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箍剑,又一把尚方宝剑!

巾箍剑,又一把尚方宝剑! 被访问过:811865

https://blog.luosi.com/personblog_2-8254.html

博客首页 华人螺丝网

日本经济:浴火重生还是长期衰退?

2011/8/8 9:52:56| 分类: 默认分类

 
日本经济的衰退程度远超地震损失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 摄影:搜狐唐怡民)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 摄影:搜狐唐怡民)

  袁钢明:这次日本地震所带来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即使不发生地震,日本已经连续衰退二十年。它的经济并没有找到复苏的方法,财政、居民消费、企业投资和发展得以解决。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日本失去了方向,认为还是社会主义好,资本主义迟早要灭亡的。在这种混乱不堪的情况下又遭遇了这场大地震,其损失远远比不上日本经济衰退的损失,更何况这次地震的损失程度要远远超过大家的预想。

  日本人有一个奇怪的逻辑,喜欢通过灾难来挽救自己。他们按照正常的路子走不出来了,便希望走这条歪路,这是日本经济的缺陷。我研究日本经济多年以来,发现在一个正常市场经济环境下日本还没有办法发展,企业和百姓依赖政府,政府又依赖财政,体质上缺乏活力。

  日本的企业和百姓都喜欢在一种非常安定和明确的制度下生存。从原苏联崩溃之后,世界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本经济全面崩溃,从此进入了一个动荡的时代,这也暴露出日本经济对应灾难和动荡的能力很弱。

  现在,日本的能源几乎耗尽,财政出现200%的负债。地震的发生,更加暴露出日本经济所存在的问题。地震导致核泄露,日本的核电站处于一种不安全的状态,它们几乎是在冒险发展核电站。用核电站来支撑远远超过他国力规模的规模。日本今后要继续发展核电站,就必须建设能抵御住十级以上地震的规模。但是如果这样的话,日本的核电站就没有了成本的优势。现在日本遇到了生死关头,我认为是无解的,日本可能在经济问题上会持续衰退,最终会衰退成二流国家的状态。

  日本经济可能会不死不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 摄影:搜狐唐怡民)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 摄影:搜狐唐怡民)

 

  陈凤英:我认为日本经济的确是无路可走了,地震、海啸、核泄漏的发生,使得日本的经济受到空前的打击。但是我认为日本的民主特性会影响它,它会依附于世界经济。它有一个很好的环境,亚太经济的崛起。我认为日本经济不会一蹶不振,但可能会不死不活。

  过去二十年的历史会重蹈,是日本政治发展的关键时期,不仅存在经济问题,而是没有一个好的政府。我不看好它的政府,但并没有不看好它的经济。日本的经济还是非常强大的,仍会有一定的发展。地震是一种破窗效应,会使日本经济在未来两个季度呈负增长,但是未来还会是V形的复苏。日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振兴是因为它对外防范的意识很强,这次从它的抗震和救灾中可以看出它并不愿意别人介入。这样一个民族,在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如果自我保护意识仍然很强,很可能会影响到它的发展,长期衰落的过程可能要走下去。IMF的报告上说,2012年中国是日本经济的171%。未来很有可能呈现一个亚太的新格局,对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

  日本经济老龄化问题严重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副教授余淼杰 摄影:搜狐唐怡民)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副教授余淼杰 摄影:搜狐唐怡民)

 

  余淼杰:这次地震对日本地震的打击还是比较沉重的,但不至于会一蹶不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我觉得影响最多会持续三年。

  日本的GDP是5.4万亿美元,人均GDP是4.2万美元。这次地震,比较保守的说经济上会停顿一个季度。日本服务业占的比重比较大,大约是三千亿到四千亿美元之间。

  地震所带来的经济影响可以从服务业、制造业、农业三方面来看。对于服务业的影响,我想强调的是旅游业。这次地震对旅游业的打击是致命的,110亿美元的收入今年基本上会变成零,占它的GDP0.2%左右。制造业的影响更为严重,本州东北部集中了汽车、核电的生产。如果这次停顿下来,有几个方面的表现,一是开工力的不足。虽然现在还在生产,但是开工力明显不足,零部件奇缺,种种的表现这一季度的停顿是不可争辩的。二是对它下游的行业,比如服务业也会受到影响。第三是农业,日本的农业虽然占的比重不大,但是它的政治影响非常严重。在国际贸易上对日本的商品保护最臭名昭著的就是日本的大米,政府不但给予大量的补贴,还禁止从国外进口大米,所以日本市场上基本上看不到国外大米的存在。地震的发生所带来的不仅是农产品的减产,而是由于核泄露导致对产品的不信任,东亚乃至全世界基本上对所有日本的农产品乳产品都采取抵制的态度,对它的需求打击是完全致命的。日本本国也不敢消费它的大米,这是给我们本国的大米进军日本市场的一个好机会,比如中国东北的大米。

  更重要的是会动摇它的政策基础,农业方面有明显的政策限制,很难组成一个利益集团游说政党。从二十年XX始大米的利益集团一直就是自民党的主要来源,这样的话,它的政策基础也会受到冲击。我也同意陈老师的观点,政策方面是我们考虑的原因之一。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这三个方面来讲,短期影响是三千到四千亿美元。从长期影响来看,日本经济第一个问题就是老龄化严重,老龄化已经达到20.7%,这与中国现阶段劳动力充足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储蓄率低。九十年代之后下降到5%以下,现在是2%左右。种种指标显示在短期内必定会遭受比较大的冲击。第三是生产力,按照企业的数据来看,中国企业这一段的生产力差不多是7%左右,但是它是一个非常低的水平。日本是否会回到韩国九十年代那样,从一流国家退到中等国家,现在说还为时过早。对于地震的冲击,今年日本的经济肯定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但是也不会一下退回到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日本短期重建资金来源困难,中长期影响深远

(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资深财经评论人刘杉 摄影:搜狐唐怡民)
(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资深财经评论人刘杉 摄影:搜狐唐怡民)

 

