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磊(吴生)

鸿磊(吴生) 被访问过:515288

https://blog.luosi.com/personblog_2-10347.html

博客首页 华人螺丝网

少些数字多用事实说话

2008/3/28 9:06:48| 分类: 默认分类

从两会的召开,我们都看到或接触了较多关于民生的数字。GDP年均增长10.6% ,2008年GDP预期增长8%,CPI控制在4.8%,等等一连串闪光的数字展示了我国经济走过的黄金五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三农"支出5625亿,社保投资2762亿","每年减轻农民负担1335亿元","城镇就业:年增1000万人,教育公平:惠及1.5亿农村学生,卫生投入:5年内翻一番,保障:全国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2亿人"……这一组组民生"数字",描述出了中国政府致力于民生与发展,民生得以巨大改善。同时,展开了和谐社会的新画卷。因此,海外媒体报道评论:中国式民主制度正在日益成为世界民主制度的一种新模式。

 

  《左传》里有"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之说,而到了近代,《辞海》又将"民生"定义为"人民的生计"。所以,民生历来是大事,但在中国历史上解决好的时候并不多。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社会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改善民生成为感天动地的行动,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单列篇章阐述民生问题,更标志着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正是本届政府工作的一个重点和亮点,"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些数字都是关乎民生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数字。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真实反映了民生疾苦,句句都和老百姓的利益息息相关。报告没有做表面文章,而是切实地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着力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因此,这样的数字也更能够说明民主的内涵!"想老百姓之所想,急老百姓之所急",毫无疑问,这样的民主是最实际的民主;而让人民得到实惠,则是广大人民最欢迎的民主。春天的两会,温情演绎着"春天的故事",而温总理的民生"数字"让我们倍感暖意融融。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成绩有目共睹。GDP,国民经济的快增长,更是令举国上下一片欢呼鼓舞。诚然,这个GDP数字确实说明了我们的经济快速发展,数字也确实反映了当今社会的进步与民生的改善。但是,我们也不要被这些华丽的数字冲昏了头脑,近年来,一些政府部门奉行"数字行政"的逻辑,热衷于用数字说话,有的政府官员在谈起有关数字时充满了骄傲和自豪。而许多百姓却由此患上了"数字恐惧症",看到政府发布的数据,有时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怀疑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如,中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2007年1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涨0.2%高烧初降;07年7月,深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效益深圳"统计指标显示,该市人均GDP为8800美元;等等的一些引人注目的数字,令很多的人产生困惑和疑问。按理说,官方统计的数字,真实性、准确性应该没什么问题,但为何还是被民众质疑甚至批评呢?

 

  GDP,被一些经济学家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有了它后便成了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毋庸讳言,有了这个经济学统计数字标志,在一些党政官员的心目中,就把GDP当成了自己的"政绩",为了追求这个"政绩",有的是一级压一级、层层摞指标,有的不惜瞒天过海、弄虚作假,甚至在有的地方"GDP增长低于17%拿不出手"之说。其结果呢,GDP搞了一大堆,"数字"出了不少官。GDP的严重崇拜,使得官方数据所展现的美好图景,竟然与百姓的现实感觉有了差距。有些地方,官方公布数据更是有选择性的,他们是"报喜不报忧",他们高调公布的数据,让人眼花缭乱,除了能够体现社会进步、彰显官员的政绩外,其它关乎民生的数据,如:环境污染指数、失业率、买不起房等,几乎都是低调公布,甚至不愿意公布。近来,有许多地方还特意请学者、专家为GDP讲经济数字课,电视媒体纷纷为家居、旅游、人文等,作与GDP相关的专题节目,他们的口径几乎一致,堪称我国很快就可达到"现代化"的标准。对于他们的这些"自信",若用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实事求是来对比的话,我认为,他们的夸大之词似乎离开了中国现实状况,他们所做的任何数字"学问"和专题也都是经不起推敲的。说实在的,我没有拜读过那些个官员、学者、专家等系统的著作,很难想像他们的结论是怎么得来的,他们的数据、他们的调研何以让人信服?其实,一个真心爱民、真心亲民的官员的心里十分清楚,只要亲身走进中国的土地,走进中国的百姓生活中,自己就会知道,他们自己所描绘的美好图景里的"生活"离中国普通百姓的日子相距还有那么遥远。从这,也让我们看到了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官员最大的喜好莫过于用数字说话,在此得到了更好的证实。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数字既能说明问题,数字也能秀出官僚主义,也即"官出数字、数字出官"。

