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在网络时代的传播现状分析

2020/10/20 21:39:45| 分类: 默认分类

当人类进入网络传播时代,与口语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相伴相随的谣言也亦步亦趋,甚至因为网络传播的独有特性(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而使谣言传播态势研究及控制局增添了复杂性。也正因为如此,关于谣言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特征、传播方式、传播态势的研究也就更有现实价值。

【关键字】互联网 网络传播 谣言

一、谣言与网络谣言

关于谣言的定义,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认为,“谣言是一个与当时事件相关联的命题,是为了使人相信,一般以口传媒介的方式在人们之间流传,但是却缺乏具体的资料以证实其确切性”。而彼得森和吉斯特对谣言所下的定义是,谣言是一种“在人们之间私下流传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最著名的对谣言的定义当于美国社会学家特?希布塔尼。他认为,谣言是在一群人议论过程中产生的即兴新闻。

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彼得森和吉斯特队谣言的定义是不完善的,他们把谣言传播仅限于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也就是人际传播。谣言是一种缺陷,信息缺陷,“缺乏具体的资料以证实其确切性” 、“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都表明这点,它不能减少人们的不确定性。因为,谣言本质上是一种信息,衡量信息的重要标志是不确定性的减少。

特?希布塔尼很好地概括了谣言的特性:多数人参与、即兴性。这一定义并不因为传播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其意义。首先,谣言必须在一定多数人间传播,否则就是彼此间不宣的秘密。谣言不一定要这一数量的人群接受,而只要起知道,在其接触范围内,对外传播将时期以外的效果,也就是耀眼的力量扩散。第二,谣言与真实之间有出入。真理是个不断求证的过程,其起初的发展可能是不准确,处于模糊状态的,随着一步步地认识深入,真是浮出水面,这种不断探索真实的过程也就是一点点摆脱不确定性,很可能是一层层揭露谣言“面纱”的过程。

谣言是种信息,信息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多种传播方式,谣言发乎于心、出自于口、跃之于纸、遍布于网络。谣言不可避免地与各种传播方式休戚相关、共存亡。网络谣言,其发布及主要传播过程是通过网络进行的。按照特?希布塔尼的说法,网络传播的定义就是:一群人以电子网络为传播载体进行的议论产生的即兴新闻,谣言在网络传播时代就有新闻作品的新闻性。

因此,网络谣言的传播范围更为广泛,跨国、跨洲、跨语言、跨种族,超大规模的传播现象;传播速度更为迅速,可以一夜之间到达全球英特网用户;它的产生原因更为多样,出现了国与国之间利用网络谣言进行经济竞争、政治斗争的现象;它的传播路径更为复杂,出现了网络谣言与口头传播和传统媒体传播交错互动的现象。

二、网络谣言现状

网络孕育谣言吗?当然不是,前面我们已经阐述。只是因为网络谣言的恶劣影响让我们感觉喘不过气来。当信息接受者、或者信息发布者不知道或者尚未知悉 正确信息的时候,不良的信息传播者或者是恶意的信息春播者就会乘虚而入,谣言四起,甚至以咄咄逼人之势,给广大无辜的信息接受者带来深深的煌煌之心。

2003年非典时期,由于非典情况尚未确认,在某些地区,早已有人做惶恐态,而一些好事之徒借非典问题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制造传播非典谣言,影响社会秩序稳定,百姓安定。北京、广东、河北等17个省市公安机关依法查处此类案件107起。

台湾goeway网站(www.goeway.com)总结出的十大网络谣言:网上造谣操控股价、麦当劳出售“口水汉堡包”、 肯德基炸鸡不是鸡、台湾域名将会变成.tw.cn、转寄E-Mail可获赠手机、使用手机会导致不孕、吃杯面会中毒、病毒清洗你的电脑、转信救病童……