  刘杉:从日本本身的民族性和它经济制度、经济体量来看,不会像袁老师讲得那么悲观。如果前两年数量比较高的经济衰退都没有把日本经济拖垮,现在对日本地震灾害的估计能不能达到他负增长的水平,我目前还不敢多做评价。日本经济可能会遇到短时间的困难,但是日本的灾难不仅仅是海啸和地震,还有核危机。核危机同时暴露出日本企业对公司的治理和日本政府的管理能力问题,这都会对它的经济和政治体制产生很深的影响。日本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民间消费也不足,更多的是依靠出口贸易,所以中国经济增长对日本的经济恢复也起到很大的贡献。

  震后依靠政府提供一些刺激政策会比较困难。现在日本国债的规模确实比较高,达到GDP的200%,大概是1100万亿日元。而且日本再增发新的国债也会比较困难,一个是储蓄率在下降,长期靠居民购买国债比较难。通过银行把国债货币化也比较困难,日本央行也考虑到未来的信誉。到海外发国债也比较困难,日元长期流动性比较差,大家也担心日元贬值,日本在重建中资金来源比较困难。另外一个对日本经济有比较深刻的影响,可能会影响到它的国际产业分工的格局问题。因为日本很多的制造业在国际产业链中是一个核心的布局,包括钢铁、电子、汽车零部件。这场地震中,我们看到国际产业界和日本业界会反思,这种工业布局会不会对未来国际分工带来一种新的威胁。面临着两个选择:一个是国外的跨国公司会不会选择新的原料供应地。当然这需要一系列的过程,需要时间,不可能短期内达到日本产品的水平。第二,日本会不会将它的核心产业向海外扩张进行新的布局。因为日本认识到它的一系列的灾难以前都没有预想过,也没有预见过,他对日本社会的创伤是非常深刻的。日本长期的产业布局又形成雁形模式,要把核心工业的先进部分留在国内,其他组装或者次要的在亚洲国家或者其他国家再分布。这次地震之后日本会不会重新考虑它产业布局值得我们关注。

  日本政府长期和美国关系密切,在这次核泄露过程中,媒体报道方面它向美国提前通报了排放核污水,而没有向周边的邻国通报。暴露出了日本政府一向对周边国家比较漠视,跟美国的关系比较密切。但是这一系列的危机发生之后,日本会不会重新考虑要更多地和周边国家做好睦邻关系,同时它的经济发展要不要依赖亚太地区,但是如果日本要融入亚太经济,面临一个很尴尬的局面。APEC曾经提出一个贸易目标,在2010和2020年在亚太地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要建立自由贸易区。但是10年发达国家没有实现这个目标,而发展中国家在东亚地区中国主导的“10+1”自由贸易区已经开始启动。所以在东亚经济结构中,中国成为一个主导地位,如果日本经济要更多的和东亚有紧密关系的话,它就会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中国现在是老大,而中日韩再加上东盟的“10+3”还有一个慢慢建立的过程。所以我的看法是日本经济短期内会面临着比较困难的局面。但是中长期可能会对日本的公司、日本的产业布局以及日本政府的外交和经济决策产生深远影响。我觉得日本不会沉默,也不会沦为二等国家。但是日本需要一个重新审视国家定位和产业布局的过程。

  日本可能会再次沦为一个二流国家,但对全球经济影响不大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能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管清友 摄影:搜狐唐怡民)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能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管清友 摄影:搜狐唐怡民)

  管清友:我觉得我们刚才讨论问题的时候就好比两家邻居,一家是年纪稍微大一点比较有钱的老太太。另外一家是身材健壮但是穷一点的三十岁小伙子。有一天因为下雨邻居家老太太墙倒了,我们现在说以后小伙子可能有什么机会,对老太太会有什么影响。但是实际上邻居家的这个小伙子要赶上老太太的生活水平还差得远。

  刚才几位老师讲的我基本上都赞同。经济学家之间的争论,大家看得争得头破血流,但是最后的结果往往80%都是相同的。

  第一,从短期来看,我同意各位老师的观点,地震对于日本经济的冲击是比较大的。现在国际上很多机构做了评估,我们部门自己也做了一个评估,乐观的说可能的损失占GDP的1%。中性一点占4到5%。悲观的说10%、20%。短期来说对日本经济的冲击确实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对它的农业、包括对它的高端制造业的出口产品、装备、汽车、芯片等等产业影响比较大。长期来看,未来三五十年的角度来看,我是同意袁老师的看法的,日本可能不会沦为一个中等收入国家,但是它可能会再次沦为一个二流国家。苏联解体之后,再次经济全球化,然后实现中国的崛起。

  对于全球经济,我认为短期有所冲击,但是整体影响不大。因为日本是一个出口导向型的经济体。虽然它在东亚经济模式里面是一个所谓雁阵模式的领头雁,但是它被替代的可能性很多。比如说它的钢铁和中国、德国的产业是可以互相被替代的。所以我觉得对全球经济影响也不太大。之所以这么判断。还有一个原因,即便日本经济能够复苏,也就是那么回事。它现在很难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政治上也很难有大的突破。从国际市场的表现也可以看出,地震之后国际市场首先受到冲击,欧美股市中国股市都在暴跌,随后出现了反弹。国际大宗商品,特别是日本进口量比较大的商品石油、煤炭,先是下跌,因为觉得日本需求下降了,但是随后开始反弹。从国际市场的表现,似乎对日本地震的经济影响不是很care这个事。但是对于地震给日本人民造成的重大创伤,我们还是要本着国际人道主义精神,该援助的援助,该慰问的慰问。从经济来说,国际市场的表现觉得日本地震对经济影响不大。当然对东亚经济会有一定的冲击,东亚的生产网络是以日本为龙头的。相关的零部件的制造、生产,相关产业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但是这可能会很快的恢复。第三个观点,日本地震之后能不能出现按照破窗理论的说法,出现战后的经济景气情况,我个人的观点是不太确定。因为我们做过评估,把近年来一些大的自然灾害,印尼海啸、汶川地震、日本阪神地震之后这些国家的经济表现,我们发现这些国家GDP季度增长的情况并不一致。不能说明灾后重建一定能够提振经济。日本灾后重建能不能提振经济还要打一个问号。

