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企业诚信?

2005/6/9 15:11:41| 分类: 默认分类

无论何时,只要我们在搜索引擎中敲入“诚信”二字,就会有数不清的企业失信事件扑面而来,开始我们或许会震惊,会愤怒,会拍案而起,而后,却只能因无奈而麻木,转而冷静地思索。面对众多企业因失信而忽喇喇大厦倾的事实,现代中国企业终于感受到了诚信的力量。有人说,企业应建立信用评级,有人说,企业文化应以诚信为价值核心。那么我们到底该拿什么来拯救企业诚信?   诚信,不能只靠信用评级。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解决诚信最佳途径是建立信用评级制度,似乎建立信用评级制度已迫在眉睫。2004年8月6日,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工商局一把手齐聚北京,在北京市工商局现场观摩企业信用建设的初步成果。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起到了服务社会、监管企业的作用,使信用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但是,如同法律之于约束守法的人一样,中国人的历史文化一再表明,约束者和被约束者同样有“不诚信”的风险。美国的信用体系早在100多年前就开始建立,发展至今已成为一个金字塔式的完善体系,金字塔的基石是政府立法,向上依次为行业协会、信用评估机构和信用消费者。美国信用体系动作中最有特色的是其商业化程度,信用评估公司实际上是在经营一种特殊商品,只要交几十美元,任何人都可以购买一份自己的信用评估报告。如果有商业合同、委托书等文件,也可以购买其它公司的信用报告。在美国个人的信用记录和公司的信用纪录将跟你一辈子,没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将一事无成。反过来,为了事业,美国公司也愿意配合信用机构,提供相关资料,更新自己的信用记录。很多大公司里甚至设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一方面负责评估商业伙伴的信用报告,尽量不与信用差的客户打交道以降低风险;另一方面随时关注自身信用状况,尽可能不在信用报告中出现负面信息。尽管这样,美国近来连续暴露几家大公司的诚信丑闻,影响极大。从美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我们看到信用评级似乎并不能解决诚信的根本问题。   营造诚信环境的核心是建设优秀的诚信文化。市场经济是公平经济、诚信经济,对企业来说,诚信是企业生存之本,没有诚信的企业就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看似强盛,实则短命。而对市场来说,没有诚信的市场,就没有发展,没有前景。   诚信建设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方面,自律、自警、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市场竞争,为建立良好经济秩序做出新的努力,从而促进地方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相对的,经济的发展又反作用于企业诚信建设的发展。事实说明,越是经济发达地区企业的信用度越高。据有关单位对企业所做的调查,4695位企业经营者在被问及“商务交往中您认为哪些地区的企业比较守信用”时显示,上海企业的支持者高达56%,北京次之为45.3%,江苏35.1%,广东34.7%,山东29.1%,最低的省不到8%。   诚信是由企业经营理念指导下的个人行为。如果企业核心理念中没有诚信,那么,企业的员工在各方面都不会有诚信可言。而企业员工对诚信问题的一言一行,又反映了一个企业的品牌形象。对于企业来说,要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和信用管理。要守法经营,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要依法建账,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要加强全面质量管理。要及时足额缴纳应缴税款。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员工队伍。企业不但要提高广大员工诚实守信的道德素质,还要鼓励广大员工刻苦学习,精通业务技能,以保证企业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取信于民。企业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他的行为对企业的经营结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率先垂范,做一个建设企业诚信文化、塑造诚信企业形象的带头人。总之,企业要以良好信誉为目标,以遵章守法为前提,以消费者为中心,以优质服务的手段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使诚实守信渗透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深入到企业文化之中。