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春晚,黄宏、林永健、巩汉林、董卿演出了小品《开锁》,当黄宏一口气说出"身份证、结婚证、房产证、独生子女证、绝育证、煤气证、自行车证、三轮车证、摩托证、汽车驾驶证、下岗证、上岗培训证、医疗保险证……"等十几个证时,早就习以为常的人们或许才意识到,我们的"证"真是太多了。
细细品来,黄宏虽然说了那么多的证,其实说得还是不全,我们还可以一口气再补充六七种。我没有到过外国,当然不能像某些人作文,能够说出美国公民有多少证,西欧国家的公民持有多少证,但我却知道,中国老百姓证多的原因。
这每一种证,都来自一种行政审批项目,都代表了一种权力对老百姓的特许。换言之,中国证多的原因就是因为"证出多门"。虽然从理论上说,制作颁发每一种证的初衷都是把证作为服务的工具,保障群众享受相关权利。对某个部门来说,发几个证问题不大,几十个部门加起来证就太多了。由于证的发放越来越多、越来越滥,最终效果事与愿违。
证太多,至少会产生三个问题:老百姓领证的麻烦多;老百姓领证的费用多;老百姓保管使用困难,丢了一个就不好办事。所以,应当努力使老百姓的证减少一些。况且,有不少证并不是保障群众享受什么权利,而是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是出于政府方便自己管理的目的而发放的。例如2007年河北省成安县实行"两证一书"制度:秸秆放倒证、秸秆准运证和边缘地角存放秸秆承诺保证书,这就是一个滥发证件的典型。
所以,当前需要为老百姓"减证"。有不少证可以不发、不用、不查,只要政府部门把基础信息统计核实准确了,就不需要麻烦老百姓了。就如谁家孩子是独生子女,户籍信息应该最能说明问题,何必又弄出个独生子女证呢?同时,有不少证可以合并。在笔者看来,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居民身份证的证明作用,许多证都可以用居民身份证代替。例如,有了居民身份证,还要"暂住证"、"居住证"干嘛?老年证的根本依据是年龄,有身份证难道还说明不了年龄?此外,扩大全体老百姓的权利,增加全体老百姓的福利,使特殊需要的证件变得不再需要。大家都能就业了,也就不需要下岗证、就业优待证了。
当然,要使老百姓手中的证减少,离不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更需要政府部门改变行政理念,树立服务意识,减少行政审批。"减证"需要"放权",特别要禁止随意增加审批项目、增加证件品种、随意滥发证件的做法。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