  灾后重建能不能提振经济取决于几个条件,第一,此时此地这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的水平、经济基本情况。第二,它的经济政策可腾挪的余地。从现在来看,日本经济记得我小时候还说失去了十年,现在就说开始失去了二十年。它一直处于通货紧缩的过程。

  日本地震对能源行业影响最大

  第二,日本政府可动用的工具已经不太多了。利率长期维持低利率或者零利率,国债占GDP200%,净债务占120%。赤字也很高。如果发行专门用于灾后重建的特别国债,必然引起国际机构对他债务评级的调低。现在日本政府可腾挪的余地确实不太大。

  第三,所以我对日本经济还是比较悲观的。这恐怕也是日本经济,老太太自己家的事情,他对周围的邻居,特别是对她年轻的邻居影响不会太大。

  第四,日本地震之后,石油、天然气煤炭价格都出现了下跌,日本几乎百分之百的能源靠进口。国际市场的表现也是,觉得日本地震会影响它的需求。在能源行业中影响最大的是天然气。因为我们知道日本的煤炭进口占68%,煤炭进口主要来自澳大利亚,石油进口来源于中东。日本核泄露导致了对核发电的能力下降,所以天然气需求量马上上来了。给大家插播一个背景,全球金融危机以后,石油价格一直处于非常低的位置,因为美国发生了页岩气革命,美国替代俄罗斯成为天然气第一大出口国。日本主要是LNG(液化天然气)进口,日本一地震之后,国际市场LNG价格马上起来了。所以日本地震可能对能源行业的影响是最大的。

  日本不会爆发财务危机,对外贸易产业链可能改变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室副研究员王永中 摄影:搜狐唐怡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室副研究员王永中 摄影:搜狐唐怡民)

  王永中:刚才各位老师对日本地震的短期和长期影响都提了非常好的观点。我简单补充一些数据。

  日本这次地震的损失,阪神地震是一千亿。它的损失怎么在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分配?政府承担380亿损失,私人保险公司承担7.83亿,占了0.78%。大部分都是由企业和居民承担。根据现在东北地震损失的估计,日本官方财务省估计的是15到25万亿。按照现在最高额的25万亿,相当于美元3125亿美元。现在在东北地震以后,居民地震投保率要提高一些,保险公司会承担的损失是11.5%到14%。大概是440亿美元左右。在日本的保险是由私人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因为损失比较大,日本政府的保险公司承担百分之八九十左右的损失。私人保险公司的损失不大。日本政府保险公司承担的是1100亿美元。现在日本已经拨款112亿美元。如果分成两个年度,日本在11年和12年两个财年度要播1100亿。他的财政赤字会上升一到两个点。

  对日本的债务问题,目前日本的债务占到GDP200%。根据IMF的预测,日本在12到16年会达到232%和277%。日本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的财务赤字是最高的。但是它不会爆发财务危机,原因主要有三条,一个是日本政府的债务95%是由日本居民持有的。外国居民仅持有5%。美国一半的债务是由外国居民持有。欧洲都是由外国居民持有相当大一部分,所以时候不会产生债务危机。日本储蓄率也比较高。日本政府发债的话,还是有市场认购的。而且目前日本利率水平非常低,债务积累的速度不会快,日本政府也敢于发债。第三,日本是一个资产大国,它持有大量的国外资产,大量的外汇储备。日本持有1.4万亿美元的长期证券,因此日本政府实在不行,可以卖一些美国的长期证券。

  第二,日本的对外贸易产业链。现在日本在整个亚洲,在产业中它处于一个核心的地位。它的产品很难替代,但是并不意味着它不能替代。核危机因为日本目前的问题一个是断电,现在它缺电要缺五分之一左右,根据日本的预测。东京在6月份的时候需要的电是5500万千瓦。供应量只有4500万千瓦。在日本的用电分布中,重工业站25%,轻工业站20%,家庭占15%到20%左右。缺点会导致日本开工不足。它的中间产品和核心零配件的供应就存在问题。在日本停电,短期内会对日本经济,对中国、韩国、台湾,东盟这些国家,下游零配件的装备商,对这类企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日本的危机持续下去,企业还是有调整能力的。因为日本虽然有很大的竞争优势,但是也有替代性。一方面韩国和台湾的企业,他的技术水平和日本比较接近,可以趁这个机会替代一部分日本的产品。中国和日本的差距比较大,短期内不能利用日本留下的市场机会。但是它可以寻找其他的供应商。也可以迫使日本的企业向海外转移它的生产。因为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它向海外转移生产,可以分担它的风险。

  日本长期经济看拐点,仍将属于世界二等经济强国

  关于日本经济的增长问题,我比较同意刚才各位老师的观点。我也不像袁老师说的那么悲观。现在日本今年上半年应该是负增长。它的电问题解决不了。日本灾后重建两个问题,一个是电,电解决不了,至少要到六月份以后才能解决。现在核电工业大幅度削减以后,火电,现在看它的电力供应,现有电厂的产能,如果想新建一个火电厂最少需要一年时间。现在只能依靠原有的废弃的水电站、液化气、石油发电。最乐观的估计至少要到两三个月的时间。上半年他不可能实现正增长。下半年因为灾后重建,核问题也慢慢得到控制,下半年会有两到三个点的增长。这样的话它今年的增长率可能比较微弱,0.5%、1%。现在商场里面很早就关门了,消费需求起不来,大家都在家里呆着。一方面是产能不足,一方面是消费需求不足。消费需求不足一直是困扰日本社会的大问题。这样的话,上半年肯定是负增长,下半年是正增长,全年有可能是一个微弱的正增长。现在对于大家关心的日本的长期增长问题,长期增长主要是根据增长理论的观点。长期取决于资本、劳动力任人数、人力资源、制度。日本是资本大国,从它的劳动力,它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它的整个社会老龄化的问题。所以,他的新生劳动力在减少。他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很高的,整个国民的教育水平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一部分劳动力数量的下降。

