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生存在越来越狭窄的没有“保护墙”的市场空间,每个企业都在殚精竭虑地运用各种竞争手段去打败对手,以获得喘息的时间和空间,然后再背上,整装上阵,继续投入不见硝烟的商场。这样的循环不止直到竞争优势不再或行业利润空间已经所剩无几,挥军到其他行业又继续投身战斗。
当代市场经济特征可以总结为3C,3C分别代表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变化(Change)。
顾客越来越占领着主导地位,越来越理性,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和体验的“满足感”。“顾客是上帝”这句话很久以前就有人提出来了,但其实很多人都误解了它的真实含义。在提出顾客是上帝这个概念时,其实,顾客还不是真正的“上帝”,因为上帝是个智慧的代表,是无所不能的,没有人或东西能逃得过它的眼界。但那时顾客明显还没有具备这些能力,只不过是在供不应求的市场背景下一个暂时的讨好顾客的概念,是一种销售手段。
现在就不一样了,顾客越来越充当交换过程的主导者和决策者,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服务越来越多地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顾客在消费的过程中也是主要地依据自身的知识在进行分析判断。所以说顾客是上帝是没错的。
谈到竞争,现在市场的竞争环境可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一大群蜜蜂涌向可怜的几朵花。蜜蜂代表市场参与主体,花代表市场的利润空间。可想而知,哪个场面是如何的“壮观”。在国内,但一个新兴的行业有很大利润空间时,闻风而动的投资者就一齐霸好“摊位”,抢在别人面前投入生产,以求获取高额利润。商人的本性是逐利,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是完全没有理性、盲目地进入一个行业,最后头破血流地退出,那就有点恨铁不成钢的味道了。
而变化是则是市场环境的永远不变的特征,在一个市场、一个行业、一个细分市场、一个顾客群体甚至市场参与主体“企业”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笔者在这里想告戒未来的创业者,在你创业之前,要把握市场最主要的特征:变化。就算你在这个行业在处于垄断地位,你也改变不了既定的事实。
我们已经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市场竞争环境的总体情况,可以说现在的竞争环境可以概括为:从“短缺经济”转变为“过剩经济”、从“生产”导向转变为“客户”导向、从“生产”导向转变为“客户”导向、从“大规模生产”到“小规模定制、从“标准化”转变为“个性化”、从“成本”优势转变为“创新”优势、从“地域”经济转变为“全球”经济、从“多元化”到建立“核心竞争力”、从“产品服务经济”到“体验经济”
竞争是残酷的,利润是微薄的,决策是艰难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现在企业要先把握全局,明确市场大趋势,准确定位,选好品类和商业模式,内部整合价值链,外部整合营销传播,然后在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自我创新发展的基础上一举打败对手。
下面笔者应用一些管理经典原理来分析企业如何在未来的环境中更好地生存下去。
一、把握企业的“短板”。这是木桶定律在企业管理的实际运用。水桶定律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这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企业最弱的环节往往得不到充分的重视,特别是在这个强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年代,企业在这个高调的口号下迷失了自己,摸不清自身的弱势,结果导致在投入重点资源在企业优势环节的时候,企业的弱点充分暴露在竞争对手的视野下并因此被对手击垮。现在很多国内企业要么忽略企业各部门、个环节的全面发展;要么盲目多元化,分散资源,减弱了竞争能力……这些做法都是没有充分把握企业的“短板”、“弱势”,最后导致资源投入的浪费甚至被迫推出行业。
二、只求“零和”不求“双赢”。
零和游戏是指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零和游戏原理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发现与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胜利者的光荣后面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
现在很多企业都把它的利益相关者(除了顾客外)当作竞争对手。比如,在国内电器连锁行业中,连锁巨头与它的供应厂商一直以来都处于争抢“领导权”、“主动权”的状态,连锁商向厂家收取各种各样的费用,形成“店大欺厂”的局面,“终端为王”已经为人们所熟知;而另一方厂家,也在不断地对零售商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也让零售商苦不堪言,严重地打击零售商的销售积极性,最后的结果就是厂家的产品市场推广有限,耽误了市场进入的最佳时机,连锁商则因为产品未能卖出导致利润大幅下降,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
这样的例子在其他行业也很多很多,为什么本应是合作的双方会出现这样打压对方的残局呢?这是由于商人逐利的急切心和贪得无厌的心态造成的。商场不适合浮躁的人生存的,予人于方便,给自己也带来方便。商场没有永远的对手,只有永远的利益,而合作就是能给双方带来最大利润的一种最佳模式。最大限度的追求合作者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最近,TCL与国美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而打开了国内家电厂商与其渠道商的新局面,双方都意识到合作是最好的商业组合。这对于双方以后在多领域合作提供了便利,也给双方带来了长远的经济利益和增强了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双赢对大家都好,为什么还要选择零和呢……
三、最大可能地争取“第一”,那怕是在一个小的细分市场。
在企业进入一个行业和投资初期,一定要相当谨慎和进行科学的市场调研,进行相关市场数据的分析,然后分析大体的市场环境和产品项目的可行性,准确定位,在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上迅速占领市场,抢占市场第一份额,确立竞争优势。
当然,在很多情况下,现实是复杂并残酷的,没有我们想得那么简单和容易掌握。但你有没有想到,这种情况是所有投资者都要面临的一个难题,为什么有些人做得很好,你就为什么做得不好,关键是你没有笔者上面所说的“第一”思想。
马太效应告诉我们,要想在某一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当你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头羊时,即便投资回报率相同,你也能更轻易地获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而若没有实力迅速在某个领域做大,就要不停地寻找新的发展领域,才能保证获得较好的回报。做不到第一,你已经丧失了很多方面的优势,比如“第一”的行业号召力、资金规模、关系资源、渠道资源……
所以,在这里笔者想劝告创业投资者,别一开始就想有规模优势,想做大做强,不要好大喜功,安分守己得做好自己的细分市场才是最重要的,在任何一个市场做大做强,形成垄断优势都可以给你带来巨额的利润。没有一个企业能满足所有细分市场、所有的细分顾客群,跨国企业不行,世界500强不行……
商场无永远的胜利者,只有永远的创新者。
创新带来“技术”优势、带来“资源”优势、带来“区隔”优势
上面笔者所说的都是一般企业所忽视的东西,别人忽视的东西就是你的优势所在。做企业难不难,其实不难,只要你比别人先想到一种可行性的创意。
未来企业的生存将是在一个变化更加激烈的环境下进行,比尔盖茨说过,他能获得这么大的成功是因为他把握了大的趋势,笔者认为这应该对当前企业经营实践有所启发。
没有永远盈利的商业模式,只有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