",并美其名曰"鲶鱼效应"--要经常给自己找点压力。
所以,请记住一个恶性循环:工作更换越频繁,下一个单位越不敢长期留用你!
案例3:
小肖是小罗跳到W公司后的同事,当时任的是公关科长,在小罗离开W公司之后没多久他就也从W公司跳了出来。后来我们得知他跳到R公司做了企划宣传部长。(作者注:R公司与W公司规模相当,并不是像有些大企业的科长变成小企业的部长,名誉上级别提升了,但干的还是同样那一摊子活)于是我们很多人便打电话祝贺他,并同时问他有什么求职的秘诀。
他当时的经验之谈让人至今仍觉得意味深长,他说:"我当时在应聘之前就知道R公司要招的是部长,所以我去应聘的时候他们问我应聘什么,我就果断地回答说应聘企划宣传部长,他们就问题在原单位做什么职位,我说我做的是公关部长,于是他们在综合考虑之后便把我留下试用了。我当时之所以耍了个花活,故意把自己原来的岗位抬高,并不是恶意地去欺骗他们,而是想先把这份工作拿下来再说,一旦真的拿下来了,我会竭尽我的全部能力,小心谨慎地把他做好,让他们以为我真的有部长的能力,而看不出来我只有科长的水平。
退一万步来讲,如果我真的不能胜任做部长,那么也必然要通过几个月的考察才能察觉出来,到那时候如果公司真的把我开掉了,到我再去下一个单位求职问我做过什么岗位的时候,我可就真的做过部长了。"
分析:
可能会有人说小肖的应聘成功总有那么一点不道德或不地道的因素。但现实结果是,他现在做得真的很好,真如他所说的公司以为他"真的有部长的能力,而看不出来只有科长的水平",所以他成功了!
过去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意即告诉人们凡事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才敢接手去做。但今天我们提倡的是"先揽瓷器活,再买金刚钻",要不然等你手里有了"金刚钻"(能力),那有限的"瓷器活"(岗位)早就被别人"揽"去了。
所以,请记住一句哲理的话:今天,在追求速度的社会里,骑马找马永远要比守株待兔强得多!
案例4:
小周是K公司北京分公司的业务员,是去年的应届毕业生,为人很真诚,做事很踏实,业绩也做得很好,我在北京的时候与他有一定交往。可能"天道总是仇勤",他和案例1中的小章拥有着极为相似的不幸命运,在他把区域市场操作得正带劲的时候,公司新更换了个X经理。秉承着"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管理思想,X经理在到来后的三个月内换掉了4个业务员,真诚、踏实的小周也自然位列其中,于是他便被"送"回到总部。他比小章好的一点是他没有给总部领导留下"前科",于是总部领导便答应再在公司内部给他物色另一个合适的岗位。于是他便来到了C部门面试,接待他的是C部门的销售总监,一场简短而直接的对话便在他们中间展开了:
“你原来在哪个部门哪个分公司?”
“我在B部门北京分公司。”
“北京那么好的国际大都会,有多少人想去都去不成,你为什么回来?”
“我是南方人,对北方气候不适应(作者注:做业务身体是本钱,任何时候不能挑剔地说自己身体不行),所以想回南方发展。另外,公司新换了个X经理,他来到后找茬把我们几个都开掉了,事情是这样的……”
“你先回去等通知吧”。这位总监只花了两三分钟听了个故事的大概便打发他回去了。
小周自然知道肯定是"没戏"了,于是他来找我问"计将安出?"我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便帮他设计了这样一套“台词”:
(你为什么回来?)“是这样的,我在大学里学的就是市场营销,毕业后就来到我们公司并很荣幸地被分到北京市场去做业务。在这一年多来,我将自己在大学时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工作实践当中,所以,我的工作业绩做得很好。但是,在我做了这一年多之后,我抱着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进取心,总想深入了解总部的规范化操作流程,亲身感受一下总部领导的工作指导,以便于我能在日后的工作中少走很多弯路,所以我便想回到总部投身参与规范化砺炼。待
日记分类
最近更新
- 08-07 离职后再次求职的必...
最近评论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
匿名2007-07-25 10:35:32
好东东啊
匿名2006-04-20 20:20:50
好,下载了
好男人杜子腾(院士)2006-03-28 19:51:37
好文章呀!
匿名2006-03-01 17:11:36
还不错
匿名2006-01-26 16:17:25
顶下~!
郭凯(高级助教)2005-11-25 11:42:35
超长
dagu(高级讲师)2005-10-21 15:20:11
谢谢!
匿名2005-08-20 12:13:48
长
zjz118(教授)2005-08-09 22:53:09
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