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消费文化转变:让买卖双方都做赢家

2005/5/29 19:28:59| 分类: 默认分类

中新浙江网5月8日电 20世纪90年代初,本文作者提出了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的概念,掀起了全球制造企业学习日本丰田公司(Toyota)高效流程管理的热潮。他们认为,现在该谈精益消费了,既因为它是精益生产的必要和必然补充,也因为消费者自身发生了某些变化。   近20年来,商品的种类和销售渠道不断增加,大多数消费品的实际价格持续下跌。与此同时,产品质量稳中有升。可是,消费者常常对消费过程感到十分沮丧:定制了一台计算机,却不能跟其他设备或网络兼容;修理汽车,会碰到沟通不畅、来回奔波、漫长等待和修不好等诸多烦恼;商店里商品琳琅满目,但就是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厂商设立了服务台和客户支持中心,可它们根本帮不上忙。总之,本来应当轻松愉快的消费过程,就像变成了一场折磨。   另一方面,消费者时间紧张和精力不足等问题更加突出。双职工家庭和单亲家庭越来越普遍。在这样的家庭里,谁都没有时间来料理消费事务。此外,老龄人群面对的消费选择越来越多,但他们解决问题的精力却越来越不济。   有些公司可能认为,把麻烦推给顾客,让顾客自己负责某些事情,这样就可以节省公司的时间和金钱。可事实上,情况恰好相反:合理精简供应系统,简化顾客的购买和使用过程,实际上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还能节约双方的时间。   在这里,关键是要把消费看做一个“过程”。消费不是一个孤立的、只是为了购买某件产品的决策瞬间,而是一个持续的、把许多产品和服务联系在一起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例如,购买一台家用计算机就不是个一锤子的买卖,而是一条研究、购买、组装、维护、升级,以及最终报废处置的艰难征程。对于厂商来说,开发精益消费流程需要合理配置相关业务活动,特别是那些跨越不同公司的业务活动,以便在不浪费企业和消费者时间、精力以及资源的情况下,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是对供应和消费流程进行精简和密切整合。零售商、服务供应商、产品制造商和供应商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思维方式,重新考虑供应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以及顾客在这些流程中所担当的角色。精益消费还要求消费者改变他们同企业之间的关系的性质,与供应商展开合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总成本和被浪费的时间,并创造出新的价值。   这不是天方夜谭。有些公司——以及他们的顾客——已经启动了这场精益消费的文化转变,结果发现双方都是赢家。   精益消费所蕴涵的理念可以归纳成6条简单的原则:   1.彻底解决顾客的问题——确保所有产品和服务都能发挥正常功效并相互配套。   2.不浪费顾客的时间。   3.为顾客提供他们确切需要的产品。   4.在顾客确切希望的地点,提供他们需要的产品。   5.在顾客确切希望的时间,提供他们需要的产品。   6.不断集成各种解决方案,为顾客节省时间并减少麻烦。   这些理念简明易懂,但要真正实现精益消费,最大的挑战还在于某些零售商、服务供应商、产品生产商和供应商,他们不习惯从消费者的立场来计算总成本,更不习惯通过同消费者的合作来优化消费流程。不过,精益生产已经成为全球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模式。在逻辑上,精益消费与精益生产互为补充。既然如此,精益消费大行其道的那一天,还会远吗?

分享到:

阅读(1271)| 评论(0)| 收藏(0) 收藏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

发表评论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