 

  然而,近年以来,那些官员对这个经济学统计数字已经开始不满足了,他们有了新发明,就是拿"幸福指数"来说话了。2006年10月,国家统计局官员指出,今后中国将推出幸福指数、人的全面发展指数、地区创新指数以及社会和谐指数等一些新的统计内容,以适应各方面对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民生、人文这方面的需求。我们都知道,自古以来,幸福就是政治家和思想家提出的鼓舞人心的口号,它不仅被视为人生的追求,而且也被视为社会政策的追求。然而,与GDP数字相比,这种客观指标,幸福、和谐、满意度等都属于主观性很强的指标,这种主观指标也更容易造假。最近刚公布出了CPI涨幅数字,二月份增长6.6%,食用油出厂价涨了33%,等等。从这,某些官员似乎不知由于物价的上涨、单位货币购买力下降等因素,使得工资和GDP等民生数字的增长,更让一些普通百姓感到失落和失衡,有些低收入者甚至有被边缘化的感觉。农民以地为天,GDP持续增长,农民的收入增长了多少?工资是工薪阶层赖以生活的保证,既然你GDP增长了,那么工资又增长了多少呢?如果城镇居民与农民的收入和GDP的持续增长比例悬殊,哪怕仅一点点,那么,这样的GDP数字意义就能代表了幸福了么?

 

  有一点,我们似乎更应当看清中国实际的国情,中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仍然在农村,农村经济条件薄弱,部分地区仍没有脱贫,民生状况不容乐观。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人口的无序流动,在中国大中城市中形成几乎占第三产业六、七层的就业率,但这些人的文化素质底下,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也都非常低下,很多人没有摆脱"苦力"的生存现实。有个有目共睹的事实,即中国几乎近一半的人口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现在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很多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人,其实连小学四、五年级要掌握的知识常识都不了解,那么,认字,究竟认多少字才会算作真正认字?而就目前适应中国情况的高等自学考试来看,虽然每年有"高等人才"大幅度的增长,但是教育体制、教程设置以及"弄虚作假"等等的问题,使能真正达到高等教育水平的几乎甚微。

 

  此外,由于国家税收制度的不完善,至使社会两极分化严重,大量资金和社会财富,没能用于整个社会公益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上。GDP快增长而工资收入没增长多少,那么GDP上所公布的钱到哪儿了呢?毫无疑问,到了大款们或已富阶层们那一层那儿了,也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新兴阶层--资产阶级。据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透露,我国一小部分人的"灰色收入"占中国大陆居民收入总额的一半以上!而从近年来中国不断有人荣登富豪排行榜,就可以让人看出,GDP的增长多少,与最广大社会底层的利益并不太大,这也就是当今贫富差距拉大了的一个具有标志性的事实。如果GDP再增长多少倍,拥有的增长率还是在这个阶层,那么差距就更大,甚至直接损害最广大底层群众的利益,那么社会上,出现不满意的声音就会不断,而且越来越大。如果果真说"幸福指数"增加了,那么,这个"幸福指数"更多的是资产阶级的"幸福标准"!为什么这样说呢?在此时,如果找如"圈地囤田卖高价房楼的房地产商、台前艺术为民台后漫天要价的明星大腕、不顾民工安危开采带血煤炭的矿主、丧尽天良没心没肺毒打摧残童工的窑主、无视劳动法规剥削工人劳动力的私营业主"等等的另类人群,来大谈"幸福指数"的话,那么,他们就会很自豪地说,这就是百分之百的幸福。如果在幸福的图画上签名,那么上面肯定不会有全民的名字;如果按手指印证实幸福指数,那么肯定也不可能是全民的手指印。这些说明了什么问题?这说明,如此严重的差别,是我们不能不看到的中国的现实,这显然不够"幸福指数"的标准。

