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中国经济增速需改善劳动力质量

2013/7/19 16:33:09| 分类: 默认分类

中国经济增长率在下降,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才能保持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政府该不该采用更大力度的货币或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与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增长有关。农村的土地制度改革大大解放农村生产力,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大量企业通过开放引进新技术和现代生产线,大大提高了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然而,这些“改革开放”的红利已经吃得差不多了,简单地采取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或更加慷慨的财政政策都于事无补,甚至有可能适得其反。中国经济是否会掉进“中等收入陷阱”,未来如何才能继续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呢?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发现,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美国的农业产出迅速增加,农业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但这段时间里,美国农业的土地、劳动力数量和资本存量都没发生重大变化,主要是美国的农业劳动力质量大幅改善,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幅提升。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也是美国州立大学兴起的时代,那个时代的州立大学主要就两个科目:农业科学和机械科学。农业科学为美国农业的现代化培养了大批现代农业人才,摆脱了传统农业的羁绊,使美国农业生产上了一个大台阶。机械科学为美国工业的现代化培养了大批工程师,美国制造业的质量因此也迅速提升,超过了欧洲制造。应该说,美国的现代化教育制度为美国的崛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在羡慕美国实力的时候,是否想到过美国的实力是怎么培养起来的呢?

  中国近些年发展速度是很快,但建立在廉价的农民工基础上。外国厂商来中国投资,工资成本和土地成本都便宜,现代生产又多用数控机床,不需要工人有太多技能。特别是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组装线上,工人不需要掌握特别多的技术,生产出来的商品则大量出口,充斥世界市场。然而,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并不具备可持续性。

  要扭转这种趋势,中国必须反思自己的发展模式。依靠农民工的廉价劳动力,中国制造业能走多远?当农民都进城打工时,依靠妇女老人种地的中国农业能否继续创造奇迹?我们的教育近些年的确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中国教育体制培养出了多少制造业发展需要的工程师、农业发展需要的农艺师呢?

  当下中国的消费者都在争买外国牌子货,连超市的售货员在推销时,也会说“这里的核心机件是进口的”,甚至有售货员还会说,“某某冰箱质量可靠,因为空气压缩机是从巴西进口的”。难道国人都以为,中国制造连巴西制造都不如吗?我们培养了那么多大学生,却有许多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是因为我们培养的制造业升级所需的工程师太多了吗?是因为我们农业现代化需要的农艺师太多了吗?当美国人都在反思他们的教育体系时,我们是否该想一想,我们是否在走他们走错的那条路,反而忽视了造就当年美国实力的那些经验?在反思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长放慢的问题时,我们必须回归重视培养人力资本这个陈旧而又现实的话题。


分享到:

阅读(591)| 评论(0)| 收藏(0) 收藏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

发表评论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