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过后也许就是失败,而失败过后也会迎来成功。所以,人们要对二者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观念,即使成功了,也不骄傲;相反,就是失败了,也不气馁。
□ 做事要多谋,还要善断
成功者的突出特点就是性格果决,多谋善断。
决策果断是人格心理的优良品质,它影响到人的行为的成败。
缺乏果断品质的人,遇事优柔寡断,在做决定时,往往犹豫不决,而在做出决定之后,又不能坚决执行。缺乏迅速果敢和机动灵活应变能力的人,只能坐失良机。
在《三国演义》一书中,关于诸葛亮多谋果断的故事,有很多描述。
西蜀的街亭被司马懿夺走之后,司马懿又率大军50万去夺取诸葛亮驻守的西城。当时城中只有2500名老弱残兵,这是一座空城。面对强大的敌人,战也不能战,守也守不住,又不能逃跑。在这千钧一发的困境中,诸葛亮毫不犹豫地隐匿兵马,城门大开,令少数几个老兵装作平民百姓打扫街道。他自己登上城楼,面对城外而坐,弹琴,饮酒,怡然自得,好一派永庆升平的景象。正是这“空城计”,使司马懿仓惶逃走,诸葛亮扭转了战局,由败转胜。诸葛亮决策果断,堪称典范。
影响果断品质的因素有多种:
第一,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谋略与知识是密不可分的,只有知识面广才能足智多谋,孤陋寡闻的人,只能导致智力枯竭。诸葛亮在未出茅庐之时,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就已经制定了东联孙吴,北拒曹魏,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对抗战略。可见他能果断地制定“空城计”的谋略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二,果断是经过充分估计客观情况,认真研究和掌握交往对象的各种情况而产生的谋略。曹操率领百万大军进犯江东孙权疆界,东吴朝野上下,主战主降者各执一词,孙权也犹豫不决。出使东吴的诸葛亮,详细分析了曹操的各种情况。诸葛亮认为,曹操号称百万之师,其实不过四五十万,而且投降兵将多,军心不稳,没有战斗力;曹兵皆北方人,不服南方气候、水土、不习水战,难以致胜。这样的分析,使孙权点头折服,接受了诸葛亮的东吴与西蜀联手抗曹的谋略。这从降到战的转变,正是由于分析和掌握作战对象的情况而制定的。
诸葛亮设计“空城计”,也正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对司马懿心理状态的正确判断。正如诸葛亮后来所说:“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非吾冒险,概因不得已而用之。”
第三,对较为复杂的交往活动,为了实现谋略,往往需要同时设想多种方案,以便能得以选择最理想的交往谋略去指导交往。
第四,要把握时机,适时地做决定。俗语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交往的谋略要适合一定的机会,一定的谋略总是在特定时间和地点,在特定条件下才能成功,谋略也是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在《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一书中曾讲述过这样一段故事:保尔·柯察金在途中见到自己的战友朱赫来被敌人的一个士兵押解着。这时,保尔的心狂跳起来,猛然想起自己衣袋里的手枪。于是决定等他们从身边走过时,开枪射死敌士兵,但是一个忧虑的念头又冲击着他:“要是枪法不准,子弹万一射中朱赫来……”就在这一刹那之间,敌士兵已走近面前,在这关键时刻,保尔出其不意地一头扑向那个士兵,抓住了他的枪,死命地住下按……朱赫来终于得救了。
这段故事充分表现了保尔·柯察金的这个决定是果断有力的。
果断不同于冒失或轻率。果断是经过深思熟虑,充分估计客观情况,迅速做出有效的决定;在根据不足,又容许等待时,善于等待,并进行准备;在情况发生变化时,又善于根据新情况,及时做出新决定。
日记分类
最近更新
- 08-18 珠儿的故事
- 08-17 做事要多谋,还要善...
最近评论
- (08-19) 情人节里一个人过,想...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