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1952年开始生产不锈钢,当时有两个不锈钢标准,即重20-52的(高合金不锈钢\耐热钢及高电阻合金)和重21-52的(不锈及耐酸各种条钢技术条件).一共有23个牌号.
1959年对不锈钢标准进行了修订,将重20-52和重21-52两个标准合并修订为YB10-59的(不锈耐酸钢技术条件)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个标准的明显特点是采用节镍和无镍的奥氏体型不锈钢,主要以锰或氮作为奥氏体合金化元素.共有36个牌号.
1973年对YB10-59标准进行修订.1975年被批准为国家标准GB1220-75(不锈耐酸钢技术条件)该标准作不锈耐酸钢的基础标准,与YB10-59相比.这次修改很大,根据当时不锈钢生产和使用的各种原因,在修订过程中对钢的牌号进行了较大的调整.调整后为45个牌号.
为了使我国不锈钢标准达到国际水平.1981就我国不锈钢系列标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美国\日本\德国\前苏联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有关标准进行了调查的研究分析,认为日本标准通用性较强,其牌号大多数与美国\西欧国家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牌号相对应.因此决定以采用日本JIS标准体系为主,结我国实际生产和使用情况,以及我国现行标准体系和水平,进行补充和修订,从而建立了一套我国新的不锈钢标准体系,这次制\修订的不锈钢标准共有18个,国家标准17个\冶金部推荐标准1个,其中新制定的标准有12个.
GB1220-84标准中包括有奥氏体型\铁氏体型\奥氏体-铁素体型\马氏体型和沉淀硬化型共55个牌号.
1990年开始对GB1220-84标准进行修订,1992年被批准为GB/T 1220-1992,即现行标准.共列入64个牌号.其中保留原标准52个牌号,调整原标准3个牌号.新增加9个牌号.这次修订的标准与日本\美国\德国\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相一致,具有世界的通用性和先进性,同时也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实际使用要求和资源状况.
评论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