到麦当劳与肯德基吃饭,一定要索要发票,不然会帮助对方逃税。实际上税务部门对这种企业的征税一般是核定其营业额征税,与是否开具发票无关,而麦当劳与肯德基在这些方面所作的,比国内企业更加规范。新浪的股东是日本人,还有sina是日语的“支那”。新浪是老四通利方跟美国投资者合搞的,后来在美国的那斯达克上市,又被杨澜的阳光股份收了。找找上市公告就能知道的事,哪儿冒出来的日本股东?再说了,既然是日语,音译的话翻译成什么都行,为什么一定要翻译成sina?这就象说美国是霉国一个意思,非要把脏水望自己身上泼;

……

网络谣言按其可分为政治谣言、经济谣言、军事谣言、社会生活谣言和自然现象谣言,政治谣言是有关政治生活的谣言。经济谣言则是有关经济生活的谣言。它往往与经济利益有关,会直接导致经济上的得益或失利。近年来,利用网络发布谣言,从中捞取好处的事件屡见不鲜。如去年二月,美国一名23岁大学生在互联网上发放有关EmulexCorp.科技公司的虚假消息,以致其股价在一天之内大幅下跌六成。另外,一名新泽西州的15岁男孩列别德,用八千美元做本钱,先以低价买入一些不受注意的蚊型股,再利用多个假名在Yahoo!的BBS上发表言论吹捧这些股票,从中获利222万港元。军事谣言是有关军事生活和军事行动的谣言。战争年代军事谣言往往此起彼伏。在网络上,军事谣言也并不罕见。前年两岸关系紧张的时候,网上谣言横飞,当时,许多人见面都问,“你看到消息了没有?两岸的战斗机在海峡上空打起来了,据说,大陆的SU-27战机击落了四架台湾F-16,后来,有两架大陆战机遭到台湾幻影-2000的攻击,几乎被击落……”最后,这条让两岸都震惊的消息终于被揭穿是谣言,是江苏某网虫在"信息港"网站散布的。可笑的是,这样的消息,国内许多著名网站居然不加分析、核实,就连忙转载。社会生活谣言主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关。这类谣言中最多的要数娱乐界有关大小明星的谣言了。一会儿传这个明星与那个明星有染,一会儿传某明星在闹离婚。自然现象谣言主要与自然界的特殊现象和宇宙神秘现象有关。比如最常见的“外星人”谣言。又如因某些异常天气现象而谣传某地要发生自然灾害等谣言。不知道天山湖的“湖怪”的原型将是怎么样子。

哪儿有不确定性,哪儿就将会有谣言,这样说,丝毫不夸张。BBS(电子公告版)与各大网站上的各类论坛几乎已经成为众人心目中谣言的集散地了。造谣和传谣的活动往往在在上面此起彼伏,一谣未平,一谣又起。在很多人心目中,BBS上的消息可信度极低。很多人喜欢"灌水",即在BBS上发表文章,在即时引起其它在线网友关注时,得到一种创作的成就感和愉悦。然而,并非所有在BBS上和各类论坛上的消息都完全虚假。在清华大学的BBS上,有相当一部分消息事后被证实是真实的。这就使很多网民面对上面的消息,无法完全将之搁置不理。在将信将疑中,谣言得到了巨大的生命力和传播价值,在网下又通过人际口头传播广为人知。

网络新闻自诞生之日起,就以传播迅速的优势,迅速席卷全球。据统计,时下有超过二成的网民通过网络获取每日最新的新闻,有超过六成的新闻媒体采用英特网技术传输新闻,几乎百分之八十的报社建立了自己的因特网站。如果健康地发展,网络新闻事业一定能够以自身的独到优势,迅速超越以往作为优势媒体的传统媒体。然而,在许多网民心中,网络新闻不只什么时候丧失了自己的可信度,被人们称为“谣言新闻”。新闻网站往往依赖于网民的自由投稿获得信息,这就造成检验事实真实性的困难。更有很多新闻网站在新闻竞争的过程中往往不顾事实,怎么吸引人怎么写,怎么激动人怎么编,还有的将明明已被证明是不真实但颇具吸引力的传统媒体上的新闻转载,利用人们对传统媒体的信任提升点击率。

