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三巨头事件与经济新格局前兆

2008/12/17 8:51:00| 分类: 默认分类

   有关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救助计划进程可谓一波三折,众议院刚刚高票通过不几天,参议院马上就来了个否决,就在受此影响全球股市暴跌的当口,美国政府又放风说,准备动用已经通过的7000亿救市基金中的部分额度,来对三巨头进行紧急贷款。这样让人神经高度紧张的折腾,很象好莱坞商业大片一贯采用的跌宕起伏叙事风格。现在美国汽车业的事情还没有下文的时候,欧洲也传来消息,PSA和菲亚特有可能在法国和意大利政府撮合下合并,进而成为全球第四大车企。
    这并非空穴来风,意大利报纸称,菲亚特和PSA标致雪铁龙集团的高管正在考虑结盟,并且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很希望能促成这次合作,并已经就此和法国总统萨科齐进行过有关讨论。无论从哪个层面来看,PSA和菲亚特的合并都应该顺理成章,首先双方在小型车领域的实力都很强,PSA旗下的标致107207308和雪铁龙的C2C4,以及菲亚特500BravoPanda等等车型,都是欧洲市场上的畅销产品,双方合并后更可以共享平台,降低成本共渡此次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难关;其次,菲亚特在高端车型上的实力正好可以弥补PSA的短板,PSA旗下两大品牌几乎没有3.0L排量以上量产产品,菲亚特在大排量发动机产品上具有十分强大的研发和制造能力,而阿尔法罗密欧、蓝旗亚、玛莎拉蒂和大名鼎鼎的法拉利,都可以让合并后的新集团拥有从经济型轿车到豪华车、从个性鲜明的运动车到超级跑车的全覆盖产品线,而且在SUV和商务车领域,PSA则可补充菲亚特的不足;最后,两者一直有着历史悠久的合作传统,甚至可以追溯到三十年前,只不过以往都局限在产品和技术层面,此次面对整个欧洲和全球汽车市场的寒冬,两者更深层次的合作和合并,则更有珠联璧合的味道。
    当然,有分析家指出,PSA和菲亚特的合并不大可能一蹴而就,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让双方高层、股东大会逐一通过,甚至是得到欧盟有关机构的批准才行。但无论如何这对两者近来已经饱受产品销售不畅之苦的欧洲知名汽车厂商来说,是一件利在长远的好事。这也标志着源自美国、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不但对美国实体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而且也开始让欧洲的实体经济受到波及。
    事实上,不能以简单的眼光来看待这场全球汽车产业的变局,如果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看三巨头的“落魄和救助事件”,美国政府和国会的很多人之所以对救助三巨头心存疑虑,不仅仅是因为三大汽车公司由于员工福利开支超高,劳动生产率长期不及日韩系车企,而严重影响其核心竞争力。更重要的是美国现在的汽车业,还是在传统的制造业中打转,三巨头以往都依靠美国市场特有的大排量产品获取较高毛利来生存,但一旦低油价趋势逆转,三巨头没有及时象日本厂商那样迅速推进新能源产品转换思维,走老路的结果只能是死路一条。因此不少有远见的政界人士(甚至可能包括奥巴马)都认为,救助“三巨头”只能解一时之困,并不能改变其长期的国际竞争力,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进行汽车产业的变革,多少纳税人的钱下去都未必能填满这三个大窟窿的。只是目前整个美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形势都十分危急,“三巨头”的危局如果不解,将进一步动摇前期所有国会和政府的救市努力,因此种种矛盾交织的结果,只能让整个事件结果扑朔迷离。应该说,最后我们能看到的可能是多方博弈的一个平衡,这包括三巨头和汽车工会、国会和政府、现在和长远等等多种因素中间点的取舍,至于最后三巨头是否破产和怎么合并都是次要的了。
    这也就是说,美国三巨头可能将面临的破产,仅仅是全球产业变局一个前兆,接下来要轮到欧洲汽车业了。欧洲大多数的汽车制造厂商虽然在产品设计、技术研发和制造水平上有着相当的实力,甚至很多方面都是整个行业的先行者,但是在成本控制、管理水平和营销理念层面,依然不是新兴日韩系车企的对手。尤其在代表未来方向的新能源车领域,欧洲厂商一直也始终在高能低耗发动机中执迷不悟(先进柴油机和大面积采用涡轮增压都是如此),但这依然属于内燃机时代技术的修修补补而已。而日系厂商在混合动力和电动车方面的步伐走得很快,基本已经胜券在握,因此说在可以预期的不远将来,欧洲厂商一旦在毛利较高的豪华车传统优势部分,被日系车突破最后防线的话,那步美国三巨头的后尘是早晚的事情。
    另外,从全球产业分工和演化进程来看,欧美汽车产业的衰落也是可以预见的。因为在过去,汽车生产制造还属于高技术含量产业,但如今随世界经济发展和技术转移,整个世界扁平化趋势非常明显。以往属于高技术行业现在看来都不算什么了,家电、手机和电脑IT业的基本硬件和外设制造,都是这样先后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工业国转移,汽车行业也是一样,只不过可能由于汽车本身复杂度高,转移的时间会比其他行业长一点而已,但总的趋势肯定是欧美汽车业被日本、韩国、中国,甚至印度等其他金砖四国的汽车业所逐步取代,当然欧美可能会保留部分高档豪华车和特色个性产品部分(如运动车),但这并非主流。
    我们现在很有可能正站在一个汽车产业大格局激烈变化的转折点上,无论是三巨头,还是欧洲车企状况都不是很妙,这对我们中国汽车业实际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我们不能高屋建瓴地看待国外巨头们现在的分分合合,以及尽快掌握未来产业的制高点,拥有几十家汽车自主品牌的我们,难保不被历史前进的大潮所淘汰。


分享到:

阅读(1423)| 评论(0)| 收藏(0) 收藏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

发表评论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