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可悲的是当一个人走向坟墓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才能"。我们不要做这样的可悲者,要让糊涂的自己清醒,要让跪着的自己站起,坚信自己能行,在生活中开拓自己的一片天地。
盛誉全国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激起了无数崇拜者的惊喜与羡慕。但说实话,作为引领我们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工作的名家,在理论上并没有独特的建树,在语文教改方面只是一棵"知识树",即知识系统化,只是换了种表述而已;教学上只是一个模式,即"定向 ---- 自学 ---- 讨论 ---- 答疑 ---- 自测 ---- 自结",我们一般教师也能提出这些东西。然而魏书生只因为成为魏书生,他是脚踏实地干出来的,而不是"理论"出来的。他始终不渝地实践着谁也明白的"教书育人"和"教是为了不教"的道理。他的论述像"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一样通俗易懂,那样切近规律;他的课堂教学是朴实的,但朴实的却令专家、令同行折服;他的报告是那样的激动人心,场场能引起同行的强烈共鸣。我们同魏书生确实有区别,但实际区别在哪里呢?区别就在于一个"做"上。其实道理都懂,他做了,他潜心地去做了,我们没有去做或没做到就这么简单。他在方方面面积累了自己的酸、甜、苦、辣,张口说不完,我们做得不够,自然没说的,只能停留在现成的标语口号上。教学也如此。从某种意义来说,理论的传递者并不伟大,伟大的应该是像魏书生那样脚踏实地的实践者,应该是勇于探索的教师。教师应有意的掂量掂量自己,看看我们在哪些方面会脱颖而出。成功永远取决于你做不做,而不是能不能。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