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男人,知名度最高,是大观园里的宝二爷。 宝二爷从小生长在温柔乡中,锦衣玉食,天性温润,天资聪颖;他对生活抱有永恒的美好期望,却又鄙视一切现实的东西。后来,家遭巨变,他在'乍寒下雪'的时节,选择与一僧一道飘然而去。 临行做别父亲时,宝二爷什么也没说,只是'只不言语,似喜似悲'。
第二个男人,才情最大,是民国时期的李叔同。 李叔同是当时无数才子中罕见的奇才。他的风骨、才骨、傲骨个个令人称道。 论书法,他的金石是一绝,鲁迅等人莫不以得到他的墨宝为荣;论话剧,他是中国近代话剧的开创者;论绘画,他是中国素描艺术的开创者,丰子恺是他的徒弟;论音乐,他写了中国第一首校园歌曲《送别》(还记得那优雅、悠扬、忧伤的旋律吗: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后因不满当时社会,出家做了和尚,号'弘一法师',是民国有名的一代高僧。 李叔同临死前,只留了四个字:'悲欣交集'。
第三个男人,实在最为完美,是清初的纳兰容若。 我理解的中国历史上,论完美,如果只能算一个男人的话,则非纳兰容若莫属。 论家境,他的父亲就是康熙年间的宰相--纳兰明珠;论事业,康熙极其宠信,在他二十二岁殿试时即赐进士出身,随后晋升为一等侍卫;论长相,他爱运动,善骑射,可谓高大英俊;论才学,更是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王国维甚至称他是'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自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论爱情的忠贞,他一生只爱一个从小一块长大的女人。 但这么完美的人,是郁郁而亡的。 临死前,他只说了一句话:'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不论是'似喜似悲',还是'悲欣交集',抑或是'冷暖自知',这三个男人对生命旅程的理解,总折射着同一种意思: 凄凉、无奈和沉重。 同样作为男人,面对生活的种种压力,我以前总以为是我能力不够,条件不具备。于是,自己便更加努力的工作,更加勤奋的创造。 可经历许许多多事情后,我终于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多'有理想的才情,有世俗的条件'的好男人,不是能力不够,不是条件不好,更不是对生命不认真;他们只是真实的表达了他们用心、用情后对生命真正的感悟。 因此,也许生命的美丽,总是在那昙花一现中;而更多的时候,是花谢曲终人散鸟飞绝的寂寥。也许生命的舞蹈,总是戴着枷锁;我们能做的不是挣脱枷锁,而是与枷锁共舞时,那份思想的飘逸。 而我的那份飘逸,是在故纸堆的白首皓经中,还是在钢筋水泥楼宇的言语键盘中,还是在诗词曲赋的委婉曲折中? 抑或,还是早于遗忘在奈何桥的孟婆汤中?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