  在经济增长中的非正式制度,日本整个社会的封闭性,大家对日本政府的批评声音比较多。我在日本的时候日本一个教授开玩笑,美国爆发“次贷危机”,我们日本是“刺激总理”,总理老是换。日本长期的增长确实不容乐观。在过去二十年中我们看到日本是失去的二十年。现在来看,日本的地震,对日本长期增长来说,是不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就看它的拐点。日本过去的历史上,明治维新是一个拐点。二战日本战败投降,这都是日本增长史上比较大的拐点。现在来看,地震还不是。总体来看,它可能会加速,因为它会加速日本企业的对外转移,可能会加速日本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下降。但是日本的GDP占整个世界经济的比重下降,但是我们还不要忘了,日本的GNP比较高。地震导致日本国内产业空心化,但是日本很多企业已经走出去了。它在国外占据了大量的资源。日本是一个资源大国,虽然在本土没有资源,但是在国外收购很多资源。这就是日本值得称道的地方。总体来看,日本的前景确实不容乐观,但是也不要太悲观。因为它在未来若干年不可能是经济超级强国,但是它在世界上是属于二等的经济强国。

  主持人:谢谢王老师。刚才第一轮的主题发言阶段已经进入了讨论环节,对之前嘉宾提到的问题后面发言的都有回应。刚才我们探讨的时候,袁老师相对来讲是最为悲观的。这种提法是很重要的,有的时候就是需要过犹不及。提得严重一点大家才会重视,如果不温不火的,就没有什么效果。这次地震究竟会不会成为日本经济的一个拐点,各位老师在这个问题上还是没有达成共识的。袁老师,经过了这一轮的讨论,您觉得现在地震会不会成为日本经济变化的一个拐点?

  地震只是91年经济转折中的一个小转折

  袁钢明:日本历史上的几个转折点,比如说明治维新、二战战败。日本真正的转折点是在日本战后复兴的十年高速成长上。特别是泡沫经济高峰的时候,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人均GDP超过美国。但是日本在国家的历史性的转折点是在1991年,由此由高峰转向衰落。这次地震只是这个转折点的一个小的转折。所以我认为日本的转折点是从91年开始历史性的衰落。

  日本对付不了这个衰落,他根本没有找出办法来。并不是泡沫崩溃造成他的衰落,而是经济衰落了以后他的整个经济体制的基础动摇了。比如说日本以前是依赖三大法宝,终生雇佣、年工序列、劳资合作,这种关系使得日本经济实现了增长。但是这种关系是依靠政府和企业给员工很好很稳定的社会保障实现的。一旦这个保障没有了,经济开始下滑,奖金和固定的收入没有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甚至企业对政府的忠诚都没有了。所以日本必须要改革。

  日本改革越改越糟

  但是日本这个国家很奇怪,他越改革越糟糕,从91年以后,他每出现一次改革,日本国民就人心人心惶惶。他的居民存款一向是保险的,但是自从日本政府要做一项改革,居民的储蓄保险不保险了,日本所有人都害怕了,日本所有人都不敢消费了,他害怕他的储蓄受到损失。而且日本特别害怕社会保障的改革,因为日本曾经想引用美国的把社会保险基金加入到资本市场上去。到资本市场上去以后,保险进行的稳定的回报就不稳定了。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主要靠压力和打击、冲击,爆发出一种积极性来,是置于死地而后生。而日本的经济是依靠保障和安定维持的,靠保障体制,靠长期交易的固定关系,大家都是一对一的,没有挑选,没有竞争关系,这种办法是没有出路的,但是日本只有走这条道路。近几年,日本出现了很多质量问题。

  日本的经济体制已经走到了末头,必然要衰退下去

  我现在正在给日本的一本书写一个书评,日本手机的衰退,日本原来制造全世界最好的手机,现在日本手机却完全退出了中国,因为它的成本高,花样少,质量落后。而且它的家电也退出了中国,更不要说汽车也出现了危机。日本这样一个引以为自豪的生产体制、注重质量体系的国家,因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信赖度都开始动摇,自己的道德基础也出现了问题,所以大家都没有一种良心了,在生产过程中也出现了问题。日本的最重要的制造业都出现问题了,他现在依赖出口都很困难了。现在日本出口已经受到了中国严重的冲击。

  中国现在和日本竞争很多方面取胜是靠价格和成本优势。但是日本不害怕,说我们有质量,但是你光有质量没有成本优势也不行。日本现在竞争力越来越弱,是因为它的体制缺乏一种竞争性。所以日本很可能在国际贸易上会慢慢退出,他没有一个很清楚的走出危机的改革方案。中国当时国家经济到了崩溃边缘的时候,全民痛悔这条道路,大家万众一心抛弃这条道路。这种决心日本根本没有。

  日本现在之所以衰退是因为过去的体制没有了。但是另外一些学者不同意这些观点,所以日本现在没有搞清楚到底要走哪条道路上去。到底是实行改革开放的道路,还是回到原来的体制,就是中国的计划经济,日本40年的体制,他们指的40年体制就是战后体制,他们很想回到一种军事化的统治道路上去。所以我认为日本自从泡沫经济崩溃以后的二十年里面,他已经走向了衰退。

  我有过一篇文章在清华大学的杂志上登出来的,叫《日本是被自己打败的》。这个是编辑用我文章里面一句话提出来的。是日本自己的宏观决策体系出了问题,而且你一个一个的能够找出他的问题出在哪里。主要是经济紧缩,害怕泡沫经济泛滥,因此贷款一直紧缩,贷款增长速度一直低于经济增长速度。更不要说它的企业体制也一直没有进行改革,企业和企业之间的交易关系是一对一的、死死的,他认为这是一种信用的保证,这根本不是一个理念。所以日本这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已经走到了末头,他们居然浑然不知,这是日本经济必然要衰退下去。即使没有地震,日本经济还要继续再衰退二十年。