电子邮件具有传输快、复制方便,而又带有私人色彩的特点。利用电子邮件的群发功能,可以使一条信息顷刻间到达成千上万的网民。而私人色彩会使电子邮件显得比一般的消息更为真实。在口头传谣时代不断出现的“连锁信”谣言,在网络时代化为了“连锁电子邮件”谣言。“请你将收到的这封邮件转发给你的二十个亲友,你就会得到(许诺好处)”,如果不发呢,就威胁会受到惩罚。这样,很多人就觉得发一下电子邮件只是举手之劳嘛,何必搞得自己既担忧又不愉快呢?于是谣言就这样泛滥成灾。

作为网络聊天的工具,OICQ具有相当的个人化程度。而由于聊天是一种个人对个人的活动,会增强所传信息的真实色彩,使谣言被误认为是真理。信息的真实性是建立在社会性的基础上的,很多时候它是一种社会价值的判断。OICQ具有模拟真实社会人际交往的特点,极为接近口头传播,这大大增强了它在人们心目中所传信息的可信度。而它又具有电子邮件的某些特点,可以在网上方便地复制,在对方离线时留言等,因此,OICQ也是网络谣言的一个重要传播渠道。

综上所述,网络已经是无孔不入、无地不侵了。

三、网络谣言的影响

谎言有不攻自破的时候,不是自己坦诚就是被揭穿,一句话,谎言是要“见天日的”,谣言自不待言,也有消亡的过程,没有永久的生命力。在网络上,人人都是消息传播者,过去被排拒在媒体之外的小道消息、八卦、耳语,如今可堂而皇之的公开传播。由于英特网的传播特点,谣言的发展达到了极致。无论从复制的速度和规模来看,谣言的发展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峰值,其杀伤力也更为强大。网络匿名、自由和交互的特点为网民提供了隐藏身份,不必显示任何社会责任感的机会,使得躲藏在网络背后的芸芸众生,没有了面对面的尴尬和法律的顾忌,各种不健康的心理垃圾肆无忌惮地在网络上进行倾泄,在我们讨论如何控制谣言和试图将谣言导入毁灭的道路前,看看谣言的危害。

因为一条不知道源头的关于非典的短信在网络上撒开了网,与此相伴的是连续几天的大规模的市民疯狂抢购潮,直至11日、12日两天广州各大报纷纷开始大篇幅详细报道非典,对板蓝根、白醋、口罩的抢购也于11日至12日基本平息,与此同时,民间的和网络上的有关流言也逐渐归于平息。无独有偶,同样的情景在4月23日到27日间的北京又被重演了。

网络上一篇广为流传的电子邮件:微软公司拟与美国在线进行一种电子邮件资料测试,如果你把这封信转寄给朋友,你就可以获得245美元的回馈;而你的朋友再将信件转寄出去,你又可得243美元……一名在纽约工作多年的财经记者与德州财务公司一名博士级专业人士,分别将此信寄给多名亲朋好友,他们推荐说,这是非常专业的好朋友寄来的信。但是3个多月过去,他们一毛钱也没有收到。

小而言之,网络谣言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添麻烦;大而言之,诚如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所说:新兴的网络媒体是极重要的战略阵地,对国家安全、社会人心影响巨大,网络上的意识形态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制造者出于某种利益驱动有意捏造谣言,针对具体目标和对象炮制出的。但若由于消息在传递过程中因种种原因,出现遗漏、颠倒或错误,甚至被传播者进行了任意的增补以自圆其说,这样由虚构、联想和夸张产生的不正确传播,极容易成为谣言的来源,这样成了无意讹传的谣言。

并非所有的谣言都会造成危害和破坏。有时,谣言能帮助表达民意和了解舆情。比如,近年关于手机实行单向收费的谣言数度流传,实际上表达了广大人民的一种期待心理,使得相关方面不得不数度解释,同时在制订未来政策时也不得不考虑到这一点。在战争中,有时能够从谣言中获取某些隐匿的实情。有时候,谣言的流传能对相关方面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迫使当局做出解释,使公众了解到真相,行使知情权。美国当局面对媒体公布的虐囚事件不断澄清、辩解,貌似大有冤屈,但是,美国公众是明智的,全世界的手中的眼睛也是雪亮的,任你怎么描怎么画。

