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亮镀液中成分的变化引发故障

2008/2/21 22:11:09| 分类: 默认分类

   当亮镍溶液中有关成分偏离工艺配方范围时,镀出亮镍层即会出现不同症状的质量问题,尤其是下列几种成分的含量有变化时,即会明显地影响镍层质量,主要是呈现雾状或发花。

    (1)糖精含量过低。糖精是亮镍溶液中最常用的初级光亮剂,其含量过低时不但镀层容易出现脆性,而且在镀件的尖端部位还会出现雾状。见有这种情况时,可在赫尔槽中进行补充试验,添加少量糖精予以验证。若添加少量糖精之后雾状现象有所改观,即可按此量予以调整,但也不宜过量,否则镀出的亮镍层表面虽无明显的不良现象,但待镀铬之后却会明显地出现雾状。

    (2)十二烷基硫酸钠含量过低。十二烷基硫酸钠是一种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镀件和溶液之间的界面张力,使溶液润湿镀件,既能起到润湿作用,又能防止出现针孔。但当十二烷基硫酸钠低于0059L时,镀出镀件会出现雾状,应予以注意。

    十二烷基硫酸钠在电镀过程中能与镍离子反应生成不溶性化合物而沉淀,且当溶液中pH值较低时还会自然消耗,故消耗较快,需经常补充。

    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检查方法很简单,取一根声2mm左右的金属丝,圈成声Ф90100mm的圆环,金属丝两端连在一起,绞成一个柄。检查时手持圆环柄,垂直浸入镀液中,然后轻轻提起,如圆环内液膜当即破裂,说明溶液中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含量太少,可按0029L计算予以补充。

    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添加方法有一定要求,程序是:先将十二烷基硫酸钠用少量蒸馏水调成浆状,然后溶于50100倍的沸水中,待溶解后再煮l020min,趋热用滤纸过滤,在保证镀镍液温度不低于工作温度时,在不断搅拌下,将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加入。

    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加入量也要严格控制,不可加入过量,否则同样会使镀层出现雾状,并呈现橘皮状的皱纹。

    (3)硼酸含量过低。硼酸是镀镍溶液中的缓冲剂,当镀镍溶液中硼酸含量过低时,溶液的pH值即会有上升的趋势,此时所获的镀层中会夹附金属的氢氧化物,严重时呈棕黄色的雾状。

    亮镍溶液中的硼酸含量是否过低,可通过平时测得的pH值来判断。如溶液的pH值有上升趋势,说明溶液中硼酸含量已低于工艺配方要求,应予以适当补充。

    硼酸虽不参与电化学反应,但由于硼酸溶解度小,当溶液温度过低时容易结晶析出,此外,随镀件的带出以及清理槽底泥渣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消耗。

    (4)硫酸镍含量过高。亮镍溶液中硫酸镍含量在工艺配方上限时,对提高镀层的光亮度和整平性都是有利的,阴极电流密度允许值也可升至上限,电流效率也会相应提高,但当硫酸镍含量超过允许值后,却会降低镀层质量,出现粗糙,严重时还会出现白色雾状。

    当发现亮镍溶液中硫酸镍含量有上升趋势时,首先要检查阳极镍板面积是否过大,溶液中氯化物含量是否过高,否则应予以调整,以抑制镍阳极的过快溶解,必要时也可采取稀释溶液的方法来解决。此外,亮镍溶液的工艺配方中硫酸镍均按含7个结晶水计算。若配制或补充用的硫酸镍是6个结晶水,则应经过换算。7个结晶水的硫酸镍中金属镍含量是209%,而6个结晶水的硫酸镍中金属镍的含量是223%,若按6个结晶水的硫酸镍代替7个结晶水的硫酸镍使用,则应根据7个结晶水硫酸镍所加的量乘以94%,否则亮镍溶液中镍离子的含量必然会不断上升。


分享到:

阅读(1052)| 评论(0)| 收藏(0) 收藏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

发表评论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