  日本战后复兴本身很偶然 衰败是必然

  我认为日本从一流国家到二流国家就已经是很重大的打击,就是一个很转折性的变化。如果从历史上来看,日本进入一流国家也有它的非常大的偶然性。不要简单的把日本明治维新视为强国的道路,其实不是,他有很多的问题,就是战后它的成功也有很大的问题。日本战后第一次发迹是靠朝鲜战争,美国大量订购他的战争用品。从此日本走上了靠美国对它的保护和闭关锁国、政企合一的体制,这种体制只有在美国的保护下才能存在下去。后来美国发现它是自己的竞争对手之后,美国不给它好处以后,日本就没有好日子过了。

  日本战后复兴本身就有偶然性和不合理性。他既然有这种偶然性,机会主义性质,所以他的衰败有很强的必然性。他的文化缺乏竞争,缺乏应对动荡或者变动的性格。一旦这样的竞争体制长期进行下去,日本找不到出路,应对中国都应对不了。这是日本长期的经济体制,就是没有地震,他可能也不出来,可能要二十年,甚至可能要长期走下去,三十年、五十年,没有它的日子了。就像英国衰落一样,或者葡萄牙、荷兰。

  但是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性,地震把它震醒了?那不可能,日本战后复兴就是一针强心剂。日本在战前的时候已经衰落了,已经没有出路可走,通过战争把它救了一下,但是越战争越陷入泥沼,最后没有办法,幸亏战败了,给了它一次起死回生的机会。并不是在战争废墟中起来的,是战败之后给了他重新生长的机会。现在这次地震会不会给日本重新生长的机会呢?只是从振奋民族的士气、多难兴邦的道路上来看,不可能!因为现在日本连这个道德都没有了。日本现在对政府失望的情绪已经到处弥漫,日本战后经济成功的神话在日本人的心目中已经没有了。道德他还是有,不像物质,物质性和真正增长性的东西是真的打击。

  很多国家可以不靠能源,但是日本是一个必须依靠外来能源的国家,能源对日本经济增长的制约非常硬,硬到超过任何一个国家。日本现在经济发展已经远远超过能源能够支撑的程度。如果核能缩减,它的经济应该缩小30%。日本的能源有可能出现另外一种方式,日本要靠更多的外汇,更强的出口能力来购买天然气和石油。但是日本正是在六七十年代遇到了几次石油危机,绝对要摆脱依赖海外石油和天然气的道路才走向了核能道路,他将来还有可能依靠外汇来换取石油天然气?这条路也走不通了。日本对外贸易出口竞争能力,由于它的成本过高,它的封闭保守式的投资模式,保持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秘密来进行投资。这种模式在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中也在衰退,他很难像以前那样用丰富的外汇再来换取石油或者是能源天然气支撑他那么庞大的国家能源的需求。

  震后重建会带来短暂流量增长 但消费受根本性打击

  能源走不通以后,有出口、投资和需求。其实日本主要是靠出口和投资,他没有什么消费,尤其是泡沫崩溃以后,日本的消费一直在下降。不管是商品零售额也好,还是消费支出也好,都是下降。日本主要靠投资。我们是不是可以设想,日本在震后是不是靠投资能够把日本的经济振兴起来呢?这是有可能的。因为很多基础设施要重建,很多破坏的东西要重建。投资的需求要比过去多得多。但是日本自己靠投资的需求都没有拉动起日本的经济。日本之所以泡沫经济崩溃以后起不来,就是因为日本的财富崩溃以后日本很多人现在还套在房产和股市上。他们的资金已经被套了二十年。所以日本没有消费,他们一直在靠政府扩大投资拉动日本经济。政府越拉动投资,经济越下滑。不仅背深了沉重的债务,而且也是没有效益的。

  日本的事实证明,靠投资,尤其靠政府注入资金的投资,只能使经济越来越下滑。大家以为会靠震后政府大力的投资拉动政府经济,是靠不住的。日本也没有企业的投资,日本的企业也很可怜,日本企业投资很大程度上也是跟着政府走。日本的企业很多投资也是靠居民消费拉动,估计这个市场的景气来制订投资计划。自从日本经济下落以后,日本企业一直不看好。由于日本消费先下滑,消费下滑以后又出现了新一轮通货紧缩,但是日本的投资还在上升。但是如果消费很长时间起不来,日本的投资也会下降。到去年年底的时候,日本的投资还没有下降的时候,日本的企业对于未来投资的景气预测已经开始下降。

  日本企业的投资最终还是要依赖于日本的消费,只要日本的消费起不来,日本的经济就起不来。现在日本的消费是什么情况,这次地震以后大家不敢花钱了。过去大家不敢花钱,可以通过日本的高储蓄率,或者是买国债给银行提供更多储蓄,实现更多贷款,来实现日本经济的贷款。但是现在日本银行也出现了坏账,所以银行不敢随便贷款。加上前面泡沫崩溃的帐老百姓的债还没有还清。现在更加不敢花钱了。这次如果再碰到这次灾害,日本的储蓄倾向会更强。他根本没有多少钱进行消费,也没有长期的消费倾向,也没有长期消费拉动效率。在日本国内生存的企业,他怎么扩大投资?只有面向海外希望中国来购买他的东西。但是日本内生的增长动力没有了。

  相反,我倒是日本恰好日本地震对日本经济是有好处的。我认为日本长期的衰退中,这次地震要带来的要重建的扩大基础建设的投资,政府和企业会进行公益性的投资。会拉动投资需求,可以使得日本GDP的经济增长,甚至改变负增长。如果震后它的投资扩大,说不定还变成零增长,消除负增长,但是这只是暂时的,是流量的增长,日本很看重它的存量增长的。

  日本这次的地震即使带来增长上恢复一点,投资拉动,但是它的消费受到根本性的打击,增长的基础性的动力也受到打击,从长期来看,稍微渡过这个短期以后,日本又要重新恢复到延续二十年衰退很长的历史过程,而且还会加速。

  日本经济拐点不会出现,必须解决制度问题

  陈凤英:日本经济传统的观点我们看不到它的明天,我认为拐点不会出现。日本现在可能是要破制度的问题,否则他的经济在全球化下就是牺牲品。他必须开放,但是他现在没有这个意识。从政治来看,他已经僵化,现在也没有找到一条路,未来很长时间还会在政治制度上进行探索。它的经济制度在冷战时期还是受益者,那是不开放的经济。现在是开放的经济时代,所以我想它在经济制度上必须要破,包括人口流动也要破。我们看到美国,总是在危机中会重振,因为它是开放的,它接受了全球的人才资源、资本资源和其他方面的资源。日本的逻辑思维上已经陷入了一个死胡同了。