 

  中国目前的问题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程度极度不平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投资消费关系不协调;农业基础薄弱状况没有改变,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以社会公益设施和社会福利待遇等等情况来看,食品药品安全、医疗服务、教育收费、收入分配、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方面还存在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中国现在只是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这样的幸福又该怎么谈?其实,很多的社会现象,我们只能进行大致的或笼统的评估。我们看到,在当今世界,人作为精神性的存在,经常处于流变之中,特别在面对具体的社会问题,时常陷入困境之中,其人生境遇和心灵世界,很难通过一些简单的统计数字能够反映准确的。所以,如果谈幸福,请那些提出"幸福指数"的官员们,还是不要过多的通过数字来片面地反映人的幸福、人的痛苦、人的生存质量等为妙。一句话,谈"幸福指数"要谨慎。

 

  检查院和法院的两院报告,其一些数字也是既令人鼓舞又叫人深思。如:两院说批捕了多少人,判决了多少人,罪犯中不乏有一大批贪官,等等。不可否认,那一大串的直观的机械般的数字,从侧面反映出了社会风气的进步和全国治安状况的良好。也可以这么说,从某一方面的数字反映情况,其实就是广而告之。数字说明两院在惩治犯罪问题上所作的功效,同时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警世广告的作用。不过,这与某种药物治疗疾患一样,其疗效是不是真正的好呢?我看,还得让大家都说好了才算真正的好。其实,即使检察院批捕多少犯罪分子,并不代表没有人继续犯罪,也并不代表以后就没有新的犯罪,数字反而更直观的告诉了我们,当前新的犯罪仍呈现上升的势头。即使法院判了多少件民事刑事经济类案件,但不能说这代表了所判决的都按照法律得以公正,所判的都让人民满意了。换句话说,那些个所显示的数字,并不代表人们对两院的工作完全满意了。

 

  数字不能说明问题,主要还得看民意。有个新问题,也就是黑社会问题,其名词没出多少年,也就十几年吧,但现在却已是十分猖獗,到了非常严重的形势,而这样的黑暗势力,中国全都将之打掉了吗?答案肯定是绝对没打掉。还有,司法的公正不公正,用数字也不能说明问题。如,南京彭宇扶摔倒老太反被告被判赔4万,人们由此患上了"彭宇案"恐惧症,它对社会产生了一种伤害,为何法院判案"一边倒"?广东许霆用提款机取款透支17万,法院给他判了个无期,结果大家不满意,觉得银行有责任,但是法律能对银行进行追究吗?甚至,陕西林业部门的虎照问题,公安部鉴定委员会为何不敢去鉴定?等等,这些都是什么性质问题?就是司法的不公正,数字能说明了之吗?

 

  如果继续用数字说话,不用事实说话,那么,在今后,数字还是照样一级级按意图统计,还是照样单纯地编出脱离中国现实的民生。如果我们一味追求数字,而忽略数字背后的民生状况,忽略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艰辛,那么在那些炫目的数字背后,只能给人以冰冷的感觉。用事实说话是怎么说话呢?这就是看民意,看民意到底如何,也就是说,要看到表格数字底下中国的现实民生。在公布数字的时候,这几年人们反应最强烈的如房价、医疗、养老、教育、环保等问题,解决的究竟如何?估计现在还没这个把握,也没有谁敢站出来说,我们都解决好了,更没有谁能保证人们对这些都没有意见了。既然我们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的道路,那么就要以真实的数字说话,以中国式的民主理论与实践处理民生大计,而这些,却要我们脚踏在中国的土地上,说实话,讲真话,统计出中国人民满意的民生数字。而这里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知道了中国有多大,就应该知道中国民众的现实民生。


分享到:

阅读(778)| 评论(0)| 收藏(0) 收藏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

发表评论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