解决诚信问题的核心在于建设诚信文化(核心价值系统),只有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才是长久的、深远的。   诚信作为企业文化核心,是有章可循的。对于企业,要做到诚信主要做到以下三点:   1、树立倡导诚信的价值观。企业价值观可分为核心价值观、目标价值观、基本价值观和附属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指导公司所有行动的根深蒂固的原则,也是公司的文化基石,是企业价值观的核心。作为员工与企业为之奋斗的最高纲领,核心价值观能够统揽全员思想和意志,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目标价值观是指公司要获得成功必须拥有但目前暂不具备的价值观。基本价值观反映的是任何员工所必须具备的行为和社交的最低标准。附属价值观是自然形成的,不是由领导者有意培植的,会随时间的推移在公司生根。诚信比较适合作为企业的基本价值观而不适合作为核心价值观,有些企业把“诚信”作为核心价值观,他们拒绝雇佣曾经在履历表弄虚作假或者对过去工作经历提供不真实信息的人。并不一定选到最适合的人,所谓水至清则无鱼就是这个道理。   2、用硬约束、软约束两种手段使其变成行为习惯。硬约束主要指诚信与控制、授权的关系。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的基本核心,不应仅仅是写在墙上、印在手册里供人观赏的,也不是说说而已的口号,还不是虚无飘渺的概念。它是企业人必须执行的制度,是内化到行为中的规则,是切实可行的行动。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规章制度、绩效考核等等都应体现诚信价值观。仁达方略管理咨询公司在为某企业导入企业文化时,曾制定了50万字的管理手册,细到二毛钱打赌也要受到处罚的地步,其中很多细则都体现了诚信的价值观。一年后,员工面貌一新,形成了良好的诚信氛围,于是管理手册开始减法,现在已减去一半还多,但很多诚信观点已深入人心,内化为员工的习惯和行为,而这种诚信氛围就是一种软约束,将永远约束现在的员工并影响着新员工,使其成为一种优良传统不断传承下去。作为仁达方略公司的新员工,入职时会因为见不到员工制度而感觉奇怪,但是很快被公司良好极积的氛围所同化,这种氛围就是一种软约束。   3、任何时候都不违背诚信价值观,哪怕受到伤害。   之所以失信行为比比皆是,是因为有时候坚守诚信是要付出代价甚至受到重创的,哈佛商学院院长沃顿教授说过这样的话大约“企业常会遇到各种利益诱惑和道德的擦边球,一定要文化把持住,千万不要违背你的价值观,否则你即使获得短期利益,但从长远看,损失是非常大的,好比饮鸩止渴。”   诚信是全社会的事情,不只是企业的事情,更不只是某些“富豪”的事情。做好企业诚信工作,仅靠企业自律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对企业的服务和监督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员工是企业人也是社会人,做为企业人,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制度约束,做为社会人,企业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要求员工诚信。记得有个记者采访我时说,应该在商学院开设“诚信”课程,我觉得这很不妥。对于自然人来说,诚信的形成不是在大学的课堂里形成的,他从小到大都应受到诚信的教育。小时候有父母亲朋,长大些有学校等等,不应把对自然人的诚信教育都归结为其成长期的某一阶段,这对企业来说是不公平的。此外,诚信问题需要全社会来关注,只有在全社会、全行业都形成诚信共识,方能打造诚信经济。对诚信而言是相互的,需要服务者和被服务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双方共同来打造。经营者诚信而消费者不诚信,或者要求消费诚信而经营者不诚信,这些情况的出现都不可能建立起良好的诚信经济。倡导和实践诚信,要引导树立先进的价值观和正确的理念,这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千万不能全部推给企业完事,因为现在确实有很多的不诚信来自于顾客,比如骗贷、偷拿超市商品等。虽然最近一段时间,难见阳光的富豪犯事不少,中国富豪差一点成为“问题富豪”的代名词,但是,对基本经济伦理和商业伦理的敬畏与遵循,对人品和人格的尊重与恪守,依然是商人群体的行为底线。他们抓住一切机会打造自己的儒商形象,同样在不断地为不诚信的行为所伤害。   由此可见,诚信建设,应始于信用评级,建于企业文化,成于全社会的营建,终于永远不懈的努力。

分享到:

阅读(2127)| 评论(3)| 收藏(0) 收藏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

匿名2006-06-23 16:51:32

顶/诚信无价...

匿名2006-03-01 22:37:02

不错!

匿名2006-01-26 15:10:45

顶下~!

发表评论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