  十年前我们说亚洲的发展模式是雁行模式,现在我认为亚洲的雁行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个雁头是中国,而不是日本。两种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以及其他一系列都可以看出来。所以我认为日本如果想出现拐点,它必须要否定它的过去。但是现在它没有否定它的过去。它甚至还要感觉到自己的优越。它的经济有可能会因为破窗效应而出现正增长,但老人经济、依附经济,想要真正回春,几乎不太可能,除非有一次大的变动,地震不会震醒它。

  主持人:刚才我们已经就日本经济是一个什么样的变化,长期的发展做了一个探讨。还是拉回我们中国更为关注的问题。这次大地震中日本经济的变化会对中日之间的经贸关系产生什么影响?会给中国带来一个什么样的机会?探讨这个问题有点幸灾乐祸,但是确实是我们关注的。对于我们来说机遇在哪?

  今年中日贸易将平衡 缺口将由其他国家取代

  余淼杰:要看日本经济产业链到底有没有断层,说它断电有点太过分,但是确实东北部的钢铁、石化、核产业都受到很大的冲击。如果我们再把眼光放远一点来看,现在世界贸易局势到底是什么样?十年前加州大学的教授也是我的博士导师,曾经说过两方面,一方面,生产的地区化,第二,市场的一体化。现在考虑美国、日本和中国,美国主要是基础科学方面的研究,日本有一个转换的过程,到中国主要是制造和代工。如果是这样一个模式。如果你看东亚这一块,我国从日本和韩国进口原材料经过中国加工之后再出口到国外去,有这样一个模式,这一段时间日本地震到底会对中日的贸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我觉得我们可以看一下去年的数据,日本方面是轻微的贸易顺差,出口7600亿,进口6900亿,它的顺差是700亿左右。和中国的顺差是556亿,进口加出口是3000亿,中国出现了逆差,日本出现顺差。

  今年会什么样?毫无疑问今年我的估计是中国方面的逆差将会消失,将会出现贸易平衡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日本东北部发生地震和海啸,生产受到很大的冲击,今年的生产,在满足他本国的需求都有点困难,所以他在这方面的出口是大大的下降。而且他出口方面主要是重工业基地,他到底在哪些行业会减少对中国的出口?翻开海关数据98章来看,影响最大的是84、85章。84章的内容是锅炉产品、核产品、电器设备。85章是电器设备、半导体。84、85章以前是占了中国从日本进口的二分之一左右,毫无疑问这一块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再下来是钢铁和橡胶都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今年日本全球的贸易情况怎么样?我觉得是稍有逆差。现在日元基本上是1:90,日元贬值,有利于它的出口,不利于它的进口。现在它没有东西可以出口,进口变得更贵,也不利于他。

  如果中国实现贸易平衡会不会减少我国总的进口呢?我的答案是不会的。因为这里面有一个替代性,它大部分的产品,比如说半导体其实可以从韩国方面代替。所以中国方面总的还是和今年差不多,一方面出口稳步上升。进口上升更快。我们这个策略不希望人民币大幅度的升值,与其让人民币大幅度的升值,不如主动增加进口。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他的出口不会降低,但是关键的是你中国有没有进口更多的原材料或者中间产品。所以我基本的判断是这样的:今年中国和日本将出现贸易平衡。这个缺口将会由其他国家取代。日本本身将会出现轻度的贸易赤字。

  日本地震影响中国 挑战大于机遇

  王永中:我基本上同意余博士的观点。在现在的分工中,日本处于核心地位,是中国最大逆差的来源国。日本的企业一般把它的核心零配件放在本国生产,把相对技术水平不是很高的产能转移到中国来,到中国投资生产。在中国的日资企业,是从日本进口核心零部件进行加工,因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低,加工成本低,所以在日本的电器里面看到松下、索尼很多东西都是中国制造。一部分的加工产品返销日本,还有很大一部分销售到欧美国家去。说中国是美国最大顺差来源国,其实很大一部分是由日本企业创造的。

  这一次的危机以后,日本对中国的出口肯定会减少。虽然韩国和台湾在电子产品上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是短期内不可能取代日本。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加工企业肯定会面临零部件来源不足问题,中国向美国的出口也肯定会减少。中国从日本进口的产品中,机电产品占48%,电子产品占11%。中国对日本的出口,机电产品占了39%,中国加工回到日本去了。

  总体来看这次日本对中国的影响,在短期来说是挑战大于机遇,因为中国和日本的差距比较大,中国很难研发出替代日本的产品。因为中国有加工能力,日本这些企业有可能产能转移,把中国作为一个承接地,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有可能会从日本那里获取一些好处。同时中国对日本的出口大项,纺织品、农产品出口占中国的9%。日本的农产品受到严重打击以后,中国的食品有可能到日本去,但是中国的食品本身声誉也不佳,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也不一定。总体来说,挑战大于机遇。

  产业转移加速 对中国和四小龙有利

  陈凤英:我认为首先这次对日本是灭顶之灾。但是作为我们来说我们要看到的机遇,短期内对我们有一些影响,日企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很有可能会断档,因为他的核心技术还在日本母公司。反过来看会加速转移,这个转移不一定给中国,可能到四小龙,也就是台湾地区,可能是韩国。所以我认为日本现在的核心技术并不是说不可替代,通过时间是可以替代的。而长期内全球产业转移可能会加快,产业升级也会加快。

  从短期布局来说,对日本是不利的,对中国和四小龙等是有利的。我比较看好经济重心转移。拐点如果不出现,它就可能还要走很长时间。袁老师说二十年,我就说再走十年。到2020年亚洲格局会是怎么样?我在地震前做了一个模型,2020年中国在亚洲经济占的GDP比例是2000年日本当时的比例,是50%。如果没有这次地震,到那个时候我们跟日本刚好换了个,日本在亚洲经济的比重可能降到15%,而我们是50%。只是如果不地震,日本经济可能会慢步往下走。