诚然,有意捏造的有害谣言确定具有危害性,危害性大小看捏造者的恶意程度,致命一击或者给竞争对手颜色瞧瞧只能尚未能“听天由命”,犹有“主要我死,我不得不死”之悲壮。还取决于谣言接受者的辨别能力,杀手锏关键时候出现,反击一下对方,有 “以其人之道反之”的能力。然二,有意捏造的谣言却未有多大恶性反响,不是“胎死腹中”也是“半路夭折”,捏造者的恶意某种情况下因为危害事实并未出现也逃过了一劫,因为造成了危害将有可能受到刑事追究。然三,无意捏造的有害谣言并不会因为捏造者无恶意而能轻松逃脱责任,如果捏造者是确定的。然四,无意捏造的无害谣言,这种谣言不捏造也罢,浪费口舌自然不会,至少浪费其最宝贵的时间,时间就是生命。

四、预防网络谣言的手段

网络谣言不是痼疾,有此疾而讳疾忌医者等待你的将是死亡,而趋之避之尚来不及。从当局来说,谣言往往不利于政府的正常施政,因而需要抑制谣言的发生。最好的办法应当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一是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故意传播谣言并造成危害者施以相应惩治。与此同时,建立健全、及时、畅通的信息发布渠道,减少大众的信息的盲点,通过信息的透明化来抑制谣言的发生概率。因为有了SARS的经验教训,影响有过之而不及的禽流感并没有引起社会秩序混乱。我国国务院292号令公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网站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下列内容的信息:……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如涉及国家机密,则需进行反谣言斗争,向公众提供与谣言内容相反的信息,或尽量转移公众的注意力,避免造成大的社会危机和动乱。

对公众进行教育和自我教育也能对抑制谣言起到一定的作用。二次大战中,在波士顿,有名的《旅行者先驱日报》在一九四二年三月至一九四三年十二月间,开辟了一个每周专栏,称之为“谣言诊所”,其任务就是每一期反驳一则当前流传的谣言,这谣言或是由一些读者自发地指出来,或是由一组专门在居民中来来往往为报纸搜集情报的人揭发出来。反驳一般以采访无可争议的领导人(F?罗斯福总统、D?艾森豪威尔将军等)或介绍一些使谣言无法成立的事实为主。

“谣言止于智者”,面对谣言带来的伤害,够聪明的人懂得反击谣言的艺术,用事实作最好的反驳。时间是最好的武器,这并不是心理创伤的独有疗法,在真相一时难以辩明时,要懂得沉默是最好的反击。几乎所有的聪明人都会告诉我们一个法则:“何以息谤?曰无辩。”面对气势汹汹的谣言,不争辩,不理会,时间一长,它也就息止了。这个法则确实灵验,因为一般的谣言具有时效性,如果你并未重要到横贯历史,那么人们对与你有关的谣言的兴趣也迟早会消退。如去争辩,反而会调动起谣言的反攻机制,拖延它的消退期限。而且你是一个人,谣言的传播者则是一大帮,真的争辩起来胜负难卜。只有当事情过去之后,你就有可能用别的多种方式辟谣了,人心软弱,大家也会像当初轻易相信谣言一样轻易地放弃他们的相信。

总之,该积极反击谣言时积极反击,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这时毕竟不要退缩,但如果谣言真的要经过一万年才能显现真实,也就是需要几代人的努力,经过上百次的实验,在真相大白的那一刻也会有千百人的万份喜悦。文化人余秋雨曾经说过:“我们能做的事情也许只有一件:齐心协力,把那些无法消灭的谣言,安置到全社会都不在乎的角落。”或者 “我们至少应该争取成为智者,而且曾经从衰世走出。”(余说过:“衰世受困于谣言,乱世离不开谣言,盛世不在乎谣言。”)

分享到:

阅读(301)| 评论(0)| 收藏(0) 收藏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

发表评论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