  日本遭受心理打击

  还有一个是心理打击,这么大的天灾人祸,对他们的打击非常大。东海、南海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就是亚太地区的力量格局在变化中的承认或不承认问题。这次地震以后他们要反思,他们会更加认清这个形势,更加认清亚太格局的变化和中国和平发展的机会。虽然他现在不太承认,还在拒绝你,我们送去的东西他还会有刁难性的行为出来。但是这次地震很有可能使他未来的心态发生很大的变化。

  重建使合作加强 中国面临更大机遇

  第四个就是合作机会。我们这两个国家毕竟有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非常密切的关系,任何一个消长都会引起另一国不舒服,从民族感情上、国家感情上接受不了,但是我们认为这次还是一个机会,中日之间的合作还会加强。所以从合作来讲,未来重建中,我们的机会还是会比以前多,尤其是贸易的平衡可能会更好。去年我们的贸易逆差是556亿,未来很有可能重建中相关产业的进口要增加。我认为我们周边地区在给我们创造一个不坏的环境,延长我们战略机遇期和外部发展的和平环境。我还是看好机遇比较大。

  日本最需要的东西就是“改革开放”

  管清友:第一,刚才几位老师谈到的日本核电站不重视安全的问题,这个说法还是要谨慎。日本核电站发展绝对不是不重视安全。如果这么大的地震海啸发生在中国,我们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第二,我也比较看好震后重建中中国的机会,别是建筑建材行业可能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出口,因为中国是建筑大国。日本能不能在震后痛定思痛,重新在东亚和全球布局它的生产网络,也有不确定性。几年前碰到日本朋友跟他们讲,其实现在日本最需要的东西就是四个字:改革开放。政治经济社会等等各个领域的改革,然后对外对内开放。但是日本现在的政治体制、社会心理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我不太乐观。

  日本地震影响全球能源市场

  第三,日本是资源需求大国,地震之后肯定在国际上很多资源区有竞争,价格肯定上涨得非常快。原来还有很多人在担心,我们知道1923年关东大地震之后,1931年就开始侵华,现在这种可能性不太存在,现在已经是核平衡时代,中国是一个核大国。日本之所以在核电站问题上迟迟的不愿意让外界介入,我推荐大家上网上查一篇文章,美国政府几年以前曾经发过一个评估报告,日本在积极发展核能的副产品,就是它在积累核原料,日本在核能发展上下了一番大气力。日本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占42%,核能占13%点多,天然气占20%多。尽管金融危机之后日本的天然气、石油消费总量都在下降,但是他的核能的占比是持续走高的。为什么说这次日本地震之后对全球能源市场影响是最大的呢?因为核能占比很高,所以他会重新转向依赖油气资源、煤炭资源,这样会影响全球市场。在这方面日本比我们做得细致得多。

  最后,在座的很多都是同学,推荐大家看几本书,我没有去过日本,我有几个日本朋友,有几本书大家可以看一看,露丝•本尼狄克特《菊与刀》,戴国涛《日本论》,和周作人先生写的关于日本的书。日本人的思路其实是可以从这些书里面找到答案。尽管经济形势不断变化,但是民族性是比较固定的。

  尚未找到新兴产业,带动全球经济走出危机

  这次震后重建不能像二战以后,日本所谓依靠朝鲜经济特区和越南经济特区,他叫特区经济,依靠这个恢复过来。原来我们也想可能会有地震经济,现在看不太乐观,即便是日本经济恢复,也顶多是在失去的二十年中恢复,不会有太大的起色。这里有一个大背景,全球经济在金融危机之后,还没有找到新兴的产业能带动全球经济走出来。所以,全球经济的复苏可能也不会再重复金融危机之前繁荣的十年。当然,日本也没有找到。很多人说新兴产业是新能源或者是医药产业,现在我们还看不到它的端倪。只有出现互联网或者汽车工业这种大的新兴产业可能才能带动全球经济,包括日本经济走上一个强劲复苏的道路,现在还没有。

  日本地震对中国没有太多机会,贸易平衡不是好事

  刘杉:说到地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股市反映得更敏感,像电子、建材都出现了价格上涨。我们所谓中国的经济无非就是一个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的问题。日本一些产品国内的厂商能够生产,或者日本出口到欧美的产品中国能够替代。我跟陈老师的观点不太一样,短期内中国企业可以高兴一下,但是中期的角度讲,中国的产品无法替代日本,比如核心零部件。

  如果说日本出现产业结构转移,他更可能转移向东盟国家而不是向中国转移。中国在这方面要谨慎乐观,日本从来把中国作为一个竞争对手,从一个战略大国角度考虑。从进口替代的角度讲,中国要发展核心产业需要资本,需要创新,从中国国家的创新制度角度讲,我们的专利制度不完善,国家对民间资本创新的政策虽然有鼓励,但是没有落实。中期的角度讲,中国的产品还是无法替代日本。所以短期大家可以高兴一下,股市可以炒一下。但是我们无法替代日本核心的零部件。在把现代技术落实到现代工业方面,中国还需要时间。虽然我们说经济总量要超过日本,但是我们是在低端制造业,是因为你消耗了过量的能源促进了出口,使你的经济总量增长了,但是你的经济质量未必达到日本的水平。从贸易平衡的角度讲,我们一直是逆差,如果说今年会平衡,我觉得对中国经济不是好事。逆差是因为我们进口了大量的零部件,我们再加工、再出口,这是带动我们经济增长的重要部分。如果我们这部分贸易平衡或者出现顺差,对中国经济来说是一个损害。所以我的看法是对中国来说没有太多的机会,更多是我们高兴一下。原材料、建材、农产品这些可能会有一些机会,但是是很短暂的。

  地震为日本政治体制改革提供契机

  日本经济改革中出现的多种问题,跟日本的民主制度有关系。但是日本这次出现的问题恰恰给他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一个契机,日本已经意识到这种短命的政府不利于他的改革,而且日本对改革的恐惧也很正常,因为涉及到他的利益。我们现在很多利益集团也反对改革,但是一旦他的经济和政治体制需要改革的时候,必然要发生改革。

  说日本经济要长期低迷,这也不是非常悲观的事情。日本经济战后增长也有它的客观条件,一个是冷战促进了日本的贸易帝国。中国也一样,中国因为入世也创造了中国的经济奇迹,但是现在中国的经济体积也马上要恢复常态。日本经过一段时间消耗,在核危机出现以后,可能促使他在新能源领域有一个新的发展,有可能带动经济新增长。相反中国在经历了经济奇迹以后也要进入经济平缓增长的时期。这都不能说明日本一定要崩溃,一定要变为二流经济体,无非是它的经济占比下降了,但是它的人均水平应该还会维持比较高的水平。

  主持人:我们讨论了日本地震可能对中国带来的机遇,这中间牵扯到很多的问题,牵扯到产业链的转移,中日经贸之间的关系。对于日本本身,我们在讨论日本经济长远变化的时候,也分析了其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文化各方面的因素,可以说今天我们的论坛讨论还是非常饱满的。日本经济不会一蹶不振,但可能会不死不活。

  日本地震推高全球通货膨胀

  记者:辽沈晚报驻北京的记者。刚才几位专家教授很少提到,日本此次大地震和核泄露是否是导致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加的主要原因?应该怎样应对?

  余淼杰:我们发现01年之后,日本长期实行低利率导致资金外流,在国外形成一个日本资金集团,这个日本资金集团对世界的股票、油价、黄金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这次地震之后确实出现了资金回潮,为什么会出现资金回潮?其实是一个投机的需求,震后用的日元需求比较多。所以他把美元换成日元到了美国国内,造成两个后果,第一,你在国际上资金不足,观察到一开始的时候确实有很多大宗商品价格跳水,出现了非常短期的通货紧缩的现象。同时,日本国内日元需求也非常旺盛,日元很少。七国集团联合干预,把日元和美元的比例从1:76拉到1:90,相当于贬值了。贬值之后对它的贸易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现在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对世界大宗商品的价格,现在有通货膨胀的压力。加上欧洲加息利空美元,这两方面因素下,原油的价格110美元一桶,大豆价格也上升得很快。对世界的大宗商品确实有通货膨胀的压力。第二,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更大。日本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推高全球通货膨胀。

  如何应对,那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各国有各国的方式,如果说日本的核泄露的危机感能够得以控制,日本核泄露地震的危机的影响在三年内差不多。刚才我们一直在讨论一个点,日本会不会从一个一流大国变成二流国家,首先在经济学上只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别就看人均收入,人均收入如果高于一万就是发达国家,低于一万就是发展中国家,日本现在人均收入是四万多美元,哪怕它贬值变成1:180,它还是两万多,依然是高等收入国家。我们应该非常慎重的看待这个问题。日本的经济,2010年的日本经济是1.8的增加值。1.8的增加值相对中国8%、9%比较小。但是人家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在1%到3%的时候都比较正常。我的基本上的看法还是,如果他在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过了核泄露的危机,那么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他经济的复苏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当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就另说。

  高通胀又回来了 中国只有节能才能有出路

  陈凤英:输入性通胀,可能会是我们今年面临的主要问题,但是不完全是日本地震,因为我们已经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大宗商品价格到了一个高价格阶段。这个阶段,由于北非中东的动荡油价也在上涨,现在大宗商品价格都在上涨。

  日本地震的短期内,大宗商品价格、油价可能有所回落。但是重建以后,相关大宗商品价格、油价只会上涨。核泄露以后,未来液化天然气进口就要增加,我们国家也同时要进口,煤炭价格也会同时连涨。我们现在看到日本地震只是在这一系列问题中的一个。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未来一段时间内,如果你去看IMF的报告,第三部分专门讲了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问题,今年油价已经升到107.16美元一桶。现在有了一个高大宗商品价格,高通胀又回来了,未来我们要面临输入性通胀和国内通胀。

  至于应对,首先要节能,因为中国只有节能才能有出路。因为IMF的报告,中国的消费对全球大宗商品消费拉动的大概达到40%,这是不可持续的。日本的拐点需要他自己转型,中国要持续发展也是转型。如果不转型,我们未来五年都持续不了。中国必须转型,转型的结果是我们的经济可以有一个相对节约型的发展,也就是科学发展。所以我认为输入性通胀是我们未来要应对的,因为我们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50%,我们的煤炭已经是净进口,我们的铁矿石,未来几年甚至“十二五”期间都会面对外部商品价格上涨的环境。主要解决方法还是在自己,同时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也是我们要讨论的。货币体系的问题也就是要谈美元责任问题,美元不能长期贬值,否则就会影响以美元计算的商品价格的上升。这是全球后危机时代出现的一种综合性的问题。国际和国内要两方面的解决。

  日本震后没有资本回流,是净流出

  王永中:根据最近刚刚公布的日本银行的数据。在3月11号到中旬,日元大幅度升值,日本没有资本回流,是净流出。日本资本的回流和大宗商品价格没有任何关系,因为他是流出的。大宗商品的价格主要是因为市场预期,日本对化石资源发电需求增加,当然还有利比亚的因素。市场预期日元回流会推高日元汇率,所以他会做多日元。

  第二,日元传统的问题,日元的套利交易,因为日元的利率很低,在这次的套利交易中主要是日元和澳元之间,过去两年日元对澳元一直是贬值的。日本的渡边夫人说她要是买澳元的话,一方面可以获得比较高的利差,同时可以获得澳元升值的好处。

  中国怎么对付输入型通货膨胀?我感觉中国政府把简单问题弄复杂了,就是人民币升值。在保持人民币缓慢升值情况下,一方面导致国内外汇储备增长很快。同时外汇太多,迫不得已提高准备金率,中国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以后,利差很大一部分是大宗商品涨价,中国不妨加大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就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


日本经济:浴火重生还是长期衰退?

分享到:

阅读(1984)| 评论(0)| 收藏(0) 收藏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

发表评论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